惊叹!利川白鹊山清平洞或与腾龙洞相连

惊叹!利川白鹊山清平洞或与腾龙洞相连

清平洞位于利川市东城办事处白鹊山村四组一个叫向家湾的地方,这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溶洞,地图上找不到它的名字,地名志上也不曾留下它的踪迹,而利川一个叫何端镛的独立探险人却对这个洞情有独钟,一年来进行了数次探险考察。2009年7月4日,何端镛对该洞进行又一次探秘时,我出于好奇,跟随而去。

清 平 的 传 说

清平洞距离公路并不远,在土桥变电站下车步行不过一二十分钟路程,屋舍俨然、阡陌交错,鸡犬之声相闻,有村民戴着草帽在地里劳作,田坎上放着水壶和搪瓷茶缸,见我们路过,直起身来憨憨一笑,算是招呼。

何端镛轻车熟路的走到肖运清家门口,没有预约,也没有问来意,老肖便张罗着去喊另外两个村民进洞带路。肖运清的家离洞口不过百十来米,四世同堂的他68年来一直住在这里,这个洞对于我们来说,只是探险活动的一部分,而对于老肖来说,却是他生命记忆的一部分。他还清楚的记得,1949年9月16日,听见军队的喧闹声,8岁的他惊恐万分的和村里所有人一起,带着粮食躲进洞里,那是他和村里人最后一次因为躲避战乱而住进洞里。当时他们还不知道,那支军队叫解放军,喧闹声其实是在四处安民,从洞里出来,他们才发现,洞里洞外两重天,解放了。

惊叹!利川白鹊山清平洞或与腾龙洞相连

清平洞洞内空气流通,宽窄相宜,支洞众多,错综复杂,洞口隐秘,是上天赐给向家湾人的天然避难所。清末民初,政权更迭、社会动荡、战乱频仍、盗匪横行,流民载道,老百姓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生存下去。一有风吹草动,向家湾的几十户人就会击盆传信,拖家带口,连同不值钱的家产和牲畜,悉数躲进洞去,竟次次保得全村平安。日子久了,洞的声名渐大,方圆几十里都流传洞里藏有金银财宝。邻村里有人贪财,竟带着土匪来剿洞,村里人依山势在洞外筑坎,土匪找来找去找不到洞口,只看见一处深不见底的水潭,认为被人戏弄,恼羞成怒,将带路的人杀死在洞外。劫后余生的村民认为这个洞给予了全村清静平安,将洞取名为“清平洞”。

清光绪24年,当地一个叫胡宪忠的举人发起,村里人自发捐款在洞口修筑了石梯,在洞内修建了一些简单的生活设施。冬月廿七日,工程竣工,一块方方正正的石碑高悬洞口,上书三个大字“清平洞”,背面镌刻着32个捐款人的姓名和捐款金额,其中26人姓向,其余分别姓胡、谭、牟、赖,捐款在200吊钱以上不等,以胡举人800吊钱为最多。

惊叹!利川白鹊山清平洞或与腾龙洞相连

解放60年来,向家湾的村民们在小山村里怡然自得,仿佛世上从未有过战乱,仿佛这里一直都是桃花源般清平的世界。只有洞口的这块石碑,依然象当初接纳村民时一样沉默不语,收藏着那段不为人知的历史。

一 洞 一 世 界

《佛典》有云:“一砂一世界,一花一天堂” 。每朵花、每粒砂都有自己的世界,洞穴也有它自己的世界。洞穴是相对封闭和独立的环境,在这不为人知的环境里,有着完整的生物链。

在清平洞里,我们发现了不少洞穴生物。洞穴生物独立于地表生物的进化系统,不可思议的生存环境使他们具备了在黑暗中摄取食物,依赖听觉、触觉判断安全或危险等我们无法想象的能力。

惊叹!利川白鹊山清平洞或与腾龙洞相连

我们所看到的洞蟋蟀、洞蜘蛛都没有眼睛,体积很小,却无一例外的有着长于身体无数倍的四肢,或者说是触须,前端尖锐,使它们能在潮湿的环境下牢牢地抓住滑溜的岩壁。它们无需色素来防止紫外线,无需眼睛来看东西,通过细小的附属肢体和极强的神经中枢来感知气压和温度,捕捉声音和气味的细微变化。它们对光亮毫无感觉,任我们在黑暗的洞穴里就着头灯的光亮拍摄,但只要轻轻触碰一下触须,它们就会迅速逃走。我不知道它们靠什么生存和繁衍,直到我们在洞里又发现了一些别的生物,比如蝙蝠。

惊叹!利川白鹊山清平洞或与腾龙洞相连

蝙蝠是洞穴生物链里最重要的一环。蝙蝠倒挂在离洞口不远的洞顶上,趁月黑风高到洞外捕食,把大量粪便留在洞内。蝙蝠越多、粪便越厚,孳生的微生物就越多,扒开粪便后,可以看到密密麻麻、体型微小的生物,形态特征非常原始。微生物越多,以微生物为食物的小型捕食者就越多,除了洞穴蜘蛛、洞穴蟋蟀,我们还发现了毛虫,以及毛虫的成虫——飞蛾,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当完整的生态系统。

