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聞:咸陽原上埋皇上,爲何成萬具屍骨的「刑徒墓」?骸骨壘成山

“江南的才子,山東的將,咸陽原上埋皇上。”這個在陝西咸陽當地廣為流傳的歌謠,一語道破了位於咸陽市內的咸陽原的最大特點———皇家陵園密佈。

咸陽原地勢高亢,黃土深厚,北依九巎,南臨渭水,就像一條巨龍伏臥在關中平原中部,是歷代帝王入土為安的風水寶地。放眼咸陽原,周、秦、漢、前秦、北周、唐等歷代帝王陵墓及數百座陪葬墓,林林總總,像一座龐大的天然皇陵博物館,神秘而沉默地陳列在們的面前,等待著人們去深入其中發現,去欣賞。

傳聞:咸陽原上埋皇上,為何成萬具屍骨的“刑徒墓”?骸骨壘成山

千年以來,咸陽原上一直佇立著兩個碩大的大土堆。附近的村民都知道,他們繁衍生息的地方是200多年前一位中國皇帝的陵墓區——陽陵,而兩個土堆下面埋葬的,是漢景帝和他的皇后。

漢景帝,西漢的第四代皇帝劉啟(公元前188年一公元前141年),是漢高祖劉邦的孫子。在他執政的17年間,社會經濟得到長足發展,出現了歷史上著名的“文景之治”。這位勵精圖治的帝王非常重視自己死後陵寢的打造。

傳聞:咸陽原上埋皇上,為何成萬具屍骨的“刑徒墓”?骸骨壘成山

公元前153年,為漢景帝與其皇后王氏修建陵墓的工程開始,主要勞動力是從全國各地徵來的刑徒。陵墓修建直至王皇后下葬(公元前126年)為止,修建時間長達27年。

時光荏苒,兩千年已過。陵園內原有的殿宇建築基本無存,許多陪葬墓的封土也已經在農田改造時被平整殆盡,只餘下兩個“大土堆”,似乎在昭示著它們曾經有過的輝煌。

傳聞:咸陽原上埋皇上,為何成萬具屍骨的“刑徒墓”?骸骨壘成山

1971年初的隆冬季節,在“大土堆”的側畔,紅旗飄揚,人聲鼎沸。當時的紅旗公社正組織社員修築水庫。忽然,有人驚呼挖出了骷髏,好奇的人們呼啦一下聚攏過來,呈現在人們面前的是一具已經有些腐朽的人骨架。幾個年輕人又在旁邊刨了刨,結果又挖出了幾具骨架,有的脖頸或腳腕上還套有粗笨的刑具……

陝西省博物館派考古學家杜葆仁等前往調查。據當地村民反映,中國成立前就發現過這種戴刑具的骨架,中國成立後,村民農耕時,偶然也有刑具被犁鏵帶出,但這些並未引起人們的重視。杜葆仁根據現場調查的情況,決定對其進行搶救式考古發掘。

此次發掘,共清理墓葬29座,出土骨架35具。進一步探測發現,這處墓地實際範圍大約有8萬平方米,埋葬屍骨在1萬具以上。原來,這個特殊的墓地裡,埋葬的就是當年修建陽陵時因受盡折磨而死或因不堪凌辱反抗而被處死的囚徒。這次陽陵刑徒墓葬的發現,徐徐拉開了整個西漢帝陵考古發掘的帷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