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考熱點聚焦:醫藥制度之我不是藥神只是想活著

公考熱點聚焦:醫藥制度之我不是藥神只是想活著

最近一部國產神劇正在朋友圈刷屏,從普通觀眾到影評人,再到電影院經理,幾乎零差評。故事講的是:白血病人呂受益(王傳君 飾),身子一天比一天弱,只能靠一種叫“格列寧”的藥續命。但他買不起,準確地說,在國內買不起。市價四萬一瓶。而印度生產的藥效相同的藥,只要兩千。賣印度神油的老闆程勇(徐崢 飾)在其中發現商機,從印度代購,賣給國內的白血病人,被病人封為“藥神”。

影片改編自當年熱議的“陸勇案”

主人公陸勇在34歲那年確診慢粒白血病,吃了兩年的瑞士抗癌藥格列衛,花了56.4萬元。不堪重負的他改用印度仿製藥,而這種藥的價格只要瑞士藥的二十分之一。陸勇後來將印度仿製藥又推薦給了其他病友,還幫忙代購。然而根據我國《藥品管理法》規定,進口藥需要經過臨床監測,還需拿到藥品進口註冊證。因此,陸勇代購的這些印度仿製藥,即使在印度是合法生產,療效也得到患者的認可,但是在國內它仍屬於假藥之列。後來陸勇也因“涉嫌妨礙信用卡管理罪和銷售假藥罪”被捕,在看守所裡待了135天。

1002名深深感激陸勇的癌症患者曾在聯名信上簽字為他聲援,一年後,檢方決定對陸勇不予起訴。檢察官在不起訴裁定中解釋中說道“如果認定陸某某的行為構成犯罪,將背離刑事司法應有的價值觀”。

《我不是藥神》中的“天價藥”戳中了很多人的生存痛點。誰能保證自己或家人一輩子不生病呢?“天價”抗癌藥,是一個需要高度重視的社會問題,也是導致眾多患者為看病傾家蕩產,一人生病,全家拖垮的主要原因。

公考熱點聚焦:醫藥制度之我不是藥神只是想活著

導致原研藥在中國成“天價藥”的原因,主要有:

一、高昂的專利費用,對專利藥實施廠家獨立定價權,格列衛的研發跨越了近半個世紀,且是為數不多的僅通過了 I 期臨床,就以“綠色通道”形式直接獲批的臨床一線新藥。這期間的花費遠超過 10 億美元。

二、中國高昂的關稅

三、中國仿製藥少,原研藥的競爭壓力小。中國雖然有“專利強制許可制度”,但出於種種考慮,中國並沒有這麼做。不僅如此,中國《專利法》頒佈至今30年,未曾實施過一例“專利強制許可”。除了法律問題,在現實層面,國產仿製藥也並不受寵。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名譽會長於明德曾表示,目前很多本土企業做仿製藥利潤極低,研發前景不容樂觀。

進口藥價格昂貴,中國要採取什麼樣的措施,為患者提供性價比更高的藥物呢?

一、國家談判,進醫保

2016年以來,原國家衛計委、人社部針對部分專利、獨家藥品,分別組織開展了國家藥品價格談判試點和國家醫保目錄談判,第一、二批談判目錄共有39個談判品種平均降價50%以上,並已全部納入國家醫保目錄。這39個談判品種中,有17個抗癌藥。

以被譽為乳腺癌患者“救命藥”的赫賽汀為例,在納入通過第二批國家談判進入醫保目錄之後,這款每支零售價高達2萬多元的藥,經過談判,每支藥品支付標準降到7600元,降幅近七成。

第一批、第二批國家談判藥品目錄出臺的時間,分別是2016年5月20日、2017年7月19日,對比一下我們可以發現,第三批國家談判藥品目錄,很有可能將在近期出臺,屆時會有更多的抗癌藥通過國家談判進入醫保目錄。

二、提高本國仿製藥質量,加強本土研發能力

仿製藥可以節約研發費用,價格便宜,方便老百姓,降低醫療價格。能依靠仿製藥保障國民健康,應該在仿製的同時加強自主研發,改變在製藥領域的從屬地位,擁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三、抗癌藥零關稅,推動優化制度政策

今年以來,從全國兩會到國務院常務會議,再到藥企考察,總理至少4次談及抗癌藥降稅。按國務院要求,自2018年5月1日起,以暫定稅率方式將包括抗癌藥在內的所有普通藥品、具有抗癌作用的生物鹼類藥品及有實際進口的中成藥進口關稅降為零

四、不斷完善醫保待遇,地方加速落地

除了基本醫保,個人還可以購買商業保險來提高治療白血病的保障,最常見的是重疾險。醫保是事後報銷,而重疾險是一旦確診就一次性賠付保額。比如保額是10萬元,確診就賠10萬元,而不必等到治療結束再賠付。雖然不一定夠用,但可以減輕治療期間的經濟負擔。

國家藥品談判落地以及大病醫保政策出臺以來各地都在為政策落地快馬加鞭,為減輕患者負擔不斷不斷努力。

《我不是藥神》上映之後能讓更多人關注白血病患者、關注他們所面臨的困境,從而加快改革進程,讓更多的地區將格列衛納入醫保,這樣就不會再發生電影中的悲慘境況。這就是《我不是藥神》特殊的社會意義,我為我們中國有這樣的國產電影而感到自豪。

公考熱點聚焦:醫藥制度之我不是藥神只是想活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