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丝集资无人监管游走灰色地带 信任随时会崩塌

粉丝集资无人监管游走灰色地带 信任随时会崩塌

《偶像练习生》与《创造101》的热播,再次让全民造星站上风口浪尖。根据相关数据显示,进入《创造101》最终决赛的22名选手中,有9名集资金额超过百万元,截至决赛当日,其公开集资总额超4000万元。

比赛虽然落幕,各家粉丝为偶像应援而集资的账目,似乎还未算清。如此庞大的金额,从哪儿来,又将被花到哪去,在大多数人眼中,存在着巨大风险。

在粉丝内部,“凡筹款必贪钱、赛后总要撕账”的说法似乎成为共识。据了解,在《创造101》结束当晚,豆瓣、微博等平台就已经出现了对集资资金去向的质疑。

对于催生集资风气的选秀类节目,监管部门也已经介入。

7月10日,广电总局公开发布《关于做好暑期网络视听节目播出工作的通知》称,对于偶像养成类节目、社会广泛参与选拔的歌唱才艺竞秀类节目,要组织专家从主题立意、价值导向、思想内涵、环节设置等方面进行严格评估,确保节目导向正确、内容健康向上方可播出,坚决遏止节目过度娱乐化和宣扬拜金享乐、急功近利等错误倾向,努力共同营造暑期健康清朗的网络视听环境。

集什么资?谁发起的?谁来管理?有公开账目吗?是否有去向监管?面对这一系列问题,本报记者进行了调查走访。

形形色色的应援者

粉丝的战斗力,不仅体现在金额上,还体现在速度上。

6月23日晚,《创造101》迎来总决赛。据不完全统计,截至6月23日中午,仅《创造101》选手孟美岐与吴宣仪两人的粉丝公开集资就超过2000万元,孟美岐更是打破单人集资纪录,集资高达1200万元。据媒体估计,《创造101》整体粉丝公开集资达到4453万元,加上未公开数目以及各种私人集资,预计总金额超过5000万元。

近日大火的《镇魂》男主角朱一龙,其全球粉丝后援会发起的集资项目,在20分钟内便筹得30万元,一个小时突破50万元。

而作为应援重点的SNH48年度总选,在6月8日举行的一次应援中,第一名候选李艺彤的粉丝,在48分钟内集资突破10万元,两天时间内集资金额超过92万元。

对于为何要进行集资,有粉丝向记者解释,汇集起来方便统一进行合理的资金安排,“拿大钱办大事”,更有效率。

时下的应援主要分线上和线下两种。

“线上应援,主要为明星打榜、刷热度。爱豆(偶像的英文音译——记者注)发微博了,要积极转发评论、控评点赞一条龙,爱豆没发微博,那就做好净化和‘反黑’,积极签到爱豆的超级话题,多提及并@爱豆从而提升微博话题量。一旦爱豆明星势力榜下降,那就要真金白银地买小花花,2元一朵,一直赠送到爱豆升至理想的名次。”曾作为某粉丝团资深粉丝的北京女孩刘欣然对记者说,除此之外,贴吧粉丝数以及明星的百度搜索和微信搜索热度都要维持,如果爱豆参加活动,需要前线火速出高清图上传,还要剪辑爱豆各种圈粉视频,吸引新粉丝巩固老粉丝,“爱豆参与的综艺节目和影视剧必须要刷播放量,爱豆如果代言了新产品,那就要讨金主霸霸开心,微博上大张旗鼓@并晒单”。

线下应援,则是主要为明星刷现实中的热度。

“司空见惯是包下地铁公交车身和广告牌,公共电视播放爱豆宣传片、承包外滩巨幅广告牌和时代广场大屏幕更是每家必备。爱豆如果开演唱会或参加颁奖典礼,那就需要现场举灯牌、统一应援服装、提供各色应援物品;爱豆若是出演影视剧,那就搞好剧组应援,送花、送饮料、送餐车等,导演编剧其他演员的小礼物一个都不能遗漏,帮爱豆做好人情公关。”刘欣然说。

