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但練就了一身駕馭藥市的本領,還是農村致富帶頭人

他不但練就了一身駕馭藥市的本領,還是農村致富帶頭人

宮光前,1962年出生在太和縣宮集鎮宮大行政村宮老樓自然村。因家庭貧窮,高中僅上了一年便棄學回家務農。因出生在農村,飽嘗農民的疾苦,便立志要在農業上有所作為。從此走上了一條為改變農村貧窮落後面貌而努力奮鬥的艱難道路。輟學後,他積極鑽研各種農業科學技術:養過豬,養過兔,養過雞,種過菜,栽培過食用菌,但均以失敗告終。這讓他痛苦,讓他迷茫,也讓他深思:農村這個廣闊的天地並非一馬平川,前進的道路不會一帆風順。貧窮落後怎樣逆轉?農村出路在哪?發展向何?

他不但練就了一身駕馭藥市的本領,還是農村致富帶頭人

一、學知識 刻苦鑽研

1988年,一個偶然的機會,他接觸了中藥材。那一年他種植了3畝板藍根,春種秋收,一番辛勤管理下,如願獲得了較好的收成。讓他始料未及的是,一畝板藍根的收益抵得上3畝黃豆的收入。這讓他欣喜若狂,一樣的種植,一樣的管理,結果卻是如此差距。他像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像哥白尼發現了天體運行規律一樣,從此迷上了中藥材。一陣欣喜過後,他又陷入了後悔之中,原因是這一年上海甲肝爆發,板藍根行情從開始的每公斤2.5元上漲到20元。但無論價格上漲多高,都與他無緣了。因為他的板藍根都早早地出售了。這也讓他一方面意識到中藥材的前景廣闊,另一方面也認識到市場信息的重要性。從此他開始訂閱有關報刊:《農村百事通》、《專業戶》、《農村新技術》、《中醫藥信息報》、《農民日報》、《中國中醫藥報》、《中國醫藥報》等等,最多時訂上了40多份有關報刊。從此開始了在市場信息指導下的藥材種植探索。幾經春夏秋冬,幾經寒霜雨露,歷盡過艱難困苦,經歷過成功的喜悅,也經歷過失敗的磨難。他都寫成有關文章,將把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進行總結。日積月累,他的中藥材種植技術和市場預測水平逐漸提高。

二、做學問 精益求精

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宮光前遇到三大難關

1、市場關。不少農民辛辛苦苦種出來的藥材要麼賣不出去,要麼價格下跌出現“爛市”,給藥農造成很大損失;

2、技術關。由於藥材品種較多和現有藥材種植技術的侷限性,很多藥農由於不懂技術種出來的藥材,要麼產量較低,要麼質量較差,投入大產出少,達不到預期收益;

3、除草關。特別是規模種植,最易形成草荒,不少種植大戶因此血本無歸,損失慘重。如果能攻破這三大難關,就能大大提高藥材生產的成功率;

要攻克這三大難關,就必須對藥材生中的各個環節進行全面系統地研究,將市場與科技進行有機結合,將產前決策、產中技術管理、產後銷售進行有序銜接。這就需要有試驗基地。

2000年他婉拒了幾家單位的高薪聘請後,在太和縣麥豆原種場承包土地200畝,創辦了“太和縣高效農業開發研究所”,計劃性地開始了對藥材市場和藥材生產的全面系統研究。他把200畝土地規劃為“藥食兼用園區”、“常用藥材園區”、“花卉類藥材園區”、“試驗田園區”、“除草劑試驗田園區”幾塊分別實施,種植試驗藥材品種近百個。一方面按市場需求安排種植有關品種,另一方面對有關藥材品種的種植技術和化學除草技術進行深入研究。同時,對有發展前景的野生藥材品種進行栽培試驗研究,為以後的野生轉家種發展積累經驗。

久久為功,經過近十年的辛勤耕耘和潛心研究,宮光前歷經磨難,克服重重困難,終於攻克了藥材生產中的三大難關。

在市場方面,宮光前經過多年觀察和實踐逐漸發現了藥材市場的週期規律和“淡與旺”規律以及影響藥市行情的因素,研究總結掌握了科學預測藥市行情的方法。其著作系列論文《怎樣收集和利用藥材市場信息》、《影響藥市行情的幾種因素》、《藥材市場的規律》、《如何預測藥市行情》、《淺談藥材的囤積與出手》、《反省藥市》、《反省中藥材信息業》等分別發表在《中國中醫藥報》、《中國醫藥報》、《中藥事業報》、《中醫藥信息報》、《中藥經濟與信息》、《全國中藥材信息》等專業報刊上。

