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語理解」備考內容

「言語理解」備考內容

全文字數|4.8千

閱讀時間|16分鐘

圖片來源|網絡

1.「選詞填空」備考內容

2.「段落概括」備考內容

3.「語句排序」備考內容

4.「材料辨析」備考內容

「言語理解與表達」可分為4種題型 ,分別為「選詞填空」「段落概括」「語句排序」和「材料辨析」。

「選詞填空」:題幹由一個段落和1~4個空組成,需要在選項中選擇恰當的詞語、成語(偶爾會有短語和詩句)填入其中。

「段落概括」:題幹為一個整體段落,需要對段落進行概括,並結合問題問法來選擇合適的答案。

「語句排序」:題幹為5~6個帶序號的句子,需要將其按最合邏輯的順序進行排列。

「材料辨析」:題幹為一篇文章,共有5個小題,其他情況和「段落概括」類似。

以下是它們的備考內容。


一、「選詞填空」備考內容

「選詞填空」題考察的對象是詞語、成語(偶爾有詩句、短語等),一般安排在「言語理解與表達」板塊的第一部分。

毫無疑問,「選詞填空」是歷史最悠久、範圍最廣闊的語言類(言語理解與表達)題目。從幼兒園學漢字到公務員考試,從文言文到英語,選詞填空類的題目一直伴隨著我們的整個語言學習過程。它是最有效考察對語言的掌握能力的考試,圍繞著小小一個詞/成語/外語單詞,出題者可以創造出無數個角度的考點。這就是選詞填空的題型特點。

選詞填空題可簡單分為兩種類別:單空(成語)題和多空題。前些年還有單空(非成語)題,但由於考察點較少,出題難度也較高,近年來已越來越少見了。總體來說,「選詞填空」的難度是偏低的。

兩種類別的題型沒有本質區別,其中單空(成語)題更偏向於考察考生對成語的深入掌握程度,尤其是使用語境和固定搭配的要求;多空題則偏向於考察考生能否在多個正確選項中進行綜合,使得每個空填入的詞都符合題意。

根據「選詞填空」的題型特點,可發現該板塊考察的基礎就是漢語的詞語和成語。這部分內容大家在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已經學過,和小學、初中的語文考試相比,公考的「選詞填空」題的考察重點是不同的:

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考試,偏重於考察對詞語、成語的「記憶、背誦」能力,即能否記住這個詞,能否知道其大致含義;

公考的「言語理解與表達-選詞填空」,偏重於考察對詞語、成語的「理解、掌握」能力,即能否理解這個詞,能否充分掌握其使用語境和固定搭配。

做過真題的小夥伴們很容易發現,「選詞填空」所涉及的詞語、成語,很少有沒見過、不認識的,連不太懂的都不多。有的正確率很低的真題,題幹文字非常容易理解,所有的選項都明白什麼意思,但由於考生只是「認識」而不是「理解、掌握」,而不清楚詞語、成語的使用語境和固定搭配,從而無法做對題目。

例如2018421聯考有一道非常簡單的題,該題第二空較為簡單,而第一空是這樣的:

泥石流的_______依賴於三個危險因素……

(A)誘發

(B)成因

(C)出現

(D)引發

題幹每個字和選項每個詞都非常容易理解,但本題正確率不到一半,其原因就是很多考生並不熟悉詞語的使用語境和固定搭配。

該空最好選A,D勉強可以,BC不行。

A「誘發」的使用語境為「由於某種因素(的誘導)而發生的某事物」,常用於醫學疾病和某種不好的事物,例如災害、事故等,非常符合本題「泥石流因素」這個語境中。

D「引發」的使用語境為「由於某種因素(的引導)而引起、觸發、啟發的某事物」。「引發」和「誘發」的使用語境較為相似,但涉及不好事物的描述,通常使用「誘發」更為恰當。

B「成因」錯誤的原因為搭配不當,或者說語境錯誤。「成因」對應的描述應為「泥石流成因有三個因素」而不是「泥石流成因依賴於三個因素」,「有」和「依賴」的性質是不同的。

「泥石流的成因有三個因素」強調在「成因」上,「A的形成原因是B」,既然是「原因」,就不能用「依賴」這個詞。

而「泥石流的誘發依賴於三個因素」強調「因為B誘發了A」,強調點在於「誘導發生」上,既然存在「誘導」,則就存在「依賴」。當然,本句使用「有」也是可以的,但是「依賴」對後面三個因素的強調更強烈一些。

C「出現」對應描述應為「某地因XX因素出現泥石流」。「出現」是「結果」,是「某事物已經發生的狀態」,只能搭配「由於/因為……而出現」,和「依賴於三個因素」無法搭配。

由於本題屬於「選詞填空」中的「多空題」,需要考慮綜合排除的因素,即綜合考慮每個空的正確選項,選出最合適的,因此該空可暫時標記為AD正確,如果接下來的空A選項不正確且D選項正確,那麼本題還是有可能選D的。