应援除来源于贩卖周边之外,也有自发的集资行为,即近日被查的“创造101”集资事件。

“创造101”粉丝集资主要用于投票点赞,这种集资行为无任何保障,全凭粉丝对组织者的信任,因此也常会引发粉丝诟病。不只是“创造101”,许多粉丝都曾质疑过粉丝站的应援金去处,强制粉丝站出明细。

刘欣然告诉记者,粉丝集资方式基本通过微博或粉丝群的渠道,在微博发布集资的粉丝站会留下支付方式,主要为支付宝或OwhatApp,在微信群内集资的则直接使用群收款,但用于群收款的集资行为一般是小规模集资或是较为私密不便于公开的活动。

Owhat近两年来在粉丝圈内十分流行,售票、周边、活动报名、集资等“饭圈”活动的流程都是通过Owhat。除101粉丝集资之外,近期另外一件因集资而登上微博热搜的朱一龙粉丝募集58万应援金事件同样通过Owhat,但朱一龙工作室得知此事后已将资金全部退回。

未成年人或参与其中

过去,粉丝追星主要通过支持作品,最大开销也无非就是多囤积几张专辑,但在粉丝经济兴起逐渐引领市场之后,粉丝的力量和权利就越来越大,攀比心也日益加重。

粉丝经济和艺人生产、运营行为是相互影响的,粉丝购买力促进娱乐市场的发展,而娱乐产业的生产者也同样利用粉丝获得盈利。

为什么会兴起粉丝集资?有不愿具名的行业人士告诉记者,粉丝群体已经将资本和市场的逻辑内化,“这代年轻粉丝,对商业和市场的逻辑很接受、很适应,并把这套逻辑融入到粉丝活动中,变成乐趣了”。

但是,粉丝集资最大的争议在于资金的流向成迷。

目前,主流的粉丝应援集资平台有Owhat和摩点。Owhat平台《平台应援支持者协议》显示,选择“应援”模板发起的项目,指发起人与支持者共同完成项目、实现梦想的行为,在这一过程中,发起人通过Owhat平台发起项目,支持者进行出资,由发起人按照项目页面承诺利用支持者的出资,代支持者向应援对象提供相应的应援。

记者注意到,在Owhat上,确实对未成年用户使用作出了提示。如果用户选择支付,Owhat平台会提示Owhat不向未成年人提供服务,未成年人需在征得监护人同意的前提下使用平台服务。而摩点上为应援项目支付时则没有年龄限制的明确提示。

“应援集资一般都是官方后援会组织,先设目标金额,达到上限后停止,无年龄限制,打钱的金额也没有限制。”北京一位经常跑明星现场的粉丝吕小姐对记者说,追星基本上都是初中生,就像淘宝下单,只要给钱就能拍。比赛过程中需要一直投票,所以款项需要不断进账。

在“明日之子”某选秀选手的打投组的群聊中,当记者询问负责人未成年人通过平台打款是否有限制时,对方称没有任何年龄限制。并且在等待考核进入打投组的粉丝群中,有15人等待考核,其中有12人年龄在18岁以下。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提供集资信息的平台,实际上也难以对资金用途进行监管。

Owhat平台《平台应援支持者协议》称,应援仅为发起人和支持者之间共同完成的行为,与Owhat平台无关,使用Owhat平台产生的法律后果由发起人与支持者自行承担。Owhat称,应援项目支持者出资后,资金将全数结算至发起人,订单修改及收购服务均由发起人负责,如发生发起人收款后未提供相应服务的情况,Owhat将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向支持者提供发起人的相关信息、相应应援项目的数据信息,尽全力协助警方跟进处理。

摩点平台的《众筹协议(适用于粉丝应援、个人愿望)》显示,摩点不对项目真实性作出任何承诺,如发现项目众筹资金没有用到指定用途,支持者可以向发起者索赔,摩点不承担任何责任。

