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洪江·第70期」老洪江的一个文青时代,一位英年早逝的作家

「老洪江·第70期」老洪江的一个文青时代,一位英年早逝的作家

「老洪江·第70期」老洪江的一个文青时代,一位英年早逝的作家

廖开顺与你回忆老洪江是三明学院教授、洪江人廖开顺和洪江人微信平台联合推出的一档关于洪江历史的微信专题,专题中引用了大量历史记载资料,并结合作者的切身体验编写而成。专题每周推送一篇,如果您有什么问题或建议可直接在洪江人微信平台留言联系。

这是 洪江人微信平台 的第 6507 篇文章

• 文章底部已开通评论功能,坐等神评论 •

老洪江·文青时代

“文青”指爱好文学艺术的青年,又主要指文学青年。20世纪80年代是中国的一大文青时代。那时人们才走出“文革”不久,全国人民朝气蓬勃,百废待兴。又已经恢复高考,知青大回城,青年人长期被压抑的情感喷发出来,纷纷提笔写作。老洪江也卷入文青时代。 转眼三十年过去,当年的文青都已经步入老年,儿孙满堂,却又成为老文青,或抒写知青岁月,或研学老干体诗词,激情不减当年。

↓老洪江的文艺游行

「老洪江·第70期」老洪江的一个文青时代,一位英年早逝的作家

也有当年的文青英年早逝。我一位很尊敬的故乡文青朋友,比我稍年长的老三届知青陈润深,今年初因病去世。十几天前我突然得知他走了,顿时惊愕而感伤。他比我的文青资历更早,当年曾多得他指教,也曾经在他编导的广播节目里播出我初写的配音散文之类。他虽然已经过了天命和耳顺之年,却还是英年早逝,因为他还有很多话要说。他的话留在一部长篇小说遗稿里,一部写老洪江的小说,叫《领唱者》,(又叫《屋上树 娘上树》),30万字,笔名陈润儿,或叫润儿,作者的小名。

「老洪江·第70期」老洪江的一个文青时代,一位英年早逝的作家

五年前一个早春的日子,我突然收到陈润深长篇小说的电子文档稿,他请我提一些修改意见,也希望我向出版社推荐他的书稿。润深从知青回城后就一直写作,是老洪江最执着的文青。《领唱者》写洪江独特的地域文化,以中西方文化在洪江的冲突与融合为结构主线。并不追求情节的戏剧性,而民俗风情和人物细节极其丰满,洪江人特有的胸襟和情怀,也表现得细腻丰富。其中的山水风景和民俗风情都可入诗入画,有沈从文小说遗风,语言也是沈从文的那种简洁醇厚。

「老洪江·第70期」老洪江的一个文青时代,一位英年早逝的作家

我最终没有向出版社推荐。熟识的编辑很多,但是出版社要利润,要畅销,或是名家的作品。润深又通过四处打听——他是憨厚而执着的人,找到新晃作家蒲钰,也是请他提修改意见和推荐书稿。蒲钰是一位真正的长篇小说作家,苗族人,70后,湖南大学毕业。蒲钰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取得这个资格很不容易,而他更靠写长篇小说养家糊口,一部接一部出版,还有诗集,版税低了不出手,这样的职业作家全国没有几人。

↓《领唱者》的结尾

「老洪江·第70期」老洪江的一个文青时代,一位英年早逝的作家

也是五年前的夏天,蒲钰收到了润深的书稿。如今他也为陈润深的去世而感伤,更有同行之间“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感慨。蒲评价陈润深的书稿:“陈润儿老先生的长篇遗著《领唱者》是一部非常不错的小说,写洪江古城,可以说是我们怀化作家的一部巨著。听他儿子陈砾说,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还在修改这部小说,可以说是他毕生心血。出版社或图书出版公司的朋友,可以看看他的遗稿。我从不随便夸一部小说的,这小说初稿读过,真的很好,我甚至认为,这部小说在在怀化,在湖南都会有一席之位。”