他不但練就了一身駕馭藥市的本領,還是農村致富帶頭人

在技術方面,宮光前經過近十年的生產實踐和刻苦鑽,種植技術水平大大上了一個新臺階。他研究的《桔梗優質高產栽培技術》獲安徽省科技成果、《四倍體板藍根優質高產栽培技術》獲阜陽市科技進步二等獎,在薄荷、白朮等品種的種植技術都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說到這不得不提及有兩個例子來論證說明。有一次,亳州的幾個客商到他那裡去買白朮種苗,揚言:只要長形品種,不要圓形品種。宮光前說:“你說錯了。長形白朮或圓形白朮不在品種,而在播種方式上。我可以打包票,想讓白朮長長形他就長長形,想讓它長圓形就長圓形。”客商亳不客氣地說:“你別吹了。它聽你的?”宮光前說:“我給你講講其中原理你就明白了。你適當播深些,它就長長形;你播淺些它就長圓形。所以,我說長形白朮或圓形白朮不在品種,而在播種方式上。”客商信服地點點頭。還有一次就是有幾個李興鎮的客商到他那裡購買選條桔梗用於出口。李興鎮是全國最大的桔梗生產與出口基地,當地的桔梗種植技術也是全國一流。為了想購買宮光前的桔梗他們就對宮光前大談桔梗種植經驗。宮光前耐心聽講,不動聲色。當客戶講完後,宮光前問道:“向你請教一個問題:咱們出口桔梗要求直條不分叉,這就有一個選條率問題。請問如何提高桔梗的選條率呢?”一個問題將幾個客商問的面面相覷,無以回答。宮光前向他們解釋道:“這是技術問題,要想桔梗直條率高,就要在品種、土壤、密度等方面下功夫,把每一道工序做好做細……”這方面他是專家。他研究的“桔梗規範化優質高產栽培技術”獲得省科研成果,講起這方面的技術他滔滔不絕。幾個客商簡直是小巫見大巫,佩服的五體投地。

在除草技術方面,宮光前研究了中藥材各個品種的化學除草技術,開發的系列中藥材苗前和苗後專用除草劑多達一百多個品種,也發表了《中藥材化學除草新技術》、《如何使用中藥材除草劑效果好》、《中藥材除草劑產生藥害的原因及對策》等系列論文。極大地提高了藥田的除草效率,為中藥材的規模化種植鋪平了道路。

一路走來,遇到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上下求索,不斷創新,經過近十年的有計劃的對藥材生產系統研究,宮光前完成了藥材市場預測和藥材生產規模化、規範化、產業化的研究任務,形成了一整套藥市行情的科學預測理論和一整套藥材生產理論,發表了一系列的相關論文,受《農村百事通》雜誌之約,為農村百事通實用技術叢書編寫了《中藥材經營與種植要訣》一書。這期間他也獲得多項科研成果,並獲得多項國家發明專利。由於業績突出被阜陽市委、市政府評為“阜陽市首屆優秀農村致富帶頭人”、榮獲“阜陽市第三屆傑出青年科技創新獎”,被《農村百事通》雜誌授予“農村科技致富示範基地”,得到藥界專家、學者與同仁們的充分肯定。

他不但練就了一身駕馭藥市的本領,還是農村致富帶頭人

三、為推廣 踏遍千山萬水

為了將自己的理論“落地”到實踐中去發展、去檢驗、去補充、去完善,造福更多的農民兄弟,宮光前需要更大的舞臺和空間。2009年在業界同仁的建議下,他來到全國最大的藥材市場,也是全國最大的藥材基地---藥都亳州發展。註冊成立了“亳州市光前中藥材購銷有限責任公司”,創辦了《中國中藥材種植養殖網》、《中藥材除草劑研究網》和《中藥材種植與經營指南》,開始了面向全國的中藥材信息指導和種植技術推廣服務。為了搞清全國各地的氣候和土壤情況,為了考察一個個藥材品種的需求、庫存和生產情況,他踏遍了祖國的山山水水,海南的天涯海角,東北的林海雪原,新疆的天山腳下,連雲港的渤海之濱等等都留下了他堅實的足印。以至於後來,只要諮詢者一說出他是哪個地方的,宮光前就知道當地的氣候情況,地勢概況和土質情況,可種植哪些藥材品種;只要諮詢者說出他種的藥材出現什麼問題,他就能知道是什麼原因引起的,應該怎麼解決。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中藥材信息研討會上作報告他高屋建瓴,有理有據;扶貧培訓班上,他因勢利導、循循善誘。一篇篇研究論文,一份份學術報告,一個個實施方案,一條條衷肯的建議,宮光前付出了多少心血和汗水,蒼天目睹,大地知曉。

