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堂|炎炎夏日,喜歡游泳的你可要注意啦

健康科普堂|炎炎夏日,喜歡游泳的你可要注意啦

炎炎夏日高溫,最酣暢的事情就是游泳了,剛剛結束高考的4位高中生結伴去河裡游泳,“快來人啊,有人落水了” 一聲淒厲呼救聲,劃破寧靜的河面,在河裡游泳的4名高中生在水中不斷地掙扎,附近人們紛紛趕往現場實施救援,可惜僅有離岸較近的1人獲救,另外3人早已沉入水中再也沒能上來,慘痛的教訓發人深省!這樣的事例相信我們都聽說過。

溺水(淹溺)是常見的急症,是夏季意外死亡事故之一。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統計,全球每年約有372000人死於淹溺,意味著每天每小時有40人因淹溺而喪失性命。在美國,每年有4000人因淹溺死亡。發生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是1-4歲的兒童。據不完全統計,我國每年約有57000人因淹溺死亡,而在青少年意外傷害致死的事故中,淹溺事故則成為頭號殺手。尤其每年7、8、9三個月為高發期,每年因為淹溺而發生的見義勇為事件,一次次地震撼過大家的心。有人為營救落水者獻出寶貴生命,也有落水者被成功營救。如果我們在營救時採取的急救方法更科學一些,就不會留下那麼多的遺憾。那麼發現有人溺水該如何施救?又該如何預防?救上岸到底需不需要控水?本期健康科普堂邀請瀋陽急救中心渾南二分中心站長鄧雷與大家就溺水的急救和預防聊一聊。

一、溺水的概念和分類

溺水又叫淹溺。是指人淹沒於水中,呼吸道被水堵塞或喉痙攣引起的窒息性疾病。可分為淹沒和浸泡。

淹沒指面部位於水平面以下或受到水的覆蓋,此時數分鐘後即可出現窒息與心臟驟停。

浸泡是指頭部露出於水平面之上,大多數情況下是藉助於救生衣時的表現。儘管水花濺在臉上或者在失去意識狀況下臉部下垂沉入水中會造成水的誤吸,但大多數情況氣道是開放的。

二、溺水生存鏈

它包括五個關鍵的環節:預防、識別、提供漂浮物、脫離水面、現場急救。

健康科普堂|炎炎夏日,喜歡游泳的你可要注意啦

三、溺水的急救

1、不會游泳者的溺水自救

(1)保持冷醒,落水後不要將手上舉或掙扎,因為這樣反而容易使人下沉,儘量放鬆,四肢平攤增加浮力。

(2)儘可能地保持仰位,面朝向上方,將口鼻露出水面進行呼吸,呼吸時儘量用嘴吸氣、鼻呼氣,以防嗆水。

(3)如不慎被旋渦捲住,應立即使身體平臥在水面加大漂浮面積,切不可直立踩水。

健康科普堂|炎炎夏日,喜歡游泳的你可要注意啦

2、會游泳者的溺水自救

(1)會游泳者溺水一般是由於小腿腓腸肌痙攣所致,把臉浸入水中,將痙攣(抽筋)下肢的拇趾用力向自身方拉,同時用對側手掌壓在抽筋小腿膝蓋上,幫助小腿伸直。

(2) 如為大腿抽筋,迅速彎曲抽筋大腿與身體成直角並彎曲膝關節,用雙手抱著小腿,用力使它貼在大腿上並做震顫動作,隨即向前伸直。

(3) 一次發作之後,同一部位可以再次抽筋,所以對疼痛處要充分按摩並慢慢遊向岸邊,上岸後最好再按摩和熱敷患處。

(4) 如手掌肌肉抽筋,自己可將手掌用力壓向背側持續做震顫動作。

健康科普堂|炎炎夏日,喜歡游泳的你可要注意啦

3、施救溺水者

(1)若未受過專業救人訓練的人,應謹慎下水救人,可藉助周圍繩索、木板、枝幹等物品用來救人。會游泳救護者儘可能脫去衣褲,尤其要脫去鞋靴,有條件的攜帶救生衣、木板等,迅速游到溺水者附近。