如果這是單空題,則直接選A即可。

「選詞填空」的備考過程,就是將漢語中的詞語、成語反覆練習,直到特別熟練的過程。如果說公考中哪個板塊需要準備一個錯題本,那「言語理解與表達」肯定是最優先考慮的,而「選詞填空」更是如此,因為該部分幾乎所有的錯題都是因為對字、詞或成語的掌握不夠深刻而造成的,這方面的錯題,解決一道就肯定有一道的收穫。

在解決錯題的時候,大家可以多通過網上搜索及查詞典的方式,弄清楚每個做錯的字、詞及成語的含義、出處、使用語境、常見搭配等內容,將內容掌握透徹。

「選詞填空」的備考概括起來就是四個字——「熟能生巧」。很多字、詞、成語,都是大家非常瞭解的,但當它出現在考試中時,有的考生能做對,有的考生就做不對,其原因就是有沒有真正在備考中下功夫,有沒有真正理解、掌握詞語和成語。

「言語理解與表達」板塊有一個整體要求,那就是題量特別大,因此做題速度一定要快。因此,在備考中要儘量多地熟悉詞彙,還要儘量瞭解詞語(尤其是成語)的本質,從而能夠在看到後第一時間就聯想到其搭配和。

例如,「首當其衝」不是褒義詞也不能用於「首先獲得好處」這個含義中;「一蹴而就」、「同日而語」、「妄自菲薄」、「青紅皂白」前面一定要加上否定詞;「標新立異」和「別出心裁」所強調的「新」不是一類意思……這些成語的語境都是有特定要求的,一定要掌握。

總體來說,「選詞填空」需要從詞典和初高中語文教材中不停積累相關的詞語、成語知識,充分理解其含義,徹底吃透此類題目。

二、「段落概括」備考內容

段落概括是行測考試中「言語理解與表達板塊」中的4個分支板塊(選詞填空、段落概括、語句排序、材料辨析)之一,擁有非常多的出題方式,包括但不限於:

本文主要講述了什麼?

本文著重強調了什麼?

這段文字給我們的啟示是什麼?

本文的核心觀點是什麼?

最適合做本文標題的是什麼?

下文最可能講述的內容是什麼?

本文主要/沒有從什麼角度講述某概念?

本文中某個概念所要表達的含義是什麼?

作者要通過本文表達了對某概念的什麼觀點?

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句是什麼?(一般橫線位於文章接近開頭和結尾的地方)

以下哪項說法與原文相符/不符?

這段文字反駁/支持了哪項觀點?

段落概括題的提問角度非常多,多到考生甚至記不清。段落概括題的題型種類和提問方式一樣千變萬化,提問有多少種,段落概括的題型就有多少種。因此,複習時千萬不要盲目去在「提問角度」上做文章,否則很容易浪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卻勞而無功。

想要做好「段落概括」題,就要掌握「概括」和「反推」兩個技巧,在備考時需要圍繞這兩個技巧進行努力。

「概括」:對題幹段落進行概括,然後根據不同的提問方法都來確定正確答案,

概括法是適用於所有段落概括的通用解題思路,在概括段落後,結合不同提問方法的側重點,尋找對應的正確答案。

概括法的核心,是把原文進行「濃縮」。段落概括題的題幹都比較長,一般由3~6個長句組成,共150~250字。概括法要做的就是將其粗略概括為2~3個短句,30~50字。這樣概括可以快速掌握原文真正要表達的含義,並在概括中排除出題者設置的陷阱。

「反推」:在遇到較為困難的選項時採取「假設正確、反向推理」的思路來排除干擾項,即「假設選項成立,反推題幹能否成立」。這種技巧如果能夠應用好,對解決該板塊的難題非常有幫助。

需要注意「反推」法的前提也是「概括」,也就是說想要做好「段落概括」題,擁有優秀的「概括」能力是最重要的。

由於段落概括題的選項一般非常精簡,4個選項表達側重點也有明顯不同,因此在概括完題目的大致意思後,在心中快速帶入4個選項,就可以對應出正確答案了。

有很多高難度的題目往往難在干擾項的設置上,而不是這個段落本身又多麼難理解。對於「段落概括」難題來說,避開選項中的陷阱比強行理解題目的細節重要的多。

提升「段落概括」能力的最重要資料當然也是公考真題,這和其他板塊是一樣的。如果把公考所有的「段落概括」真題都反覆做過很多遍了,那還有幾個推薦的學習方法。

(1)多看一下和「速讀」有關的內容

現在網上有很多「速度」類內容,速度對象包括世界名著、熱門小說、影視經典等。這些內容其實就是強化版的「段落概括」,當然概括的對象內容更加全面豐富。

大家有興趣的話,可以把自己看過的作品再用「速讀」的方式重溫一下,同時思考這個「速讀」概括的是否全面,要點有沒有提煉到,結合自身實際來思考如何做好「概括」。

(2)在看新聞時思考標題和開頭

現在的新聞很喜歡做「標題黨」,使用「倒金字塔式寫法」,即把最重要的內容從標題和開頭中體現出來。有的新聞總結的很好,有的則真的只是「標題黨」或者開頭寫的並不好,大家可以邊看邊學,從而提升自己的概括能力。

