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謝德蓀教授:新時代中國的創新之道

斯坦福谢德荪教授:新时代中国的创新之道

斯坦福 謝德蓀教授

6月30日,在中國IT服務全媒體平臺舉辦的創新日活動中,斯坦福大學謝德蓀教授以“重新定義DT時代的創新”為主題,與來賓交流了新時代中國的創新之道。

創新三劍客

始創新流創新源創新

斯坦福謝德蓀教授談到,創新分為兩大類:

一是科學創新

二是商業創新

所謂科學創新也叫始創新,主要是原始的發明創造。

所謂商業創新,關鍵不再新,而是要創造價值。

商業創新又可以細分為兩類:

一是流創新,即增加已經認同的現有價值。但是你能做的別人也能做,最終會導致研發成本越來越高,回報越來越難。

二是源創新,即通過組合資源,創造出新的價值理念,形成新的生態系統。

“始創新提供新的可能性;流創新增加競爭優勢,但不可持久;源創新跳出紅海,開拓新的市場。”謝德蓀教授總結說。

蘋果與喬布斯

斯坦福谢德荪教授:新时代中国的创新之道

談創新常常離不開蘋果與喬布斯。在早期,喬布斯的Apple和圖形操作系統是革命性的科技創新,但被IBM、Wintel聯盟所打敗。後來通過蘋果手機打造出生態平臺,才取得了成功。

麥當勞的例子

斯坦福谢德荪教授:新时代中国的创新之道

美國的連鎖快餐廳一般是研發一個秘方,到處開店。隨著競爭的激烈,逐漸成為紅海。

麥當勞的商業模型是,收950元加盟費,抽取營業額的5%。統一購買原材料,再找牛肉、土豆等供應商研發新產品。慢慢地在各地買地,以及有越來越多的地產商把麥當勞成為標配,最終麥當勞最大的房地產商。

“普通連鎖店是先利己,後利人;麥當勞是先利人,後利己。幫助店鋪的老闆和供應商賺錢,最終實現自己賺錢。”

所以,所謂羊毛出在狗身上的互聯網思維,早在上世紀50年代,麥當勞已經在用了。

小米的例子

小米的商業模型與麥當勞是一樣的,不同的是,麥當勞是offline,小米是online。兩者成功的關鍵,不是科技,而是思維。

硅谷的創新生態系統

1954年的第一部主機,1955年的半導體,都是流創新。

上世紀80年代,美國企業利用IT新科技增加生產力的效率也是流創新。

IBM PC 組合了英特爾與微軟的優勢,IT界第一次出現源創新的案例。但是 IBM 的流創新思維,使IBM PC成功後準備放棄英特爾和微軟,而後兩者則開放平臺,聯合康柏等更多廠商繼續進行源創新。

流創新與源創新

斯坦福谢德荪教授:新时代中国的创新之道

流創新思維關注的是科技與產品。

源創新思維關注的是生態系統和社會價值。

源創新的基礎是兩面市場的商業模型,硅谷IT創新生態系統的基礎,一是硅谷的科技,一是全球的市場。這就是美國IT業成功的原因。

後來,日本等更多的國家成功地加入了美國的流創新,但是互聯網的出現,沒有抓住機會。

平臺,平臺,平臺

麥當勞、小米手機、IBM PC、蘋果智能手機、Wintel聯盟都是平臺。平臺是一個實體,它提供的主要價值不在本身,而是為生態提供價值。

關於中興事件

斯坦福谢德荪教授:新时代中国的创新之道

中興事件給我們的啟示是,不掌握核心科技時,不宜以流創新來建立競爭優勢。而應該以組合資源,推動源創新平臺,來建立競爭的優勢。

同時,通過投資核心科技,在掌握核心科技後,再推動流創新走向源創新。

中國的兩次源創新

斯坦福谢德荪教授:新时代中国的创新之道

實施源創新,需要草根的支持,源創新不是科技的推動,更是社會的推動,而美好願望和剛需是社會推動力兩個車輪。

中國的第一次源創新是1978年的改革開放,中國政府用“實事求是”、“解放思想”統一了思維,發揮了大眾的潛力。

中國的第二次源創新是1998年的互聯網,到2008年,互聯網經濟形成的第二次源創新,已經接棒了第一次源創新,拉動了中國經濟的再發展。

中國會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嗎?

避免中等收入陷阱,關鍵是中國是否準備好發動下一個源創新。

總結來說,中國應該以剛需推動,加上美好推動,持續推動流創新的發展。

中國源創新已經具備了條件

創新是第一動力,人才是第一資源。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改變了傳統思維,使中國人認為創新創業是“正途”。

近期,中國可以有創意地模仿美國IT源創新。

中期,中國應該用源創新解決方案解決剛需問題。

長期

,中國將通過“一帶一路”提供人類共同體的新商機。

流創新與源創新是與經濟發展密切相關的。目前的中國首先解決汙水處理、健康等80%的人的剛需,讓美國去做太空旅行等小眾的美好願望。這樣可以避免爭執,快速發展。

斯坦福谢德荪教授:新时代中国的创新之道斯坦福谢德荪教授:新时代中国的创新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