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崔永元让我们重新认识“逻辑”的意义

今天,崔永元让我们重新认识“逻辑”的意义

“逻辑”是一个很严谨的词,原意是思维的规律。狭义上逻辑既指思维的规律,也指研究思维规律的学科即逻辑学。广义上逻辑泛指规律。

小崔说中国人缺少“逻辑”,究竟是为什么

今天说的“逻辑”,是出自崔永元之口。崔说中国人缺少“逻辑”,缺少独立思考的能力,这个话题有点深。一会我再仔细说,先介绍点故事背景:

这两天崔永元再一次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起因是冯小刚和刘震云要续排《手机2》,电影《手机》曾经深深伤害了崔永元 ,这次等于再一次揭了小崔的伤疤。

今天,崔永元让我们重新认识“逻辑”的意义

得知要拍《手机2》,崔以近乎哀求的口气联系刘震云,请求不要叫《手机2》,刘口口声声说改名了,结果在后续宣传期间仍然叫《手机2》。为此,崔永元大怒,决定开撕刘震云、冯小刚之流。

原本是私人恩怨,但由于崔永元曝光了明星阴阳合同这一行业潜规则的料,在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

据媒体报道,国家税务总局已经责成地方税务部门对相关事件进行调查,新华社、《人民日报》、《北京日报》、《新京报》、腾讯、新浪等主流媒体纷纷报道关注。

有人说崔永元事件,或许是掀开中国演艺明星薪酬、纳税改革的导火索。能否成为导火索,现在还不得而知。但有一点不容置疑:当今社会,很多所谓的演艺界名人,不仅拥有虚幻的光环、眼花缭乱的头衔,而且还拥有很深的背景、甚至黑白通吃,但他们本质只不过是“沐猴而冠带”而已。

今天,崔永元让我们重新认识“逻辑”的意义

《实话实说》的小崔,为何感到绝望

在被采访中,崔永元口述自己曾经非常天真单纯,相信这个世界的美好,相信黑就是黑白就是白。直到被冯大导演给“幽默”了一把后,才发现了这个世界的复杂与丑恶,冯在小崔眼中不值得一提,但对于刘震云,小崔从敬重到失望,再到愤怒,完整的诠释了一个“文人”堕落的轨迹。

刘作家,出身河南农家,后进入部队,复员后成为中学教师为人师表,后来又考入北大中文系,毕业后又进入《农民日报》社,之后连连发表大作,还拿到了茅盾文学奖。认识冯大导演后,连续创作剧本多部,收入颇丰,可谓是名利双收。

按理说作家、剧作家都有创作的权利和自由。衡量作家的标准是靠优秀的作品来说话,但不可否认,既然称之为作家,起码要有一定的道德素养,不说悲天悯人那么高尚,起码也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自古以来,文人有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家国情怀,也有通敌叛国的帮闲恶狗。有句话说: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有文化、有头衔地位的文化流氓,对社会的危害更大、更深。

崔永元为何对刘作家失望、愤怒。表面上是刘欺骗了小崔同志。但本质上说,是已经成为崔爷的小崔看透了人性、看透了这个社会!

中国人到底缺不缺少“逻辑”

两千多年前,伟大的诗人“屈原”曾经发出了“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感慨,可见能够保持“独立思考”是多么的艰难。自从儒家思想成为正统以来,仁义道德、君权夫权、三从四德,束缚了多少自由的灵魂,这个难以计算。直到五四时期、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发出了震耳发聩的呐喊:“救救孩子!”国人才从沉睡中惊醒。

其实,我认为中国人并非缺少“逻辑”,而是缺少拥有逻辑的勇气。举个小例子,公交车上有女孩被骚扰,有人挺身而出,制服歹徒。这本身就是做人的基本素质,但是在当下的社会,却成为了非常少有的稀罕物。许多人宁可拿着手机拍视频,也不肯挺身而出!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知不对,少说为佳。这不仅仅是自由主义,更是精致的利己主义。

小崔开撕刘、冯、范,还有人在背后说风凉话,不要以为这是别人的故事和自己无关,如果没有“自由之思想、独立之人格,”如果没有直面真相的勇气与不畏强暴的骨气,当有朝一日当我们被“幽默”、被侮辱的时候,只能做无谓的看客,只能傻傻的任人宰割。

感谢崔永元的正直和无谓,让我们相信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清醒者”和有勇气拥有逻辑能力的人,从今天起,做一个有“逻辑”能力的人,做一个拥有逻辑勇气的人吧!

今天是个值得铭记的日子。

今天,崔永元让我们重新认识“逻辑”的意义

今天,崔永元让我们重新认识“逻辑”的意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