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帝!答應好的法國奪冠就退款,如今又要耍心眼?

俄羅斯世界盃結束,法國隊捧得大力神杯,而世界盃期間打出“法國隊奪冠退全款”的廚電企業華帝,一時間也成為了社會關注的焦點。

有數據顯示,華帝將為此付出7900萬元退款。然而當消費者去找華帝兌現承諾時,卻發現想拿到退款並不容易。

華帝!答應好的法國奪冠就退款,如今又要耍心眼?

5月31日,華帝登報、發微博承諾稱“法國隊奪冠,華帝退全款”;7月16日,法國隊2018年世界盃奪冠。當天凌晨,華帝公司官微發佈通知,“法國隊奪冠華帝退全款”活動,正式啟動退款流程。

華帝!答應好的法國奪冠就退款,如今又要耍心眼?

但不久後有消費者爆出華帝並未按照約定退全款。7月18日,小莉接到河南鶴壁武先生打來的電話,說他也購買了“世界盃華帝奪冠套餐”,但現在退款變成了“換產品”。

華帝!答應好的法國奪冠就退款,如今又要耍心眼?

華帝!答應好的法國奪冠就退款,如今又要耍心眼?

華帝!答應好的法國奪冠就退款,如今又要耍心眼?

華帝!答應好的法國奪冠就退款,如今又要耍心眼?

“退款”變成“領取相同價格的產品 ”?事實究竟怎樣?小莉決定先和武先生一家去當時購買的鶴壁一家一電器有限公司的華帝旗艦店去核實。

△河南民生頻道《小莉幫忙》欄目視頻

剛到店裡,工作人員解釋稱:今天剛接到通知讓給退(全款),正準備要打電話。

華帝!答應好的法國奪冠就退款,如今又要耍心眼?

退款活動已經啟動幾日,為何偏偏當日接到了通知給退,可為何之前不退呢?

華帝!答應好的法國奪冠就退款,如今又要耍心眼?

小莉:為什麼昨天不退?

鶴壁華帝旗艦店工作人員:你看華帝官網上寫的是退款,但是還是讓經銷商和消費者協調。

消費者:就像中彩票一樣,協議是奪冠退全款。結果現在不退,我肯定不願意。

鶴壁華帝旗艦店工作人員:公司規定能協調就協調,如果實在不願意協調,我不想買你的產品了,那就退現金

消費者:你昨天不是這樣說的。

華帝!答應好的法國奪冠就退款,如今又要耍心眼?

華帝!答應好的法國奪冠就退款,如今又要耍心眼?

華帝!答應好的法國奪冠就退款,如今又要耍心眼?

華帝!答應好的法國奪冠就退款,如今又要耍心眼?

華帝!答應好的法國奪冠就退款,如今又要耍心眼?

現場,工作人員承諾可以立馬退款。但能協調就協調,協調不好就退”是華帝公司官方的意思還是工作人員在理解執行上的問題呢?

一開始,華帝電器鶴壁市授權經銷商負責人並不願意解釋,只是說“現在就說退錢的事兒。”

華帝!答應好的法國奪冠就退款,如今又要耍心眼?

在小莉反覆追問下,對方表示:“他們都是按公司通知執行,但現在只要在他們店裡購買的符合要求的產品全部都退款。”

華帝!答應好的法國奪冠就退款,如今又要耍心眼?

華帝!答應好的法國奪冠就退款,如今又要耍心眼?

華帝!答應好的法國奪冠就退款,如今又要耍心眼?

華帝!答應好的法國奪冠就退款,如今又要耍心眼?

專家:華帝承諾的退款,“款”就是價款

記者仔細查看了華帝此前發佈的宣傳圖,在圖片的最下面發現了一行非常非常小的字,上面寫著“活動細則詳詢華帝當地各終端門店或各電商平臺華帝授權店”。

華帝!答應好的法國奪冠就退款,如今又要耍心眼?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劉俊海:如果華帝想要以此來對“退款”作文章的話,那就打錯了算盤。

劉俊海分析,如果說前面華帝對消費者已經做出了一個明確而具體的承諾,那麼後來即使留了一手說各地經銷商可以制定相關的活動細則,也只能是進一步具體來落實各地經銷商履行前邊的承諾的內容,而不應當變更原來的承諾。原來的承諾說的是非常具體的退款,款就是價款。

從法律上看,在這件事中一旦雙方形成契約,退款是華帝必須要履行的承諾,無論是退錢還是退卡都應該是消費者說了算。

華帝!答應好的法國奪冠就退款,如今又要耍心眼?

延伸:線上購買的產品,“退款”變“退卡”

據央視財經報道,最近就有不少此前通過電子商務平臺購買“冠軍套餐”的消費者發現,“退款”變成了“退卡”。

記者:是退錢還是退卡?

華帝官方客服人員:如果您在我們網店購買的話,它都是退同等金額的購物卡給到你。

記者:退的京東E卡只能在京東上使用,我不想要卡,退錢可以嗎?

華帝官方客服人員:公司這邊給到政策的話,網店是退同等金額的購物卡給到你的。

華帝!答應好的法國奪冠就退款,如今又要耍心眼?

線上電商退款流程中顯示,滿足退款條件的消費者,華帝線上官方授權店鋪將按照顧客發票金額向其返京東、天貓、蘇寧、國美的平臺購物卡,只能在上述品牌各自的自營平臺使用。

北京市法學會電子商務法治研究會會長 邱寶昌:這個“全額退款”,按照通常的理解,就是退人民幣,而不是所謂的“購物卡”。

華帝!答應好的法國奪冠就退款,如今又要耍心眼?

北京市法學會電子商務法治研究會會長 邱寶昌:第一,消費者可以和它協商解決;第二,消費者可以向市場監管部門去投訴,由第三方來調查、調解;第三,消費者可以依據購買的發票,向它提出訴訟。

中國消費者報、法制晚報、網絡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