他不但練就了一身駕馭藥市的本領,還是農村致富帶頭人

他創辦的《中國中藥材種植養殖網》和《中藥材除草劑研究網》都是免費開放瀏覽,《中藥材種植與經營指南》技術資料都是免費發放,除此之外,他每年都要接到無數個諮詢電話,對每一個諮詢者他都耐心講解,答疑解惑,有時聽得頭昏腦脹,他就打開手機擴音再講解。有朋友問他:你這樣累不累?他回答:累是肯定累,但當你看到那一雙雙渴求的目光,一聲聲期盼的諮詢,你能會無動於衷嗎?

這裡有兩個典型案例:一個是有一位山西的讀者諮詢問題後說,宮老師從2000年開始你寫的每一篇文章我都認真拜讀,精心收藏,並基本得到驗證。在你的指導下我從事藥材的種植與經營獲利頗豐,我要真心謝謝你!有時間我要前去拜訪你,請你吃頓飯,以表謝意。一股暖流頓時湧遍全身:自己寫的文章自己都沒有像他那樣收藏,能不讓人感動嗎?

另一個例子是,有一次宮光前到內蒙赤峰牛營子鎮考察桔梗生產,在桔梗基地路旁的一個收購站了解有關情況,當問到桔梗種子情況時,收購站的主人說他有8噸桔梗種子是按出口韓國的質量標準收購的,但他不賣給一般的人。宮光前感到奇怪,賣貨還要看人這是第一次遇到。就問:“那你都賣給誰呢?”主人說:“李誠、陳永增、宮光前、戴偉、王建忠”。宮光前一怔,沒想到自己的名字在內蒙的土地上也有人知曉:“那你為什麼要賣給他們呢?”主人說:“他們都是藥界名人不會胡來”。“那我能不能看看你的種子呢?”主人說:“看看可以。”於是就將宮光前帶到倉庫,一看果然都是好種子。於是,宮光前就將主人的聯繫方式留下,以便以後瞭解有關情況,便起身告辭。這時,主人要留下宮光前的電話。宮光前說:這就不必了,有事我給你聯繫。主人送到門口問:你是哪裡來的?宮光前答:安徽。主人似有所悟:你總不會就是宮光前吧?被人看破,只得承認。主人激動地一把抓住宮光前的手:“宮老師,久聞大名,經常拜讀你的文章,受益匪淺。早就想前去拜訪,今日得見說什麼也得讓我盡一下地主之誼”。不由分說叫來一輛小車把宮光前拉到赤峰最好的賓館安置下來。那熱情真讓人熱血沸騰!經交談得知主人名叫王玉柱,主要經營赤峰地產藥材品種,在宮光前有關論文的啟發下獲利頗豐。

當你的研究成果造福大眾,當你的付出得到認可,當你的朋友遍佈天下,不管認識不認識當知道是你時都熱情款待,你會覺得你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此刻,你會覺得你的辛勞,你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由於宮光前在中藥材信息和種植領域卓越的學術成就和豐富的實踐經驗,宮光前被中國中藥協會信息中心“中藥材天地網”聘為智庫專家成員,被“安徽農網”、“中國化工網”聘為諮詢專家。

他不但練就了一身駕馭藥市的本領,還是農村致富帶頭人

他不但練就了一身駕馭藥市的本領,還是農村致富帶頭人

四、在挫折中前進 在低谷中奮起

曲曲彎彎,

彎彎曲曲,

曲曲彎彎曲曲。

在挫折中前進,

在低谷中奮起。

只要向前,

何懼他一路坎坷!

有一次,宮光前在研究某一藥材品種的市場運行曲線軌跡,看著彎彎曲曲的曲線走勢,被這曲曲折折的運行軌跡所感染。他似有所悟,突然靈感閃動,他寫下了《曲線圖》這首小詩。社會就是個大市場,每個藥商就是一個藥材品種。每個藥商的經歷都可繪出一幅曲線圖,其中的曲折坎坷,艱難困苦只有自己知曉。自己何嘗不是如此呢?

