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那個不願意回家的男人嗎?

這篇文章,值得你隻字不差地讀完...

你是那個不願意回家的男人嗎?

很多男人工作一天後,開車到了家門口,不想下車,就這麼一個人靜靜待著,可以待很久很久

不想下車,因為那是一個分界點。

推開車門就成了父親、老公、兒子,卻唯獨不是自己。

在外面忙於工作與社交,回家之後要對家人事無鉅細的關心,忙碌之中已看不到自己的樣子,所以,TA便分外珍惜獨處的時間,哪怕是車裡片刻的寧靜。

有時候,過度陷入家庭關係,反而會讓我們與自我日漸產生隔膜。

華茲華斯在詩裡說 “世界倉促,讓我們與更好的自己,日益疏離。”

你是那個不願意回家的男人嗎?

你的一天,只有21個小時

臺大有一口鐘,叫做“傅鍾”

每次下課的時候,就會敲這口“傅鍾”,但是不是24響,而是21響。

為什麼呢?

傅斯年校長解釋道

“人一天其實只有21個小時,剩下有3小時是要拿來沉思的!”

這就是用來獨處3個小時,一天如果能夠找出3小時來沉思。

那麼,另外21小時,就會過得非常清晰!

你是那個不願意回家的男人嗎?

有時候,陪伴是一種毒

一個人在喪失親人之後,如果旁人不斷去陪伴,讓這個人哀痛的過程被延緩、破壞。

傷心事就會成為治療師所說的“未完成事件”,導致這個人在之後很長一段時間內出現心理失常症狀

如果讓喪親者一個人靜靜地舔傷口,在一段時間內盡情地悲傷,他最終會徹底走出陰影。

從心理學角度來說,這是因為哀悼是一個需要時間來完成的心理過程,這個過程需要在孤獨中進行。

有時候,陪伴就是一種毒!

獨處,能帶給你什麼?

獨處可以讓我們恢復精力,釋放身心的疲憊,還可以激發我們的創造力。

心理學家做過一個調查,他發現有72%的人是在洗澡的時候最有創意。

因為洗澡的時候,就是我們最孤單、最私密的時候,不用忍受其他人的眼光,可以自由自在地發揮想象。

一個人最好的狀態,無非是既能享受得了繁華,也能安頓一個人的時光。

在這些時光裡,願我們終將與孤獨握手言和,重新擁有對抗未知的勇氣。

一個人的浮世清歡,一個人的細水長流,也很好。

讓我們共勉,晚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