(2)儘快尋求專業人士或他人的幫助,同時報110、120,對筋疲力盡的溺水者救護者可從頭部接近。

( 3 ) 對神志清醒的溺水者,救護者應從背後接近,用左手從其左臂或身體中間握其右手,或拖頭部,仰泳拖向岸邊。

( 4 ) 救援時要注意,防止被溺水者緊抱纏身而雙雙發生危險。如被抱住,不要相互拖拉,應放手自沉,使溺水者手鬆開,再進行救護。

健康科普堂|炎炎夏日,喜歡游泳的你可要注意啦

4、溺水者岸上急救

岸上急救目的在於迅速恢復嚴重溺水者的呼吸和心跳。第一目擊者發現溺水者後立即撥打120請求醫療急救。應遵循A-B-C-D順序,即開放氣道、人工通氣、胸外按壓、早期除顫。這與心臟驟停實施救治流程順序不同。

(1)開放氣道。由於淹溺患者的主要是缺氧,儘早開放氣道和人工呼吸優先於胸外按壓。大多數淹溺患者吸入的水分並不多,而且很快會進入到血液循環,沒有必要清除氣道中的水,立即清除溺水者口鼻淤泥、雜草、嘔吐物等。

(2)人工通氣。用5-10s觀察胸腹部是否有呼吸起伏,如沒有呼吸或僅有瀕死呼吸應儘快給予2-5次人工通氣,每次吹氣1秒,確保能看到胸廓有效的起伏運動。

(3)胸外按壓。置其於硬平面上開始胸外按壓,每分鐘按壓速率至少100次,小於120次;按壓位置兩乳頭連線中點處,與通氣比30:2。

四、怎樣預防溺水事故

預防溺水事故發生更重要,為了確保游泳安全,防止溺水事故的發生,鄧雷建議:

1、儘量不要獨自一人外出游泳,更不要到不知水情或比較危險且易發生溺水傷亡事故的地方去游泳。選擇安全的游泳場所,對游泳場所的環境衛生、水下情況要了解清楚。

2、需要有組織地在熟悉水性的人的帶領下去游泳,並指定救生員做安全保護。

3、要了解自己的身體健康狀況,平時四肢就容易抽筋者不宜參加游泳或不要到深水區游泳。

4、要做好下水前的準備,先活動活動身體,如水溫太低,應先在淺水處用水淋洗身體,待適應水溫後再下水游泳;有假牙的人應將假牙取下,以防嗆水時假牙落入食管或氣管。

5、對自己的水性要有正確認識,下水後不能逞能,不要貿然跳水和潛泳,更不能互相打鬧,以免吃水和溺水。

6、不要在急流和漩渦處游泳,更不要酒後游泳。

7、在游泳中如果突然覺得身體不舒服,如眩暈、噁心、心慌、氣短等,要立即上岸休息或呼救。

8、在游泳中,若小腿或腳部抽筋,千萬不要驚慌,可用力蹬腿或做跳躍動作,或用力按摩、拉扯抽筋部位,同時呼叫同伴救助。

健康科普堂|炎炎夏日,喜歡游泳的你可要注意啦

目前最新的“一律不控水”的理由:

(1)溺水者早期因喉頭痙攣、聲門閉鎖而沒有吸入水份(稱“乾性溺死”);即使患者通過呼吸道吸入了水份(稱“溼性溺死”),水份也很少,而且這些水也已經進入血液循環。

(2)控水的實際效果很差,並容易引起胃內容物反流和誤吸,反而可能會阻塞氣道,還可能導致肺部感染。

(3)控水還延誤了心肺復甦的時間,使溺水者喪失最佳復甦時機。

綜上所述,深度瞭解了為何急救的方法從“控水”演變成為“一律不控水”,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網絡上倒揹著孩子跑的圖片,以及大眾口口相傳的控水方法之根源是什麼。總而言之一句話,科學在進步,知識在更新!看到網上還在傳播錯誤的有關各種控水的文章和圖片,真心起急!拜託大家閱後多多宣傳正確有效的急救方法,以免自誤誤人!

鄧雷再次重申:溺水者搶救 ,一律不控水

本期專家

鄧雷,瀋陽急救中心渾南二分中心站長,主治醫師 。從事院前急救工作27年。美國心臟協會(AHA)培訓導師,香港聖約翰培訓機構培訓導師。

健康科普堂|炎炎夏日,喜歡游泳的你可要注意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