↓作家蒲钰

「老洪江·第70期」老洪江的一个文青时代,一位英年早逝的作家

蒲钰把润深的小说稿推荐到作家出版社,编辑也称赞是一部好小说。但是我和蒲钰都没有能力帮助他出版。这便是文青和文学的一种命运。如果出版,可以为老洪江留下一些珍贵的文字。要知道,老洪江是一座文学比较苍白的城市,远远比不上怀化其他一些县份。当然,老洪江的文艺生活并不匮乏,特别容易歌舞升平。可是一座城市的文化更体现在文学上。沅陵的向本贵、辰溪的邓宏顺、溆浦的王跃文、新晃的蒲钰、麻阳的龙永文等作家,都给本县添彩,会在本县的县志中增添精神文化的一页。

「老洪江·第70期」老洪江的一个文青时代,一位英年早逝的作家

沅水上游的城市都没有本土出生的古代文化名人,老洪江也一样。老洪江的文学,还落后在当代。在1992年版的《洪江市志》中,新中国以来发表的文学作品,从1952年到1972年,只有《扯笋》、《二凉亭》、《洪江怒火》、《万人坑》、《沅水春秋》等寥寥几种,而且不都是纯文学作品。从1980年到1988年,这是一个文青时代,在地区以上报刊发表的文学作品,也只有散文《婚礼》、《沅水头上缀华玉》、《晒楼》、《个体户》、《今夜我要试航》和小说《我们一起同行》。其中,陈润深的散文《晒楼》代表了当年文学的最高水平,发表在湖南日报副刊,在洪江名噪一时。之后润深多有散文诗歌之类发表,较早加入省作家协会。

「老洪江·第70期」老洪江的一个文青时代,一位英年早逝的作家

老洪江文学不兴旺,大约是人口太少的原因,又局囿于小城生活,视野较为狭窄。也因为古来重商重实业,较少文学积淀。没有做过县城,缺乏科举激励。也没有爱好文学和文史的官员主政或者辅政。这种状态沿袭至今。在上个世纪的文青时代,如果谁写作出名,是很容易被厂办甚至党政机关看中,应召去做写手,有点像古代去做朝廷秘书省的校书郎。而文青如果过于专注,又往往被官员视为异类,在机关里不能表现出来。文青时代结束以后,文青们都避讳文学二字。

↓洪江文化馆旧址在广场南边

「老洪江·第70期」老洪江的一个文青时代,一位英年早逝的作家

老洪江的文青时代,以文化馆为基地。当年的文化馆在广场南边一隅,配置有文学专干。当年的文学专干相当现在的作协主席,很难入选。我有一位永州市冷水滩市的同学,本来是重点高中教师,却非要去做文学专干,千方百计做到了,后来文化馆门前冷落,他追悔不已。当年老洪江市文化馆的文学专干是杨学乐先生,从新疆伊吾回来不久,后来改名杨学东,因为笔画的原因。几年前他还给我寄来新出版和获奖的长篇小说《雪莲花》。后来由湘洪出任文化馆长,凝聚的文青更多,经常有简陋的文学沙龙。也有更多的文青并不参加活动,自家埋头写作,只求一鸣惊人。

↓陈润深的《晒楼》

「老洪江·第70期」老洪江的一个文青时代,一位英年早逝的作家

当年流行所谓的朦胧诗,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致橡树》,特别激起洪江文青的激情。兆辉、建国、湘群、安春、湘洪等几位文青都很能写诗,如果坚持下来,可能成为诗人。我现今所在的三明有个三明诗群,也是从文青时代开始,现在是全国著名诗群,影响海峡两岸和东南亚,有两百多名诗人经常在省上和全国发表诗作和诗论。他们坚持至今,离不开政府的鼓励和扶持。福建从宋代以来崇文重教,很多古村一村出几名进士。老洪江的文青活动最终自我解散,各人都有正经职业,90年代中期以后,市场经济兴起,谁也不再舞文弄墨。