发起方被指无审核机制

不过,这种粉丝集资行为该如何界定,仍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上海律师纪玉峰说,目前来看,粉丝组织募集资金,其目的是用于投票、买广告位、买产品、买专辑冲销量,甚至是为偶像购买礼物。因此这种集资实质上是一种集资消费,并不存在向粉丝承诺保本付息的情况,没有利诱性,“因此在根本上没有引发金融系统风险的可能。说得通俗一点,更像是一种凑份子、众筹”。

至于粉丝集资中各方所需要承担的责任,纪玉峰认为,集资发起人应当对集资行为的合法性和募集到的资金负责。“这种集资行为在实践中有不同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这种资金的集合有一种委托性质,即不特定的粉丝委托发起人按照约定的用途使用募集到的资金。另一种观点认为这是附条件的捐赠行为”。

如果出现挪用集资款或是卷款跑路,这些集资发起人可能涉嫌违法行为。“若出现集资发起人卷款跑路或者集资款被挪用的情形,我们认为这可能涉嫌刑事犯罪。从法律上讲,以上行为可能会涉及诈骗、侵占等罪名。”纪玉峰说,“然而,前述情形在论述上比较简单,在实践中可能会比较复杂。比如:集资款作为种类物,有没有规定在多长的时间内用完?如果涉及多个方向,在单一方向(如投票、买专辑、买礼物)上用了多少?是不是全部有凭证?是否存在回扣?有的‘粉头’个人款项与集资款混在一起,账目不清,可能要对其账目进行审计,然而粉丝分散全国各地,单个出资金额可能并不高,辖区公安机关是否会足够重视,去立案做这样的调查?因此,目前粉丝的维权手段及效果有限,粉丝集资仍游走于法律监管的灰色地带。”

采访中,据相关知情人士透露,集资一事一直被看作是“灰色地带”,毕竟流程不透明,无监管。从艺人角度来讲,本身也依托粉丝应援来加强自身影响力,以至于有的艺人经纪会参与到粉圈之中。

同时,业界已经有声音针对粉丝应援集资平台是否有监管资质提出质疑。有业内人士认为,这类平台对筹款发起方并没有严格的审核和追责机制,同时也没有约束未成年人参加筹款的方法。

有粉丝向记者介绍,现在比较正规的后援会集资,会建立QQ群全程监督资金使用情况,甚至会在应援结束后请专业审计对账目进行核算并公示。

但现实是,无论粉丝经验有多丰富,涉及巨额的资金流动,必然存在隐患,而当跑路真正发生时,大多数粉丝除了在网上进行声讨,并无他法。

“粉丝因为集资跑路而进行维权的案件比较少见,但其实是可以维权的。”刘欣然对记者说,一方面,网络的虚拟特性使得粉丝对于维权的可行性持怀疑态度;另一方面,粉丝个体的集资金额可能并不高昂,本着“不值得”“算了吧”的态度,不少人就选择放弃。

讲述人:某明星后援会宣传组成员程晓旭

粉丝们因为对共同偶像的热爱组成“饭圈”,虽然是因为爱而自由松散地走到一起,但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特别是随着追星应援日益复杂化,圈中粉丝等级森严,根据其投入的时间、金钱、贡献值可划分为“普通饭”“前线饭”“文案饭”等。

而“饭圈”高层,通常是指明星后援站站长、贴吧吧主、粉丝团“粉头”等。他们拥有粉丝组织的一定决策权、经济权,通过各类应援活动稳固散粉、制造热点,维系粉丝团队高效有序运营。明星团队也经常和“饭圈”高层建立联系,使其为己所用。

大粉丝和小粉丝之间并没有见过面、也不知道彼此的真实姓名。大家应援集资完全就是出于信任。有粉丝给某“大粉”打了1500元用于现场活动及见面会门票,对方承诺带签名照及其他福利,但打钱过去之后微博账号注销,“大粉”人间蒸发。因为只是在社交媒体上联系,没有真实姓名、没有认证信息,所以只能吃哑巴亏。

但是,信任随时会崩塌。不少粉丝曾向我吐槽,对于“大粉”,眼熟的只是微博账号名,如果卷钱跑了,也只能自认倒霉。曾经追过某韩国组合的粉丝对我说,为了给自己偶像刷专辑销量,专门打钱给“大粉”,让他们去韩国买专辑,但专辑并不带回来,只是为了刷销量。