构成这个生态系统的生物可以分成三个类别,象蝙蝠这样住在洞里在洞外谋生、昼伏夜出的只能是寄居性洞穴生物,象洞穴蜘蛛、洞穴蟋蟀这样在黑暗中诞生、成长和死亡的生物,才叫做真洞穴生物。它们不能随意外出,因此在单一洞穴中这样一个极其微小的范围内,只生活着极少数的洞穴生物,我们在清平洞里也只发现了几种生物。还有一种洞穴生物叫喜洞穴生物,言下之意,它们只是喜欢这环境,不一定非得住在这里不可,就象我们此行发现的透明鱼,由于长期在洞内无光条件下生活,没有阳光照射,不能产生色素细胞,致使颜色透明,内部器官清晰可见。以前听说腾龙洞里也发现过这种透明鱼,还听说过这种鱼是“见光死”,带出洞外就无法存活。

惊叹!利川白鹊山清平洞或与腾龙洞相连

事实证明,透明鱼不仅非鱼,也非真洞穴生物,它可以在洞外生存繁衍。肖运清老人就曾经把几条在洞里捕获的透明鱼带回家随意倒在自家的堰塘里,无意中发现,这些脑袋椭圆,尾巴扁平的家伙长腿了,压根就不是鱼,是蝌蚪。这些蝌蚪见光长,在洞里一两年还是鱼,出了洞一两个月就变成了蟾蜍。繁殖速度也很快,肖运清索性修了两口大水池进行人工繁殖,如今老肖已经养了两万只,经省水利水产部门鉴定为红点齿蟾,是分布在海拔1000至1800米的石灰岩溶洞,并且含水比较高的湿地环境的物种,在湖北省重点保护野生水生动物名录中榜上有名。红点齿蟾主要分布于四川西部和南部、云南西北部、贵州北部,湖北分布较少,所以省水利水产部门叮嘱老肖好好养,要把他这里作为野生种群人工繁殖监测点和种苗基地。

惊叹!利川白鹊山清平洞或与腾龙洞相连

临走时,老肖带我们去看他养的红点齿蟾,很有成就感。对一个洞来说,老肖扩展了清平洞的世界;对一个人来说,清平洞成就了老肖的世界。

大 胆 的 假 设

曾想象,当头顶的光束照亮黑暗的洞穴,我会惊喜的看到大量千奇百怪、嶙峋异常的钟乳石。然而,没有钟乳石,只有石壁上开出的朵朵石花,安静又落寞。在我头顶的岩壁上倒悬着一些“鹅管”,鹅管是滴水沉积形成的,洞顶渗水在悬挂状态时水中二氧化碳逸出,碳酸钙析出,并在水滴表面结成一个薄薄的晶膜,然后水滴下去,膜留下来,形成一个环,一滴水留下一个环,一环接一环,久而久之,便形成了细长、中空、洁白的鹅管。鹅管在头灯的照射下显得晶莹剔透、湿润稚嫩,让人忍不住触碰。一碰之下,鹅管竟如蛋壳般破碎,刚刚渗出的那滴水淌在我手心,象一滴泪,味道很涩,里面全是碳酸钙。

惊叹!利川白鹊山清平洞或与腾龙洞相连

这一碰,碰碎的是一个弱小的生命。地球是有生命的,地球上的万物都有生命,山川河流有生命、植物花草有生命、动物人类有生命,只是生命的周期各不相同,蚂蚁的生命周期短暂,山川河流的生命漫长。一个纤细的鹅管要上千年才能长成,而从鹅管长成钟乳石要上万年的时间。发达国家大多在有探险组织的同时也有洞穴保护组织,对洞穴探险行为有着严格的约束,如果都象我这样好奇的一碰,一个正在发育的洞穴用不了多久就被破坏了。

探洞的时间并不长,过程也并不惊心动魄,没有找到象腾龙洞那样令人震撼的洞穴大厅,也没有找到象水帘洞那样曲境通幽的伏流,清平洞看起来只是一个正在发育中的袖珍喀斯特溶洞。何端傭小心翼翼地在崖壁上敲击着,不时侧耳倾听崖壁传来或厚实或空洞的声音,企图找到隐秘或者是尚未被被水蚀穿的通道。这已是他第三次探秘这个袖珍的溶洞,他固执的认为,这个洞还有其他的出口,曾有村民在这个洞里找到一年多前掉进自家粪坑的扁担,这就证明了这个洞的长度绝非我们探到的这一段。

惊叹!利川白鹊山清平洞或与腾龙洞相连

地理学界对洞穴的长度的认定方法很有趣,它是一种建构,不象河长,河流的长度是从河流的源头到河流结束的地方的距离,而洞的长度等于这个洞穴系统所有的大洞、小洞、主洞、支洞加起来的长度。洞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的努力,人去探,洞就长了,人不探,洞就不长。除非一个洞穴被彻底探明,否则,只要有一个支洞和暗河没有探明,洞的长度就没有定数。对于一个尚未探明的洞穴,说它有多长,其实是在说人已经探出了这么长,与它的实际长度无关。2003年,腾龙洞以52.8公里的长度位居世界第一,而在这之后,贵州的双河洞、马来西亚的清水洞、美国的猛犸洞,都是最近几年来在探索下长度猛增,远远超过腾龙洞……是因为这些洞的长度真的长于腾龙洞吗?非也,只是腾龙洞从2003年起就停止了探索的步伐。

惊叹!利川白鹊山清平洞或与腾龙洞相连

利川有发育得如此成熟的喀斯特地貌,青山掩映着大量的溶洞、暗河与伏流,腾龙洞的长度是可以刷新的,只要有人不停的探索。而清平洞的地理位置正处于腾龙洞的背面,洞内的环境也与腾龙洞相似,只要找到一个点与腾龙洞相连,便可以证明这是腾龙洞洞穴的一部分!或将创造新的“世界之最”。尽管这只是一个大胆的假设,但我期待并相信这个假设会有被证实的一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