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的肢體四級,女的聽力二級 利川這對夫婦怎麼就脫貧了呢?

7月18日,農曆六月初六,正午十二點半,忠路鎮小河村三組村民羅明素頂著烈日,正在苗圃裡給移栽的映山紅樹扯草。

男的肢體四級,女的聽力二級 利川這對夫婦怎麼就脫貧了呢?

男的肢體四級,女的聽力二級 利川這對夫婦怎麼就脫貧了呢?

男的肢體四級,女的聽力二級 利川這對夫婦怎麼就脫貧了呢?

上午,她剛剛在脫貧手冊上簽字,宣告通過自己的辛勤勞動,並在各幫扶單位的幫扶下,正式摘掉“貧困戶”的帽子,告別貧困。

在貧困戶群體裡,羅明素和廖文學夫婦顯得與眾不同,——她們兩人都是殘疾人,羅明素屬於聽力二級,廖文學屬於肢體四級。他們能夠從告別貧困,主要是“因為他們人窮志不窮,身殘志不殘,不等,不靠,不要。”小河村支書康陽俊在說起他們時讚不絕口,“這種勤扒苦做的人,值得其他村民,特別是貧困戶學習。”

男的肢體四級,女的聽力二級 利川這對夫婦怎麼就脫貧了呢?

“其實我能夠脫貧,得感謝政府對我們這樣的貧困家庭的幫扶和支持。”羅明素說,“上午他們讓我在脫貧手冊上簽字,我是這樣說的,對你們,我還是這樣說。”從她的語氣裡,聽得出來她內心深處的感激。

男的肢體四級,女的聽力二級 利川這對夫婦怎麼就脫貧了呢?

2016年,為了發展苗木種植,她從利川農村商業銀行忠路支行貸到了5萬元的小額扶貧貸款,“當時我還不曉得有這個政策,正為沒有錢投資而發愁,最後還是在村幹部的指導下才辦好了貸款資料,並且很快就申請下來了貸款。”據瞭解,她正是用這筆貸款,作為啟動資金,到現在已經發展了6畝各類苗木。

除了種植苗木,這位勤勞的殘疾婦女,還種有3畝地的莊稼。“在種植莊稼的季節,每天早上五點半起床上坡做活路,一直到下午八點左右看不見了才放活路。”她說,“我從來沒有請過一個幫工,第一是請不起,第二是作為一個農村人,不捨得己做,只有吃狗屎。”在她看來,哪怕是一天勞作15個小時,並不是什麼不可以承受的勞累。因為她認為,“耳巴聾了,不過是聽不見,四肢還是健全的,不可能幹活就不行了。”

羅明素在家除了耕種了9畝田地之外,還養有幾頭豬,幾十只雞子。在稍微有點空閒時間,“她也捨不得耍一下。”一位村民說,“她硬各是勞抓得很。自己的活路拼命的幹完了,還出去給周圍團轉的人打零工。”

男的肢體四級,女的聽力二級 利川這對夫婦怎麼就脫貧了呢?

為了早日脫貧致富,羅明素廖文學夫妻倆人並沒有因為自己是貧困戶就“以爛為爛,再吃三年半”。在他們看來,“國家都在幫助我們脫貧,如果自己還不鼓勁向前奔,如果別人都脫貧了,自還窮,就醜死人了。”她說,“以前我自己讀書的時候,學費都交不起,現在細娃讀書,不僅不交學費了,每個學期還有生活補助,連車費都補。”

男的肢體四級,女的聽力二級 利川這對夫婦怎麼就脫貧了呢?

羅明素的丈夫廖文學,一直都在浙江溫州打工,由於沒有多少文化,只能在一些外加工廠——小型的拋光廠以牛馬般沉重的勞動,來掙取微薄的工資,他雖說腳有殘疾,但是“個性強得很,每天比別人上班早,下班遲,就是不服輸。一個月下來,他的工資並不比我們這些正常人低,有時候還要高點。”一位和廖文學一起上班的同事說,“他都是硬拼出來的。”

男的肢體四級,女的聽力二級 利川這對夫婦怎麼就脫貧了呢?

作為一對殘疾人夫婦來說,他們並不想因為殘疾就被“另眼相待”,甚至於來說,他們的內心,其實更有一種比別人更堅強一些的意志和精神。對於政策的幫扶,他們更是感恩戴德,從而轉化成為一種積極向上的生存動力。

男的肢體四級,女的聽力二級 利川這對夫婦怎麼就脫貧了呢?

“我現在每個月還有一百塊錢的殘疾人補貼。一年下來也有一千多塊錢。”她說,“現在政策對我們這樣的殘疾人照顧還是挺好的。”時代的進步,社會的發展,最重要的成果就是讓人民擁有存在感和幸福感,特別是對於貧困群體來說,讓他們對生活充滿信心,才是精準扶貧的精髓所在。

男的肢體四級,女的聽力二級 利川這對夫婦怎麼就脫貧了呢?

“你看嘛,去年我灶屋在臘月十一被火燒了。民政還給了四千塊錢的救助。”羅明素指著手機說,“今年四月初八打到我賬戶上的。”

男的肢體四級,女的聽力二級 利川這對夫婦怎麼就脫貧了呢?

此刻,她的臉上的笑容像陽光一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