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國最大的隱患,諸葛亮明知是誰卻不除掉,最後一張嘴讓蜀國滅亡

中國歷史上有很多亂世時期,比如春秋戰國、漢末三國、魏晉南北朝、五代十國等,在這些亂世之中,人們最熟悉的莫過於魏蜀吳三國鼎立的時期了,名著《三國演義》將這一時期錯綜複雜的人物關係、歷史事件描繪的栩栩如生,以至於幾百年來上至七十老翁下至八歲孩童都能對三國說出個一二來。當然,受《三國演義》的影響,人們對三國時期的傾向也有所偏差:親劉逆曹。同情劉備建立的蜀漢團隊,貶低曹操創建的魏國集團。而歷史事實是蜀國最終被曹魏所滅,那麼蜀國的滅亡就成了人們時常討論的問題。蜀國牛人那麼多,為什麼最後還是滅亡了呢?原因很多,有歷史的,地理的,還有人為的。今天我們就來說說人為的隱患,在本人看來,蜀國的滅亡與一個人的存在有著至關重要的關係,可以毫不誇張的說這個人是蜀漢最大的隱患,正是因為他的執念和一張伶牙利嘴才讓蜀國最終走向滅亡,那麼他是誰呢?

蜀國最大的隱患,諸葛亮明知是誰卻不除掉,最後一張嘴讓蜀國滅亡

諸葛亮劇照

這個人就是譙周,促使蜀後主劉禪投降魏國的關鍵人物,在歷史上憑藉一張嘴使得曹魏(司馬昭專權時期,這個時候曹魏名存實亡)最終統一了蜀國。譙周,字允南,巴西西充國(今四川西充槐樹鎮)人,三國時期蜀漢學者、官員。從小出生於著名的書香人家,是地地道道的蜀國人。不幸的是在他幼年的時候,父親便去世了,後來家境貧寒,譙周便被寄養在舅父的家裡。他酷愛讀書,整日孜孜不倦地誦讀典籍,達到廢寢忘食的程度。經過多年的苦讀,譙周成了博貫古今、精通六經的碩儒。特別是他一手詞理淵通的好文章,更引起學人的景仰。

蜀國最大的隱患,諸葛亮明知是誰卻不除掉,最後一張嘴讓蜀國滅亡

劉禪劇照

生逢亂世,中原大地鬥得你死我活,遠在西南地區的蜀地自然也不能倖免。先有劉璋與漢中張魯的爭鬥,後又發生劉備入蜀,攻陷成都,逐走劉璋,建立蜀漢政權的事件。蜀地的領導人如走馬燈似的換了一個又一個。劉備集團在蜀地站穩腳跟後,局勢稍稍平定,不久劉備被陸遜火燒連營病逝於白帝城,後主劉禪即位,諸葛亮掌權。為了緩和與彌縫蜀國內部的派系矛盾,諸葛亮適當地啟用當地的知名人士為官。譙周就是在這個時候進入蜀漢朝廷當官的。當時由於譙周學問大,被蜀漢朝廷直接任命為勸學從事,相當於一個做學問的官職。

蜀國最大的隱患,諸葛亮明知是誰卻不除掉,最後一張嘴讓蜀國滅亡

諸葛亮劇照

在諸葛亮執政期間,整個蜀國以對外發動戰爭為主,人們的關注點也多放在蜀國的北伐戰爭上,這個時候的譙周對諸葛亮的北伐持不同意見,時不時的就上書皇帝反對北伐。諸葛亮對此也很清楚,但為了平衡內部派系的需要加上自己大權獨攬,對譙周並沒有採取處置的手段。建興十二年(公元234年)八月,諸葛亮在五丈原病逝,譙周當時在家,聽聞這個消息,隨即前往奔喪。當時後主劉禪由於長期受到諸葛亮壓制的緣故,明令禁止大臣前往奔喪,譙周不顧阻攔,毅然前往。隨後劉禪正式主持朝政,譙周轉任典學從事,為益州學者之首。

蜀國最大的隱患,諸葛亮明知是誰卻不除掉,最後一張嘴讓蜀國滅亡

譙周劇照

對於蜀後主劉禪,有人說是明君,也有人說是昏君。說他聰明的無外乎那個樂不思蜀,讓司馬家族放心的典故;說他是昏君,就是重新奸佞,排斥忠良。不過翻閱史書看看劉禪當皇帝掌權時的表現實在與明君無緣。寵幸小人、荒廢朝政、不理政事都是劉禪的日常。對此譙周也是經常勸諫。劉禪對於譙周的上疏,很不以為然,不僅不採納他的建議,反而疏遠了他。對此,譙周是無可奈何。皇帝無作為,大臣不管用,小人亂朝政,諸葛亮死後的蜀漢可謂是一天不如一天。景耀六年(公元263年),掌握魏國實權的司馬昭看到蜀漢政權已面臨土崩瓦解之勢,遂決定出師滅蜀。這年冬,他派鍾會率兵十萬,由漢中趨劍閣;命鄧艾領眾三萬,自狄道入蜀。幾路大軍中,鄧艾一支首先獲得成功。他一路攀木緣崖,冒險而進,渡陰平,陷江油,下綿竹,長驅直入,逼近成都。

蜀國最大的隱患,諸葛亮明知是誰卻不除掉,最後一張嘴讓蜀國滅亡

司馬昭劇照

面對此等危局,蜀後主劉禪手足無措,不知如何是好,急忙召集群臣會議,商討對策。大臣們的意見也是莫衷一是,有的主張投降,有的主張投奔吳國,劉禪更是拿不定主意,不知如何是好,正在這個時候,譙周出現了,提出投降魏國的主張。他認為魏吳兩國,實力相差懸殊,魏能並吳,吳不能並魏,已成定局。投奔吳國是稱臣,投降魏國,也是稱臣,與其向小國稱臣,不如向大國稱臣,以免受再辱之恥。劉禪想想也是,最終接受了譙周的主張,投降了魏國,蜀國滅亡。一個大學問家就憑著一張嘴滅亡了一個國家,著實是伶牙俐齒。當初諸葛亮北伐他反對,姜維北伐他依舊反對,要知道蜀國要想存在就必須戰爭,有了戰爭才能獲得更多的地盤,沒有了戰爭蜀國只是待宰的羔羊,滅亡是早晚的事,可惜譙周不懂,也可惜諸葛亮留著這麼一個反對者,姜維留著這麼一個反對者,皇帝又這麼不給力,蜀國的滅亡就板上釘釘了。最後本人說一句,以上純屬個人觀點,如果有疑問,可以互相交流,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