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你知止、有定、能静、能安!——读《安的种子》与《大学》有感

最近,既在读《大学》也在读绘本《安的种子》,一是儒家经典,一是儿童喜爱的图画书,读进去了就有了相同相融之感,内心更是激动、欣喜,有书写表达的冲动。

愿你知止、有定、能静、能安!——读《安的种子》与《大学》有感

《安的种子》

愿你知止、有定、能静、能安!——读《安的种子》与《大学》有感

绘本《安的种子》讲的是一个有些禅意的故事。

愿你知止、有定、能静、能安!——读《安的种子》与《大学》有感

“本、静、安”是老师父给三个小和尚取的名字,也许是希望他们能够很好的修养自己,“知止、有定、能静、能安”吧。老师父给本、静、安三个小和尚每人一粒古老的莲花种子,让他们种出来。

本要第一个种出来。

于是,他立刻行动,在大雪满天飞的隆冬时节种下了莲花种子。此后,他功课不做了,急切地蹲着瞪眼睛看着埋种子的地方,没发芽,他急的在雪地里来回踱步!还没发芽,他烦躁的在雪地里举着大木棒追打着无辜的小狗!等了很久(本认为等了很久),本的种子也没发芽。于是,本愤怒的抛开了土地,摔断了出头,不再干了。

愿你知止、有定、能静、能安!——读《安的种子》与《大学》有感

《大学》中讲“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遵循规律,遵守自然法则是《大学》开篇就告诉我们的道理。而本,恰恰是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杰出代表。种子还在老师父手中的时候,我们就可以从他的表情中看到“欲望”:上挑的眉毛,贪婪的眼神,大张着的嘴,端正的身体中却有一颗倾斜于师父手掌心的心,貌似周正而内心浮躁。终于,在追求快速得到结果,要第一个种出莲花的功利心下,他违背了自然法则,最终以失败收场。

愿你知止、有定、能静、能安!——读《安的种子》与《大学》有感

静拿到种子后就思考怎么样才能种出来。静挑出最好的花盆——金的,去查找种植莲花的书籍,心不在焉的做功课,他想他一定会种出千年莲花的。于是,他把金花盆放在最暖和的房间里,用最名贵的花土和药水种下了种子。静的种子发芽了,他用金罩子罩住,小心地呵护。终于,静的小幼芽得不到阳光和氧气,没过几天就枯死了。画面重现:种子还在老师傅手中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看到静“表面平静,内心起伏。”他在想:“怎样才能种出来呢?”在做功课的时候也在想,人在心不在。

看到他的样子,我不禁想到了《大学》中的一段话:“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他也一直在为“种出来”不懈努力着。静也坚信“我一定会种出千年莲花的。”但是,心不中正,你的主观意愿再好,不遵守客观规律,你走的道路的方向就会有偏差,即便你在努力也是枉然。终于,在静的过度呵护下,小幼芽得不到阳光和氧气很快就枯死了。

愿你知止、有定、能静、能安!——读《安的种子》与《大学》有感

“我有一颗种子了”安想,他把种子放进小布袋里,挂在胸前。此后,像往常一样,安去集市为寺院买东西,照常做功课,从寺外到寺内的扫雪,做斋饭,挑水,晚课后带着小狗去散步。似乎“一切都是原来的样子”,好像莲花的种子被安忘记了似的。然而,安在得到种子的那一刻就始终与种子在一起,没有分开——“他把种子放进小布袋里,挂在胸前”,装着种子的小布袋一刻也没有离开他的胸前,安把种子与心紧紧地贴在一起,种子在心里,心中有种子。

在本和静紧张忙碌的过程中,安一如既往的做着平常事,与种子有关的事真的什么也没做吗?《大学》“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安是因为他知道了莲花种子该什么时候种,在集市上为寺院买东西的时候咨询了资深种植莲花的专家——藕农,他做到了心中有数,知道该怎样达成目标,于是他依旧像往常一样做事,慢慢等待。

愿你知止、有定、能静、能安!——读《安的种子》与《大学》有感

慢慢来……雪停了,雪化了,慢慢的环境发生着变化。春天来了,安摘下小布袋,把种子种在了池塘的一角。不久,种子发芽了,安欣喜地看着眼前的绿叶。安的胸前没有了小布袋,因为他知道“该放下的时候就要放下。”盛夏的清晨,温暖的阳光下,古老的千年莲花轻轻地盛开了。

愿你知止、有定、能静、能安!——读《安的种子》与《大学》有感

愿你知止、有定、能静、能安!——读《安的种子》与《大学》有感

思 考

《大学》告诉我们“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未,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做事不分轻重缓急,本末倒置却想做好事情,是不可能的!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人“修身在正其心”,内心宁静,身外则安,才能向正确的方向修成正果。

愿你知止、有定、能静、能安!——读《安的种子》与《大学》有感

《安的种子》也告诉我们“按事物发展规律行事才是最稳妥的方式。”安的内心平静,外在则安然。在安静静的心里,盛开着千年莲花。

在这个浮躁疯狂的时代,两本简单安宁的书给我带来心的安宁与纯净。继续读,慢慢走,在坚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