「老洪江·第70期」老洪江的一个文青时代,一位英年早逝的作家

写散文的文青比较多,因为很容易入门。其实也很难在省上发表,发表省级报刊的难度相当考上大学。当年除了润深的《晒楼》以外,在省里发表散文的还有孙俊华,他的《绿的遐想》发表在团省委《年轻人》杂志,引来文青们的艳羡。也有春源、开妙等几位文青追求小说,有俞杰挑战电影文学剧本,并且被邀请到电影制片厂改稿,尽管最终不被采用,但是攀登到了山腰。到了90年代,报告文学兴起,湘洪的报告文学,思想敏锐,出手很快。企业的文青以文良为代表,也是执着而多产。也有大学毕业在外地工作的南歌等洪江籍文青,多有作品发表。到了90年代中期,文青们各奔前程,都在自己的职业岗位写下另一番春秋。

↓1981年创刊至今的《年轻人》杂志

「老洪江·第70期」老洪江的一个文青时代,一位英年早逝的作家

如今老洪江又有新一代文青登场,并且成立了作家协会。当年地区和县一级都不叫作家协会,只叫做文学工作者协会,很有文青色彩,甚至没有协会,文青的聚会限于文化馆创作室,无章法无旗号地抒发激情。老洪江新一代文青,作品水平和数量远远超过当年的文青,但还是比不上怀化其他县份,更缺乏在全国有影响的作家。历史翻过去一大页,洪江古商城红红火火,文艺活动精彩纷呈,可是文学的表达却很不够。一座城市的历史文化需要用文字记叙下来,文学名作可以永垂青史。否则后人在编纂史志的时候,也会像我们对前人的遗憾一样,产生他们的一种遗憾。

「老洪江·第70期」老洪江的一个文青时代,一位英年早逝的作家

《老洪江》系列专题

01.歌剧年华02.京剧
03.蒸钵炉子04.洪江医院
05.洪江大桥 06.泥巴黄金
07.老路老车08.民办中学
09.教育家薛根生10.桐花时代
11.词学名家沈家庄12.下洪江
13.万家灯火14.将军托孤人
15.天下洪江16.海派气象
17.酒家饭店
18.民族循踪
19.茅庵街小学

20.洪江米粉
21.柴火年代
22.市委书记霍建国
23.96洪灾20年祭
24.挑水的日子
25.市民气质
26.酸菜腌菜
27.抗日名将徐庭瑶
28.旧日的板车
29.回龙寺与破山禅
30.兵乓球记
31.经商之所
32.盐肉冻肉与肥肉
33.船运时代
34.饼类与粑粑
35.名记吴兆麟
36.城市的背景
37.古道驿路
38.母亲的物品
39.知青去哪里了?
40.小洪江龙溪口
41.浦市与洪江
42.会同与洪江
43.安江与洪江
44.黔城与洪江
45.飘逝的花瑶
46.老工资时代
47.高坡街
48.甜酱和酱油
49.回家的路
50.铁路梦
51.冬天的木炭
52.国企当年
53.新民路

54.清水江与洪江
55.民国报纸
56.辣味分析
57.翁村之谜
58.能不忆滩头
59.金銮宝殿万寿宫60.老洪江的斗笠
61.洪江萝卜湾
62.青石上的古镇
63.药学家肖激文
64.2008年的大冰灾
65.军阀旧事
66.铺寨驿镇与巡检司
67过年之前
68.靖州与洪江
69.王昌龄史话
70.巫水与巫文化
71.巫水与五溪
72.巫水与巫州
73.老洪江过去的丐帮
74.旧日的厕所
「老洪江·第70期」老洪江的一个文青时代,一位英年早逝的作家

现有《廖开顺与你回忆老洪江》微信群,因群二维码有时效限制,所以不贴进来。有想入群的童鞋可直接添加微信号:hongjiangweixin,洪小编可以拉进来。

如果您有任何关于洪江的内容都可以直接给我们留言。

「老洪江·第70期」老洪江的一个文青时代,一位英年早逝的作家

- - - 欢迎大家和洪小编做盆友哦 - - -

微信号:hongjiangweixin

「老洪江·第70期」老洪江的一个文青时代,一位英年早逝的作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