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中小学发展陷入困境,城乡学生差距越来越大

乡村学校近两年发展势头明显减弱,基础投资基本完成,投资额度减少。师资力量和生源流失严重,相对乡镇来讲,基础设施、硬件建设、实验设备、电教设备等方面的投资也有很大的差距。中心学校的加强,乡村小学和教学点逐渐在消失,农村留守儿童上学越来越困难。

一、教育项目投资明显减弱。基础建设投资,在经过一个猛烈的投资期之后,目前的建设投资逐年在下降,比起城市学校的升级改造来说,农村中小学落后非常多。图书建设、体育设施、电教设施、实验设施等硬件方面的投资,往往城市小学单项投资就是数个农村小学整体投资的总和。农村小学基本没有什么室内体育馆或者、草坪足球场、塑胶跑道这些高端设施,而城市中小学几乎全部都有配备。从升级换代来讲,城市中小学频次也是农村中小学好几倍。农村中小学的建设高潮期已经过去了,近十年二十年内,是不会有大的投资和改善。农村小学依然只停留在有、全的基础上,根本谈不到质量,也谈不到发展。

乡村中小学发展陷入困境,城乡学生差距越来越大

二、师资力量流失严重。教师在城乡之间的单向流失通道,在全国各地的中小学教育机构普遍存在。乡村优秀师资源向中心镇、县城、市、城市、私立学校等方面的流动渠道多,而且流失现象严重。乡村小学仅靠200元的乡村补,根本连交通补贴都不够,同等条件,却一个在乡下,一个在城市,其优劣性显而易见,谁都会做这样的选择题。优质师资力量的流失,使得乡村学校只剩下一些老弱病、新招考的教师,数量上都不够,更不要说质量了。

乡村中小学发展陷入困境,城乡学生差距越来越大

三、生源基数较小,而且稍有回升之后,又陷入城镇化、中心学校化的趋势。没有好的条件,没有好的师资力量,乡村稍微有一点能力的,都把学生转走了,要么在乡镇中心学校,或者县城,或者父母打工的城市,反正不在乡村小学呆。乡村小学,往往只剩下由空巢老人看守的留守儿童,教育得不到保障,好多小学就剩下十几、几十个学生,靠着几个教师管理、教育,有时一个班一两个学生的现象都非常普遍。没有好的学校,没有好的教师,没有好的生源,没有好的发展,这是一个恶性循环,也是无法改变的发展趋势。

四、农村中小学的发展严重受限制。没有了学校、师资、生源的保证,农村学校的未来发展根本看不到希望,教育均衡发展成了一句空话、套话,成了千古难题,成了一个死结。没有了未来,农村与城市的差距越拉越大,阶层的出现就不可避免,几代人才有机会改变这个现状?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这不是一句空话,如果没有了这个本的发展,农村实现小康又能怎么样,还不是处在最底层。

乡村中小学发展陷入困境,城乡学生差距越来越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