正是由于经常有大规模的集资应援活动,“粉头”横空出世,成了粉丝圈中的重要角色,他们可以通过群、官方论坛、贴吧等发布信息,号召甚至煽动粉丝集资。

“粉头”一般是后援会或偶像应援网站的负责人,也是日常集资款项的主要负责人。要组织一个完整的职业粉丝团,一个经验丰富、能力强的“粉头”起到关键作用。目前比较受争议的“粉头”,其实就是资质较老的粉丝。比如,在某个明星还没有大火或者还没有很多人认识他的时候,就有几百个粉丝喜欢他。这几百个人就可以成立后援会,等以后加入的粉丝越来越多时,最初的几百个人就会成为管理者,处理应援集资等工作。

所以,近年来不少“粉头”开始利用偶像“反向圈钱”,形成自己的利益链条。早期的“粉头”会利用自己的明星资源,贩卖明星的航班信息,满足粉丝的接机愿望。还有一些“前线粉头”拍到明星照片后,拿到“饭圈”售卖,这种“代拍”市场很大,粉丝愿意为这种照片买单。也有“粉头”在集资售卖偶像周边、应援物资时从中赚取差价。

粉丝集资来的钱交给后援由谁管理?我也曾经寻找过答案。

对于这个问题,经纪公司内部的人给的回答是,如果经纪公司运营的好,后援会里会有明星公司自己的人。比如明星签的经纪公司,会派自己的工作人员进入后援会主持相关工作。

那么,可能也有人会问刷票、刷榜行为是后援会自发的还是公司授权粉丝做的?

比如说现在有个投票活动,经纪公司一般会联系后援会或者“大粉”,告诉他们现在有一个活动需要粉丝给偶像投票。“大粉”再把任务分给各个组,比如控评组、打投组,让各个组里的人去投票。

我曾经和某选秀明星所在的经纪公司的工作人员聊过,他是在艺人宣传岗位工作。据他说,如果是流量艺人,经纪公司就不需要组织集资,粉丝后援会自己组织应援。粉丝自己会发到相应网站里,有些粉丝也会自己买营销号,并不会特意对公司说,但艺人的宣传经纪会每天在网上看,大家都心知肚明。

对于新出来的艺人,公司或者艺人自己会跟粉丝私下联系,告诉粉丝“我们需要一个怎样的活动、怎样的应援”,话不会说的那么明白,但是粉丝都会懂。对于生日应援、集资这种活动,艺人或者公司是知情的。粉丝对经济公司也会提要求,要求自家艺人的影视资源、时尚资源、商务资源、数据排行等。

此外,《偶像练习生》和《创造101》这两档节目走红,带火了一批粉丝平台,比如Owhat、摩点、好愿网等。粉丝集资平台分为主打“应援”的和主打“众筹”两种。

主打“应援”的粉丝集资平台,提供各种应援商品,小到周边制作,大到地铁、大巴、机场的广告投放等,每种应援形式都被视为一件商品,此类平台盈利主要来源于差价。

而主打“众筹”的粉丝集资平台,则以各种主题活动帮助粉丝筹集资金,此类平台则好比资金托管方,盈利模式主要靠众筹抽成。有粉丝称,每个众筹平台的抽成点不一样,有的是3%,有的低于3%。

“粉头”“站姐”“黑粉”“职粉”“职黑”,成为粉丝产业链里最平常的存在。反黑站、应援站、官方站甚至艺人的非官方无授权的援助站也是微博上常见的粉丝组织。谁都想做“站姐”,因为可以垄断资源,还能与偶像经纪公司取得联系,甚至还可以开淘宝代卖偶像周边,这个产业兴旺发达得你都不敢想象。

但当集资金额越来越庞大的时候,如何监管资金的使用就成为一个需要严肃注意的问题。长期以来,因为缺乏专门的监管渠道,这类集资行为一直处于灰色地带。

法制日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