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书妈妈写给孩子的阅读建议

童书妈妈写给孩子的阅读建议

阅读分级体系

在为孩子选择合适的童书时,除了考虑孩子的年龄和认知水平,家长还需要了解孩子的阅读能力。阅读分级体系在欧美国家应用得比较成熟,通过分级的方式可以相对客观地评估孩子的阅读能力。西方国家较为成熟的分级阅读方法,无法直接移植到中文阅读上,但是我们可以借鉴其思考方式和分析视角。

关于分级阅读,主要有以下三种主流分级方式:

1、F&P阅读分级(俗称字母分类)

该体系由英国著名的海尼曼(Heinemann)公司F&P指导阅读分级和年级(美国)的对应关系

,又称GRL分级。使用A到Z+的字母表来标识每个阅读级别的书。每个阅读级别按照各种参数来定义字数,单词的数量,高频词的数量,句子长度,句子的复杂度,单词的重复率,有无插图说明等等。

童书妈妈写给孩子的阅读建议

2、Lexile Framework(俗称数值分类)

蓝思阅读测评体系(Lexile Framework for Reading)是由美国MetaMetics 公司开发的一种匹配读者的英文语言能力和阅读材料的系统方法。其核心是称为蓝思指数(Lexile Measure)的阅读能力和文章难度测评方法。蓝思度量由两部分构成:蓝思阅读水平指数 (Reader Measure) 和蓝思文章难度指数(Text Measure)。前者体现读者的阅读能力,后者是读物难度的指标。

蓝思阅读水平指数和蓝思文章难度指数结合在一起就可以大致估计出孩子对给定蓝思级别读物的大致理解程度。比如,如果孩子的阅读水平是1000L,那么对难度为1000L的书,他应该能正确理解75%的内容。75%理解程度称为目标阅读率(Target Reading rate),是指独立阅读的理解程度,如果有老师帮助,理解程度应该会提高。

3、分龄阅读(俗称年龄)

目前国内比较通用的分类方式。将图书按照年龄段进行划分,对应到某个年龄段。此方法的优势是统一、标准化的;弊端是群体、抽象的划分,无法评测孩子阅读的个体差异。

除了通过以上阅读分级来选择适合孩子阅读的书籍外,在英语国家还通行“五指法”,即随手翻到书的某一页,让孩子把不认识的字用指头按住,如果在这页中孩子的5根手指头不够用,说明这本书超出了孩子的阅读能力。但英文是字母文字,而汉字兼具表音和表意的功能,孩子在拥有了一定文字和常识积累后,可以猜读、跳读,完全不影响对文章的理解。这也是中国儿童的分级阅读无法照搬或参考国外成熟阅读分类体系的主要原因之一。

童书妈妈写给孩子的阅读建议

童书妈妈写给孩子的阅读建议

绘本的购买建议

结合以上阅读的年龄分层,目前低幼图画书出版品种较少,多是一些无情节、无角色的认知卡片,市场上充斥着大量低端产品,选图、配色以及印刷品质都很差,甚至对孩子的身体产生伤害,要谨慎选择。

情感和审美类绘本可选择性多。中国近十年来,已将欧美上百年出版的优秀作品都引进了,日韩及港台作品也源源不断出版了。目前的童书现状,由原来的无所选择,到无从选择。好在近些年来,许多优秀的阅读推广人开出了不同书单,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不过,不难发现,前100名的上榜图书,有80%左右的重合率,家长选择起来容易很多。这些作品多以获奖图书为主,经过了全球市场检验,从而降低了购买风险。

童书最大的优势是超越文化差异,生命周期长,绘本类排行榜前500名的图书,百分之六七十是三年前,甚至十年前的,20%左右是去年,只有10%左右的当年的新书。绘本是有经典沉淀的,读经典一定没错。譬如《猜猜我有多爱你》、《逃家小兔》、《我爸爸》、《猜猜我是谁》之类的经典作品,已成为家庭必备。

对于新绘本,则需要精挑细选。近几年童书出版有大跃进的趋向,引进来的作品良莠不齐。如何来选择呢?看阅读推广人的推荐,尤其是一些自媒体阅读推广人,他们愿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推荐,选书眼光独特,选书时也很谨慎,为自己的粉丝和读者负责。这些达人、大V和妈妈之间形成的阅读社群,达人以人格背书,通过场景化来引导阅读,是一种新型的阅读社交方式。

许多父母通过电商购书,选书以排行榜为标准。请注意!这里潜藏一些风险,即商业对阅读的过度渗透。网站为了降低物流成本,会选择客单价高的套装书,或以组套的方式推荐,并给予更多的推广资源,从而形成马太效应,你会发现电商平台的排行榜上以套装书居多。再则,为了降低成本,提高毛利率,一些低价低质的图书也会上榜。还有一些三方平台上,许多盗版和低端童书更是猖獗,不仅“开卷无益”,一些纸张和油墨甚至对孩子的身体都有伤害,许多家长贪一时便宜,误了孩子。

童书妈妈写给孩子的阅读建议

童书妈妈写给孩子的阅读建议

经典多多,该如何阅读?

首先要强调的,绘本阅读一定是亲子阅读。所谓教育,“教”是知识灌输,“育”是人格养成;而父母和孩子通过绘本阅读,形成一种新型的亲子关系,超越“教育”之上了。

“阅读”也分两种流派,一是精读派;二是泛读派。前者讲究“质”,后者追求“量”,两派也是争论不休。我个人属于折中派,审美和情感类的经典要精读,认知类泛读。

在阅读方式上,我也分“原读”和“解读”,前者是照本宣科朗诵,后者则是边读边解,甚至跳开原书来读 。前些时获得一本号称“惟一获得凯迪克奖的《小红帽》”,偶然发现每幅画中都隐藏着一个黑猫,于是我以黑猫的口吻给女儿讲小红帽的故事,获得全新的阅读体验。

许多父母可能都有这样的想法,读书谁不会啊?没错,在当今时代,阅读还真是一个技术活,要读出品质,读出效率来,还真需要学习。这方面,有许多阅读推广人有丰富的经验,能读出普通人的所读不出的意蕴和效果来。建议父母多参加一些关于阅读方面的故事会、论坛,或去上一些亲子阅读的培训班。

最后,我想用美国阅读专家吉姆•崔利斯关于阅读的定律来说明阅读的重要性,这个定律显得简单而实在:

吉姆·崔利斯

童书妈妈写给孩子的阅读建议

1.你读得越多,你就知道得越多;

2.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聪明;

3.你越聪明,你在学校学习的时间就越长;

4.你学习的时间越长,你获得的文凭就越多、越高;

5.你获得的文凭越多、越高,你工作的时间就越长;

6.你工作的时间越长,你赚的钱就越多。

童书妈妈写给孩子的阅读建议

身为父母,我们有责任告诉孩子读书的重要性,更有义务引导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去选择更好的人生。

在未来社会中,生存能力是我们要为孩子考虑的第一要素。但阅读,是增强孩子生存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