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话惹急蔡少芬,请不要再用这种话“逗孩子”,并不好笑!

一句话惹急蔡少芬,请不要再用这种话“逗孩子”,并不好笑!

最近,一档育儿节目《不可思议的妈妈2》成为了各位家长讨论的重点。可这次讨论内容的不是谁家的娃可爱,不是谁家又有了典型的教育错误,而是节目组自己“作”出来的。

这是“皇后娘娘”蔡少芬第一次带娃上综艺,网友们都非常期待。但万万没想到,节目一开始,两个萌娃就哭了起来。

一句话惹急蔡少芬,请不要再用这种话“逗孩子”,并不好笑!

当时节目组安排各位宝宝在在最喜欢的玩具和“妈妈陪伴卡”里挑出一个最想要的。玩具vs妈妈,想想就是让孩子陷入两难啊。

其他家的宝宝都选择了“妈妈陪伴卡”,可汤包姐妹却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玩具。工作人员说:“选择了卡片,妈妈就可以陪你们;可是选择了玩具,妈妈就不可以陪你们了。这两个里面只能选择一个。”两姐妹听后依旧不变初衷。

一句话惹急蔡少芬,请不要再用这种话“逗孩子”,并不好笑!

于是,工作人员把“妈妈陪伴卡”撕碎,并说“妈妈‘碎’了。”两个女孩还想辨明这只是节目,节目以外妈妈还会陪着她们,可工作人员却笃定地说不会。

一句话惹急蔡少芬,请不要再用这种话“逗孩子”,并不好笑!

俩姐妹一下就急哭了,在另一个屋子看着这一切的蔡少芬连忙跑到现场去安慰,“妈妈没死,妈妈没死,妈妈不会离开你的。妈妈在这里,不用怕!”

一句话惹急蔡少芬,请不要再用这种话“逗孩子”,并不好笑!

蔡少芬说:“她们不明白那个重要性。她们觉得陪伴,不需要卡,我都会陪她们啊。”

一句话惹急蔡少芬,请不要再用这种话“逗孩子”,并不好笑!

节目组也许只想用这个环节证明陪伴对孩子的重要性,可这样的做法却着实吓到了孩子。网友们也一致批判节目组“太过分了”、“干嘛吓唬人家孩子”、“不应该这样问”……

这不禁让我想起《放开我北鼻》里林更新无意跟小女孩说的那句“你妈走了,不要你了。”一句话让孩子的情绪陷入崩溃,之后怎么哄都哄不好。

一句话惹急蔡少芬,请不要再用这种话“逗孩子”,并不好笑!

大人觉得这只是一句玩笑,逗逗孩子嘛。可在孩子心里会把它当真,会变得恐惧,变得不信任父母,甚至将家长花了几年为孩子建立起的安全感瞬间瓦解。

节目组在说出“只能选一个”之后,汤包姐妹的做法让我很诧异。一般小朋友听到都会着急地改变选择或者哭起来,可俩姐妹却坚定地认为不管选择什么妈妈都会陪在身边。

其实,蔡少芬在日常生活中真的是“宠娃狂魔”。翻看她的微博,除了工作需要外几乎就是在晒娃,晒老公,秀恩爱,跟朋友互动……

她的微博中常常有和两个女儿一起的照片,一起躺在沙发上的发呆,

一句话惹急蔡少芬,请不要再用这种话“逗孩子”,并不好笑!

一家人去迪士尼过生日,父亲节母亲节一起庆祝,

一句话惹急蔡少芬,请不要再用这种话“逗孩子”,并不好笑!

积极配合学校布置的家长任务,

一句话惹急蔡少芬,请不要再用这种话“逗孩子”,并不好笑!

给孩子做爱心早餐,陪孩子看绘本……

一句话惹急蔡少芬,请不要再用这种话“逗孩子”,并不好笑!

她从来没有因为忙碌、工作懈怠过孩子。 她曾经说:“工作是需要的,但不停工作而疏忽家庭,最后钱有了,儿女大了关系也疏远了。”幼儿父母离婚,直到成名还在为母亲偿还赌债。不幸的童年让她深知,陪伴一词在孩子的一生中是多么重要的存在。

亲子陪伴这个话题怎么聊都聊不出新意,可又怎么强调都不嫌多。

《2017中国家庭亲子陪伴白皮书》数据显示,58.5% 的家庭每天留出固定时间主动陪孩子。家长在工作日平均陪伴孩子 3.7 小时,周末平均陪伴 9.3 小时

一句话惹急蔡少芬,请不要再用这种话“逗孩子”,并不好笑!

