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並非靈丹妙藥,諸如「打車鏈」之流恐終究只是一場鏡花水月

在2017年以前,如果有人問起你,知道什麼是區塊鏈嗎?相信絕大多數人的回答都是NO。直到2017年末的那一輪比特幣暴漲,瞬間將無數人的眼球都吸引了過來,大家廢寢忘食,忙到半夜三點都不睡覺,就是為了搞懂比特幣暴漲這背後的邏輯,於是區塊鏈一詞瞬間火遍了大江南北。

什麼是區塊鏈技術?區塊鏈是一種讓每個人均可參與數據庫記錄的顛覆式技術,也被稱之為分佈式賬本技術,是一種互聯網數據庫技術,其最大的特點就是去中心化、公開透明。

而著名研究公司麥肯錫的報告更是直接表明,區塊鏈技術是繼蒸汽機、電力、信息和互聯網科技之後,目前最有潛力觸發第五輪顛覆性革命浪潮的核心技術。

區塊鏈並非靈丹妙藥,諸如“打車鏈”之流恐終究只是一場鏡花水月

區塊鏈技術很牛逼嗎?很牛逼。

區塊鏈技術是萬能的嗎?並不是。

區塊鏈的本質是一種分佈式的賬本技術,他可以解決傳統互聯網中信息無法被信任的問題,在傳統的互聯網模式中,任何信息都是一條隨時可能被篡改和複製的一串代碼。

打個比方,你和你的好朋友互發短信,你有沒有想過,你接受到來自好朋友的信息可能並不是你的朋友發過來的原文,有可能有無聊的黑客在你們聊天的過程中,在某個環節劫持了你們的聊天信息,並肆意修改了一番。

當然,一般無聊的黑客也並不會做這些事情,但假如你們是互相發了一個紅包,那麼我相信他是很有熱情幫你們代為接收的,不要驚訝,因為你們在網上收到的紅包在沒有提現之前本質上也是一條代碼幾個數字而已,而你們之所以能夠安心的發紅包,只是因為微信和支付寶的技術在多年的重金加持下已經變得比較強大,一般的黑客攻克的成本太高而已。

區塊鏈並非靈丹妙藥,諸如“打車鏈”之流恐終究只是一場鏡花水月

原本的互聯網信息結構是:你發信息到聊天軟件服務器,聊天軟件服務器轉發給你的朋友,而黑客只需要在你發送的過程中或者你朋友接受的過程中劫持或者直接黑掉服務器就可以篡改你們聊天的內容

那麼區塊鏈技術是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的呢?將你們的對話告訴全網的每一個人,你發消息的時候通知全網,大家做好記錄,你的朋友收到的消息的時候再進行全網驗證,那麼黑客想要篡改你們的信息就沒那麼簡單了,需要篡改整個網絡大部分人接收到的信息,想想都頭大。當然,你們聊天的內容是加密的,其他人並沒有辦法看到你們聊了些什麼。

而一旦解決了這個信任問題,那麼我們原本的信息互聯網就有可能升級價值互聯網,原本諸如現金、版權這類存在被複制的可能的信息就可以得到保護,當一條信息變得不能被隨意複製和查看,那麼這條信息就能成為它背後實體價值的載體。

區塊鏈並非靈丹妙藥,諸如“打車鏈”之流恐終究只是一場鏡花水月

但我們同樣也應該看到這樣的一個本質,就是區塊鏈確實解決了虛擬世界中點對點的信任問題,卻無法解決現實世界信息上傳到虛擬世界的真實性的問題。

比方說之前被炒得沸沸揚揚的用區塊鏈解決產品溯源的問題,這就是個偽命題,比如我們想通過溯源方式查看一隻龍蝦是來自澳洲還是澳門,通常只能在龍蝦手上掛個牌,雖然通過代碼我們可以查詢到這個盒子來自於哪裡,但我們並不能保證這個龍蝦在運送過程中有沒有被快遞員掉包,畢竟我們不能直接在龍蝦身上打個碼。

區塊鏈並非靈丹妙藥,諸如“打車鏈”之流恐終究只是一場鏡花水月

再比方說最近因為某個大佬而被大肆炒作了一番的“打車鏈”,更是一場赤裸裸的騙局,百分之一百的可能性最終只是幾行代碼而已,永遠無法落地,為什麼這麼說,下面用“打車鏈”的例子我們具體分析。

為什麼說打車鏈永遠無法落地?

(一)法律法規不允許

大家都知道,我們國家對於有幣區塊鏈項目一直是保持著一種謹慎的態度的,從對始作俑者的鏈克的打擊上我們就可以看到在國內做有幣區塊鏈的最終結局,從這點上看,如果國家一日不解除對有幣區塊鏈項目的禁止,“打車鏈”就永遠只能停留在紙上。而這,僅僅只是“打車鏈”想要落地面對的第一個無法跨越的小問題而已。

(二)項目技術無法實現

當然我們今天的重點不在這裡,所以我們假設第一步問題解決了,國家法律允許了,那麼“打車鏈”將會遇到第二個問題。所有的區塊鏈項目到目前為止都會遇到一個共同的問題,如何平衡去中心化和處理效率的關係,我們知道,比特幣目前每秒大概能處理7筆交易,而以太坊每秒50筆左右,而滴滴這類打車軟件每秒需要處理多少筆交易呢?1000筆以上。去中心化程度和效率之間本身就處在天平的兩端,而更加諷刺的是,

