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一汽、东风、长安不重组,只合作?

这几天,关于一汽、东风、长安三家企业合并成为国汽汽车的传闻沸沸扬扬,翻出2018年初撰写的一篇未发表的预测小文与诸君分享。

为什么说一汽、东风、长安不重组,只合作?

2017年2月17日,东风汽车和中国一汽共同签署共建“前瞻共性技术创新中心”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2017年6月23日,东风汽车零部件(集团)有限公司在长春与中国一汽控股公司富奥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不仅交流股份制改造的经验,未来还可能在技术研发、资源协同上展开合作。

2017年8月2日,原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总经理、党组副书记、长安汽车集团董事长徐留平调任中国一汽董事长、党委书记;同时,原中国一汽董事长、党委书记徐平任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

至此,中国一汽董事长徐留平、东风汽车董事长竺延风和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长安汽车母公司)董事长徐平之间,形成了每人都至少曾在上述两家车企任职的微妙关系。

2017年12月1日,中国一汽、东风汽车、长安汽车在武汉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三方将围绕前瞻技术创新、汽车全价值链运营、拓展海外市场、共同探索新商业模式四大领域展开全方位合作。

2017年12月19日,包括中国一汽、东风汽车、长安汽车在内的21家整车、零部件、信息通信企业、移动出行公司、互联网科技公司、数字地图提供商等投资10.5亿元成立国汽智能网联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2017年底,中国一汽、东风汽车、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全部完成公司化改制。

过去的一年,关于中国一汽、东风汽车重组的消息又加入了长安汽车的身影。年底前不断爆出的新合作项目更让三家企业否会合并重组的话题热议纷纷。

那么,在2018年,这样一个万亿级的汽车巨无霸是否可能会真的诞生呢?

首先,我们可以从国资委的重组思路来看。

截止到2017年底,国资委在几年的时间内完成了包括中国南车与中国北车、宝钢与武钢、中国远洋与中国海运、中国国电与神华集团在内的至少18组34家企业的重组。

其中呈现两大特点:

一是,在所有的重组中,仍然以大企业兼并小企业,盈利企业兼并亏损企业为主要形式。

二是,重组的企业要么是形成合力,在一带一路政策推进下全面参与国际竞争,例如中国南车与中国北车、中国远洋与中国海洋等;要么是在国家涉及钢铁、煤炭等产能过剩行业,以及产业结构调整中维护央企的稳定运营,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和增值,例如中国国电与神华集团、宝钢与武钢等。

从上述两个特点来看,中国一汽、东风汽车、长安汽车三家企业并不在亟待重组的名单序列中。

笔者统计了自2012年以来,三家汽车公司的营收和利润状况。

为什么说一汽、东风、长安不重组,只合作?

可以看到,中国一汽与东风汽车体量相当;而在三家企业中盈利能力最强的反而是规模最小的长安汽车。

在这种局面下实现三家企业的难度,以谁为主体,以怎样的形式完成都需要国资委颇费思量。

同时,如果说中国一汽和东风汽车在文化上还相对接近,长安汽车则是另外一种气质和风格。

按照国资委的要求,央企重组必须要做到1+1>2,在已经完成的重组中,实现这个目标已经是殊为不易,更何况是难度更大的1+1+1>3。

如果国资委希望通过三家企业重组来实现国际化竞争,即便在短期内可以形成一个万亿规模的汽车巨无霸,但以三家企业目前自主品牌产品的现状,也难以直接与国际汽车巨头们展开对话。

其次,我们从三家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和汽车行业格局来看。

相比高铁、远洋海运、煤炭、钢铁这些领域,汽车行业本身就是一个完全开放、充分竞争的行业。

在三家企业的身后,还背负着与全球14家国际汽车企业的合资资产。附表2

如何在整合中协调好产品的市场化竞争,如何处理好与14家外资企业的关系,都是整合的一大难点。

但对于三家企业来说,之所以不断被提及整合,他们所处的市场环境也确实存在危机感。

从三家企业的利润统计看,2016年,三家企业都出现了下滑的局面。

这其中既有央企的体制、机制是否适应更激烈市场竞争的老话题,也有全球汽车业正面临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和共享化巨大变革的新挑战。

目前,国际上的汽车巨头们已经纷纷表示会在2020年到2025年间,推出全新的电动化、智能网联化的产品。

如果在此时让三家企业实现重组,按照一般的规律看,完成三家企业从总部整合、上市公司重组整合、业务整合、再到安置富余员工、文化融合等,最快的进度也要在3~5年以后才能实现。

而将大多数精力都忙于重组的央企,恐怕很难有精力真正能够把面向未来的技术、产品进行布局和开发。

我们可以看到,在新的汽车格局下,合作和新的联盟正在越来越多地展开。

例如,通用汽车和福特汽车在过去十年内完成了3款变速器的联合开发;奥迪、宝马和梅赛德斯-奔驰在2015年收购诺基亚Here地图服务后,计划成立合资公司在移动互联汽车研发上实现实时传感数据的共享。

2017年的最后一天,铃木、大发、斯巴鲁和日野也宣布加入此前由丰田、马自达、电装主导的电动车联合研发公司。未来,这几家日本汽车和零部件企业将共同承担研发费用、共享技术成果等。

因此,《汽车商业评论》认为,从2017年三家企业的一系列动作看,不实施重组,而在一些共性技术、前瞻领域上展开合作会是未来中国一汽、东风汽车和长安汽车之间互动的主旋律。

而从合作的形式上,三家企业之间也有诸多可以想象的空间。

最基本的模式是三家企业实现基础平台化研发和联合采购,实现成本的最优化。

另外,三家企业均已完成公司化改制,国资委正在积极推动央企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和从“管企业”到“管资本”的转变,这给它们未来在资本层面运作,甚至通过某种形式互相交叉持股提供了可能性。

最后,在央企开启的重组中,也有两家企业重新设立合资公司的先例。

招商局集团与中国外运长航集团共同设立超大型油轮(VLCC)合资公司——“中国能源运输有限公司”,就实现了两个集团间优势资源的整合,组建了国内最大的油轮船队,远期运力位列全球前三位。

因此,三家企业虽然目前只是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但鉴于此前中国车企间合作从未真正成功的局面,下一步通过设立合资公司来进一步明确投资、责权利以及管理团队或许是可以借鉴的模式之一。

2018年1月3日,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刘卫东在总结2017年东风汽车业绩时透露,“中国汽车‘国家队’的步伐正在加快推进,近期很多项目已经开始对接,每个项目都有负责人在推动。最迟到2018年3月底,第一批项目就会浮出水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