1989年,宮光前在種植藥材的同時第一次涉足經營。那一年,他籌集資金收購了十來噸板藍根。記得當時的收購價為每公斤4元左右,但讓他始料不及的是市場風雲突變,行情急劇下跌。最終宮光前忍痛割愛,無可奈何地將板藍根以每公斤不足一元的價格出售。虧損了幾萬元。初涉沙場,便被碰了個頭破血流。當時的幾萬元對宮光前來說可不是一個小數目,這可是他多方籌借來的。這讓他痛苦,也讓他反省。市場的波濤洶湧澎湃,沒有過硬的本領終將會被市場所淘汰。這讓他下定決心研究市場,在市場中練就一身過硬的本領。從此他開始了,觀察市場、進入市場、瞭解市場、探索市場、研究市場,駕馭市場的漫長過程。經過近幾十年的親身實踐,潛心研究,他逐漸認識了市場、瞭解了影響市場的幾種因素、掌握了藥材市場的基本規律,形成了一整套科學預測藥市行情的理論,練就了駕馭市場的本領。

2003年,那一年“非典”爆發,藥市行情大漲。這一年,宮光前種了近200畝中藥材。本應豐收在望的藥材,卻在一場洪澇中化為泡影。直接經濟損失一百多萬元。望著滔天的洪水,望著在洪水掙扎的藥材,宮光前心如刀絞:藥材生產的自然風險在他的心裡打上深深的烙印。

這一年,牛蒡行情直上雲天,每公斤鮮根賣家高達12元,畝產值幾萬元的收益,讓每個種植戶心裡樂開了花。為了趕行情,宮光前南下海南,轉戰廣東湛江,在那裡滿懷希望地種下了200畝牛蒡。那年的年底,湛江的烈日依然如火,連續幾十天的乾旱無雨將宮光前種下的牛蒡苗炙烤乾枯。接著是一次次的補種,又一次次的枯死。最終不僅將宮光前投資的幾十萬元變為顆粒無收,也將他對牛蒡生產的希望化成泡影。宮光前陷入深深的沉思之中:怎樣才能種好中藥材?經過一次次的生產實踐,經過一次次失敗的教訓,經過一次次成功的收穫,宮光前最終形成了一整套藥材生產理論。他寫的《怎樣發展藥材生產》涵蓋了藥材生產各環節的方方面面。他常對前來請教的種植戶說:“只要是我反覆強調的地方,你要堅決照辦。那都是我交學費買來的血的教訓,我不想讓你再交第二次學費。”

回首自己30年的從業經歷,宮光前感概萬千。自己何嘗不是藥市中的一份子呢?只有經歷了市場的曲折坎坷,歷盡了藥市的風風雨雨,飽嘗了藥市的艱難困苦,才能練就我們駕馭市場的本領。在挫折中前進,在低谷中奮起。只要向前,何懼他一路坎坷!前進中的曲線精神是我們每一個藥市從業者精神的真實寫照。

他不但練就了一身駕馭藥市的本領,還是農村致富帶頭人

五、報家鄉 帶富一方

2016年,宮光前響應政府號召回到自己的家鄉安徽省太和縣宮集鎮,在宮集鎮黨委、政府的支持下流轉土地近千畝,創辦“太和縣宮集鎮凌雲家庭農場”,帶領當地百姓發家致富。他免費發放技術資料,開展免費技術培訓,微利經營,賒銷良種,扶持帶動當地農戶發展藥材種植,真正地服務到田邊地裡頭。在短短一年多的時間裡建立了一個2萬餘畝的“太和縣綠色中藥材健康產業示範區”,並計劃在3-5年內將示範區內的中藥材種植面積發展到5萬畝。目前,該示範區已被阜陽市農委評為“阜陽市綠色中藥材種植示範基地”。他也得到當地政府和家鄉父老的充分肯定,當選為縣人大代表。

儘管前進的路比較曲折坎坷,但他堅信大健康產業的前景是光明的,發展中醫藥產業的道路是廣闊的。他要帶領家鄉的父老兄弟走出一條綠色、環保、健康發展的康莊大道!

為了心中的希翼,為了那片希望的綠洲,他在苦苦追尋......

PS:點擊下列的

“瞭解更多”,即可進入康美中藥網官網,查詢中藥材價格漲跌、行情趨勢、市場分析等。如果您對以上文章觀點有疑問,歡迎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