就目前而言,當下能做到“打車鏈”所需要的處理速度的要求的只有EOS,不巧的是,“打車鏈”創始人剛噴過EOS,所以用EOS的方式解決顯然不現實。

(三)市場競爭勝率為零

沒關係,我們再假設創始人天縱英才,發明了既能保證去中心化程度炒雞高, 處理速度又炒雞棒的“打車鏈”炒雞區塊鏈技術,領先其他區塊鏈技術幾十年,解決了所有技術問題。那麼接下來要進入市場檢驗階段了,他將面臨來自滴滴這樣的巨頭直接的市場競爭,又是一輪燒錢大戰,那麼這次“打車鏈”大概需要準備多少錢呢?當年滴滴快的在搶地盤的時候兩家大概燒了40億,如今滴滴一統江湖了,“打車鏈”想要再扳倒滴滴得花多少錢大家算一算,市場上的韭菜還不夠塞牙縫的。

(四)產品模型有硬傷

沒關係,我們再退一萬步,創始人爆發洪荒之力,湊到了上百億資金,“打車鏈”終於有了一戰之力。那麼接下來就是項目接受市場檢驗的環節了,按照我們以往打車的操作,用戶是打開軟件——定位叫車——到達目的地自動結算,司機是搶單——到達目的地收錢。

而如今“打車鏈”的操作則是打開軟件——法幣兌換代幣——定位叫車——到達目的地自動結算——萬一路上堵車預算的代幣不夠:師傅,你稍等你下,我去交易所再買點“打車幣”,哎呀,師傅你再等等,現在市場上價格太高了,我等價格便宜點再買,師傅你等我幾分鐘,哎呀,師傅你再再等等,交易所提幣處理速度太慢了還沒到賬呢。

司機端的就更悲催了,搶單——到達目的地收代幣——代幣去交易所換法幣。於是我們接下來可能可以看到一個場景,晚上一群剛收工的司機們聚在一起吃飯,陳師傅看著交易行說:這個月生意真不錯,賺了11062塊錢,等會買單的時候大家都別和我搶,等會吃完咱再去娛樂娛樂,說實話跑了9942塊真的是比以前跑滴滴高多了,晚點我就拿這7684塊去給娃再買點新衣服,下個月娃就要上學了,如果每個月都能賺到像這個月一樣的6841塊就好了,還能給娃添點好菜,唉,我剛說什麼了,大家還是AA吧,吃完就回家睡覺了,一個月才賺4210塊,再這樣下去只能回老家種田了。

這樣反人性的“打車鏈”你會去用嗎?

(五)安全問題難保障

我們再退十萬步,假設因為“打車鏈”刨除了中間商成本,讓大家打車變得異常便宜,只需要原來打車價格的一半甚至三分之一,還是拉攏了一大波用戶。那麼接下來的問題就不僅僅是價格問題那麼簡單了,安全問題誰來保障,我們知道作為一箇中間商,滴滴在收取了大家中介費的同時也通過自己的審查機制為大家篩選了一批合格的司機來保障大家的出行安全,雖然前一段時間的空姐時間一度將滴滴推到了風口浪尖,但我們同樣也不能因為這樣一件個案就否定滴滴存在的價值,在黑車橫行的年代,這類的事件只多不少,而如果“打車鏈”真的上線無疑是時代的倒退,將打車再拉回到黑車橫行的年代,

誰來審核司機的資質,誰來保障車輛的安全?

靠“打車鏈”開發團隊?對不起我們只是打造一條鏈,不負責後期維護。

靠第三方審查機構?我們要收中介費的,你們都刨除了中間商成本,誰付我錢。

靠“打車鏈”使用者自己投票篩選?你願意用生命去為這個項目投票嗎。

(六)來自新技術發展的降維打擊

人工智能無人駕駛技術每天都在不斷進步,而真正的無人駕駛出租車相信將在未來的某一天悄然來到,作為國內打車業的巨頭,我相信滴滴會不惜成本的支持和發展這項技術,因為可以省掉全國開車司機的成本,這將極大提升公司的管理成本和運營成本,所以未來類似滴滴這樣的企業發展無人駕駛出租車這是必然的,而“打車鏈”則還停留在司機與乘客的買賣關係當中,滴滴刨除掉司機成本以後打起價格戰可以將成本降到僅需油費,而“打車鏈”無論如何都需要兼顧油費和司機成本,高下立判

區塊鏈並非靈丹妙藥,諸如“打車鏈”之流恐終究只是一場鏡花水月

綜上所述,像所謂的“產品溯源”“打車鏈”無非又是一場披著區塊鏈項目外衣的空氣傳銷,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湯,區塊鏈技術雖然偉大,但並非萬能,而藉著區塊鏈發展初期大家還不甚瞭解的間隙故作高深肆意作惡,企圖糊弄大家收割韭菜,終究將有被清算的一天。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幣圈最新資訊,關注虛擬貨幣走向,點擊【關注】關注我的頭條號,一手乾貨幫你投資收益翻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