看起来这个陪伴时间也是很长的,可尽管陪伴时间这么长,尽管有97%以上的家长愿意花时间陪伴孩子,可他们在陪伴时干得最多的事情却是“开小差”。

一句话惹急蔡少芬,请不要再用这种话“逗孩子”,并不好笑!

数据显示,47.6% 的家长会在陪娃的时候做做家务,38.4% 的家长会“看朋友圈、刷微博”。还有家长会和朋友打电话、聊微信,或是处理工作上的事,听听音乐看看书。总之,就是自己做自己的事情,和孩子沉浸在不同的世界里。

一句话惹急蔡少芬,请不要再用这种话“逗孩子”,并不好笑!

而在工作和家庭如何选择的问题上,51.9%的家长表示在临时加班和陪孩子之间难以抉择,仅有14.5%的家长表示会毫不犹豫的放下工作。而在家长工作,孩子主动寻求陪伴时:仅有23.8%的家长选择放下工作陪孩子。

一句话惹急蔡少芬,请不要再用这种话“逗孩子”,并不好笑!

一组数据不难发现,家长们确实在亲子陪伴问题上投入了足够多的关注,可结果依旧不尽人意。且不说我们普通人在工作和带娃之间难以平衡,就连明星也很难做到平衡。《不可思议的妈妈》里那么多孩子选择了“妈妈陪伴卡”其实反映了一个很心酸的现实:哪怕家长在物质上如何满足孩子,没有陪伴,他们终究不能更好地成长。

德国很有名的一位漫画家,埃·奥·卜劳恩,大概是现在很多人眼里的模范父亲。卜劳恩以自己和儿子的生活为原型,创作了连环漫画《父与子》。《父与子》问世后,赢得了千百万人的认可,卜劳恩也一举成名,他的名字从此被载入了世界幽默画大师的史册。

一句话惹急蔡少芬,请不要再用这种话“逗孩子”,并不好笑!

德国《斯卡拉》杂志有过这样的评价:“尽管卜劳恩与儿子克里斯蒂安在一起的无忧无虑的日子很短暂,但连环漫画《父与子》的素材多来源于此。”

漫画里父亲和儿子总是在一起,一起出去钓鱼、一起写作业、一起逛公园、一起在地毯上涂鸦……不同于现代父母边陪娃边工作,卜劳恩笔下的父亲很享受和儿子在一起的时光。

儿子犯了错,爸爸想打屁股惩罚,却在看到裤子破了以后先给儿子缝补好。

一句话惹急蔡少芬,请不要再用这种话“逗孩子”,并不好笑!

遇到劫匪,爸爸会毫不犹豫地上前暴打一通,说:“让你欺负我儿子。”

一句话惹急蔡少芬,请不要再用这种话“逗孩子”,并不好笑!

爸爸和儿子会互相准备圣诞礼物,并且创着对方的礼物高高兴兴去睡觉。

一句话惹急蔡少芬,请不要再用这种话“逗孩子”,并不好笑!

在家里陪孩子就会失去乐趣?书里的爸爸会和孩子在浴缸里玩游戏;

一句话惹急蔡少芬,请不要再用这种话“逗孩子”,并不好笑!

儿子睡前吵着要玩就一直陪着;

一句话惹急蔡少芬,请不要再用这种话“逗孩子”,并不好笑!

闲着无事可以做一做蛋糕……

一句话惹急蔡少芬,请不要再用这种话“逗孩子”,并不好笑!

我们总觉得陪孩子玩就是单纯的陪着,可是我们明明可以和孩子一起做这么多的事情。忙着工作挣钱想给孩子一个好的未来无可厚非,可在孩子需要陪伴的时候你是否能做到以他为优先顺位?就像书里画的一样,我们多和孩子出去走一走,多和他一起打闹涂鸦,找到那个可以放松自己和陪伴孩子的最优解。

都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对待爱情我们能做到,对待孩子又为什么不呢?用陪伴表达爱意,比许多物质补偿来得更贴心,不是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