注意黨報黨媒報道的內容,尤其是比較重要的事件,一般都概括的很好,值得重點關注。

(3)多看一下書評、影評

現在,熱門的書籍、電影都可以在網上找到書評、影評,這些評論往往分析的非常深刻,很多優秀評論本身就是很好的文學作品。有的評論能夠一邊概括作品內容一邊給出犀利的評論,通過學習這些評論,能夠增強自己的觀察力,從而更好地洞悉「段落概括」題要表達的觀點。

三、「語句排序」備考內容

「語句排序」可以說是公考中最有特色的題型。

行測其他題目和申論、面試都是給出信息,再根據信息去解題,只有語句排序不需要「回答」題目,而是「整理」題幹本身的邏輯,並且極度強調排序,每句話的順序都是固定的。

由於上述特點,很多考生在做到「語句排序」題時都有些手足無措,導致耗時變長。由於語句排序每套卷子只有兩三道,很多小夥伴往往不願意花時間去複習,甚至看到語句排序題直接蒙個自己看著舒服的選項了事,往往正確率還不低。這種做法並不是不可以,但如果想考競爭壓力比較大的崗位,就要做好每個板塊都充分複習的備考準備。

總體來說,「語句排序」題有4個非常顯著的特點:

(1)題量很小(每套卷子2~3道題)

(2)難度較高(正確率一般在35%~65%之間)

(3)耗時最長(除了特別難的數量關係題,就屬這類題最耗時間)

(4)不好複習(很難通過針對性複習去提分)

根據上述特點,大家在備考時首先要做的,還是精細研究「語句排序」的真題,不過該板塊的真題量比較少,大概一兩天就能把所有的真題做完。在做完之後,可以花時間去研究真題,尤其是正確選項前後句子間的邏輯,但千萬不要去做模擬題,因為模擬題的水平和真題相差很多。

在此推薦一個很好的複習材料,那就是黨歷年重要會議的公報。要論排序,絕對沒有比此類文件的排序更標準、更專業的。

公報裡面的用詞更是極為精細,例如「全會審議並通過」「全會一致認為」「全會認為」「全會強調」「全會提出」「全會號召」「全會分析」這些詞其實各有側重點,能把這些詞研究透徹,能把這些詞對應句子的順序理解明白,就很不錯了。

另外,通過學習公報,還能同時提升自己「言語理解與表達」其他板塊的能力,還能順帶複習「常識判斷」的「時政要聞」板塊,一舉多得,非常有意義。

四、「材料辨析」備考內容

「材料辨析」和「段落概括」基本類似,所不同的是「材料辨析」考察的對象為整篇文章,而「段落概括」則是一個段落。

關於該板塊的備考其實很簡單。如果小夥伴正在準備考研,那考研英語的「閱讀理解」部分就是最好的複習材料,尤其是和「科普、科技、科研」有關的。

公考「材料辨析」題的選材和出題邏輯基本上和英語的「閱讀理解」是相同的,例如兩者都有下列問法:

「文章內某人的行為說明了什麼?」

「符合XX觀點的選項是」

「文章主要講述了哪部分內容」

「最適合做文章題目的是」

「填入橫線中最恰當的句子是」

英語「閱讀理解」和公考「材料解析」的干擾項出題思路也非常類似。

常做英語「閱讀理解」題的小夥伴一定知道,如果你不確定某個題的答案,而該題中一個選項中的一個很長且含義很明確的詞在原文中出現過,那麼該選項很可能是錯誤的,因為原文中出現的這個詞往往和選項無關,甚至根本不在一個段落裡。

「材料辨析」題也是如此,有的干擾項往往會給出一個似是而非的描述,而該描述中有幾個詞在原文中出現過,然而和選項無關。

可以說,能夠學好英語的「閱讀理解」題和公考的「材料辨析」題幾乎一模一樣。不同的是,英語不是咱們的母語,在做題時經常需要蒙猜一些單詞,因此難度較高。而公考的「材料解析」題則相對較為簡單。

如果用「段落概括」和「材料辨析」相比,前者要將每個長句概括成短句,而後者只需要將每段粗略概括、把握全文意思即可;如果問題涉及具體某句話或者某個詞時,再去對應段落尋找。因此,「材料辨析」難度並不高,10個對7~8個是正常水平,10個對9個及以上才是追求的目標。

在複習本板塊時,如果有時間,建議把近幾年的英語考研、四六級真題中的「閱讀理解」做一做,能夠幫助自己舉一反三,融會貫通。

除了公考真題和英語考試真題外,還有一種非常有效的資料,就是申論真題。申論真題結構一般為3~4個小題+1個小作文+1個大作文,而前面的這幾個小題,某種意義上就是「段落概括+材料辨析」的綜合題。

申論的小題往往要求考生「提出意見、概括措施、聯繫實際、總結要點」,這些要求本質上和「段落概括+材料辨析」的要求是相同的,就是考察考生能否真正理解這個段落、材料。因此,各位小夥伴可以在複習申論的同時,加強自己的概括能力,同時提升自己的「言語理解與表達」板塊的實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