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为什么建设“三北”防护林带?

“三北”是指西北、华北、东北,面积约347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三分之一。

1978年为什么建设“三北”防护林带?

由于历史上历次战争的破坏,人口剧增,对森林的过度砍伐、农垦放牧,土地失去了绿色屏障,生态遭到严重破坏,给“三北”地区造成无穷无尽的灾难。一是土地沙化、退化。“三北”地区从新疆到东北西部有12块沙漠、沙地和戈壁,面积133万平方公里,大于中国耕地面积的总和。

1978年为什么建设“三北”防护林带?

二是水土流失严重。“三北”地区水土流失总面积达554万平方公里。黄土高原是目前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最集中的区域之一。三是旱涝灾害频繁。四是人类生存条件受到严重威胁。极其脆弱的“三北”生态经济系统的负载,早已超过了人口的临界线。因此,从根本上改变“三北”地区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严重的状况,改善生产条件,以可持续发展,建设“三北”防护林体系,成为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生态环境工程。

1978年为什么建设“三北”防护林带?

197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在“三北”的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建设一个大型防护林体系,并将这项工程列为国家经济建设的重点项目之一。整个工程规划分为若干期进行,第一期工程规划范围包括12个省、市、自治区的396个县(旗),八年内造林面积890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6%。到1985年12月,第一期工程完成。

1978年为什么建设“三北”防护林带?

1986年3月,开始第二期工程建设,这期规划范围比一期增加70个县(旗),总面积达592亿亩。10年后其中50个县(旗)可实现绿化,2亿多亩农田实现林网化。林业部“三北”林业局及广大林业职工利用当地资源,建立综合开发的林业产业,使林业行业内的种植、养殖、加工、采掘、旅游,服务业等“绿色产业”蓬勃兴起,为增强“三北”防护林建设的后劲、发展林业生产力闯出了一条新路。

1978年为什么建设“三北”防护林带?

从1978年到1988年底,中央和地方财政及其他渠道共计投资2433亿元,群众投入劳动11亿个工日,完成人工造林138亿亩,封山育林3420万亩,飞机播种造林360万亩。四旁(宅旁、村旁、水旁、路旁)植树30多亿株。森林覆盖率提高到709%,取得了显著生态效益,一些地方风化、盐碱化现象得到初步控制。“三北”防护林建设规模和速度都是十分可喜的,在国际上被誉为“中国的绿色长城”、“生态工程的世界之最”。

1978年为什么建设“三北”防护林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