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高溫!孩子「扎堆」圖書館,老人「鑽進」小公園

牡丹晚報全媒體記者 武霈

進入三伏天以後,我市氣溫持續攀升,居高不下,酷熱難當,正午時刻溫度高達37度以上。面對高溫天氣,市民紛紛尋找消暑納涼的好去處。牡丹晚報全媒體記者昨日走訪發現,一些商場、超市成為市民們的“避暑聖地”,尤其是市圖書館,孩子們在這裡扎堆納涼、看書、玩耍,每天接納的人數逐日攀升。對於那些不能吹空調的老人來說,城區的小公園成為避暑的好去處,蹲樹蔭、找風口、帶著馬紮、手拿蒲扇……老人們有著自己專屬的“避暑秘方”。

圖書館天天爆滿,走廊過道都是席地而坐的學生

下午3點鐘,正是一天當中溫度最高的時刻,此時的市圖書館更是人氣旺盛,走進圖書館大廳,一樓的連排座位上全是前來乘涼休憩的市民,很多孩子聚在大廳兩側觀看文化展覽。由於圖書館內的孩子扎堆,很難再保持像往常一樣安靜,有些孩子到處走動,甚至嬉鬧,還有些年齡較小的學生則來回穿梭玩耍。

持續高溫!孩子“扎堆”圖書館,老人“鑽進”小公園

“進入伏天以後,天氣炎熱,圖書館的學生明顯多了許多,而且學生也都放假了,都是扎堆來乘涼,大廳裡經常是沒有位置。為此,我們也加強治理力度,對影響他人閱覽學習的頑皮學生,進行呵斥制止。”圖書館安保人員說。

相比一樓大廳圖書館二樓就安靜了許多,借閱室內,數十名小朋友正在認真的看書,他們或坐在閱讀區,或站在書架旁,安安靜靜地閱讀,完全沉浸在知識的海洋裡。自習室內,很多中學生在埋頭苦學,因為位置緊張,在二樓的走廊過道內都站著很多學生,甚至一些人就席地而坐,靠在牆上或閉目休息,或讀書學習。

持續高溫!孩子“扎堆”圖書館,老人“鑽進”小公園

“暑假天氣太熱,不方便帶孩子外出,圖書館自然是最佳選擇。”市民劉女士告訴記者,她平常一有空就會帶孩子來圖書館看書,這幾天溫度驟升,更是和孩子一起“泡在”了圖書館裡。

老人不愛“空調”愛“綠蔭”,“馬紮”、“蒲扇”是標配

相對於孩子們“扎堆”空調房,老人們的避暑方式就顯得十分“原始”了。一個馬紮、一個蒲扇,帶著“標配”裝備的老人們,穿梭在城區裡的小公園裡,蹲樹蔭、找風口,搖著蒲扇坐在石凳上閉目養神,或者三五人湊在一起聊天、下棋,好生愜意。

時偉成老人是一位退休老教師,今年83歲的他身體還十分硬朗,每天外出遛彎避暑已成為他暑期的生活規律。“年紀大了,吹不了空調,關節承受不了,所以,每天我和老伴都出來到小公園內乘涼。”在人民路、中華路交叉口西北側的小公園裡,時偉成老人神態自若地坐在公園的石階上,右手搖著蒲扇、左手拿著一份報紙,偶爾一陣微風在樹蔭下穿過,老人的衣衫微微飄動。“我一般五六點鐘就起床了,七點多就搬著馬紮在這附近的小公園裡納涼來了,一天兩晌,下午三點多一直待到六點。”時偉成說。

持續高溫!孩子“扎堆”圖書館,老人“鑽進”小公園

在圖書館南側的小公園內,幾位老人在樹蔭下一邊聊天乘涼,一邊下著象棋。“在家不開空調熱的受不了,開空調身體、關節又承受不住,而且還特費電。”很多老人都有“空調恐懼症”,既不能開也捨不得開。69歲的孫立國老人坦言道,之所以出來避暑都是為了“躲”孩子。“孫子放暑假了,待在家裡喊熱,嚷著要開空調,我這膝蓋脖子一見涼風就疼,不得不出來躲躲,找個樹蔭處納涼。”孫立國說。

持續高溫!孩子“扎堆”圖書館,老人“鑽進”小公園

除了擔心“涼風入體”,很多老年人不開空調都是因為省點,這些節儉慣了的老人,一直認為空調是耗電量大的物件,連續幾個小時開空調,他們會心疼。市民王女士在市區居住、工作,她的母親在老家東明,進入三伏天以後,王女士經常給媽媽打電話,叮囑她“不要怕費電,天太熱了,記得開空調”,可是老人總是以“哪有那麼熱,吹吹風扇就好”為理由,拒開空調。

“我媽媽的身體挺好的,開空調沒問題,她就是因為省點才不開的,我一直都告訴她,只要溫度設定在26度,別對著風口就無妨,可是老人基本不開,空調都成了擺設。”王女士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