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進廢退,爲何人類變成戰鬥力不足百分之五的渣渣

有一次,因交通堵塞,我被困在一座高吊橋上動彈不得。隨著車流在橋上越來越多,有些車還焦躁不安的胡亂加塞,整個局面亂如一鍋熱騰騰的粥。我們四面望去,在這座不大的吊橋上,承載著如蟻群般密集的車流,有不少人因為走不了,於是跑出車外,站在橋面上著急得直跺腳。這使我有點懷疑,某些人那腳一跺,會不會就變成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致使大橋承受不住重量而轟然垮塌呢。試想橋塌了後,人們落入水中,頭頂上的各種鋼鐵,水泥,石塊,像蓮花頭噴出的水一樣,急衝而下,把人的血肉之軀碾壓成肉醬,那場面肯定比好萊塢的災難片還要恐怖。

幸運的是,大橋終究沒塌。大橋在建造時會遵循一個安全係數,如果安全係數是6,那麼建造好的大橋,其最大載重力是設計圖紙中最大載重力的六倍,所有的大型設施,例如大橋,電梯,飛機翅膀,在真正施工時,都會依照指定安全係數來建造,這就是在使用過程中出現超負荷情況時,建造物也不會垮塌的原因。誠然安全係數越高,建造所需要的成本就越高,但這種成本支付是合理的,因為我們希望建造無在遇到極端情況時,能夠有足夠強大的韌性。

有一個令人困惑的問題是,大自然在打造人體時,為何不遵循一個安全係數。我們遇到一些外力衝擊時,很容易就閃了腰,折了腿,斷了手,我們的身體脆弱不堪,它生長時並不像建築物那樣有一個安全係數,使得它能夠抵禦外力的衝擊,人身就像一株脆弱的蘆葦,碰撞的力氣大點就散架。很顯然自然選擇並未讓人的身體骨骼堅硬到能抵禦汽車的撞擊,或者騎自行車摔倒時不至於扭傷流血,我們身體的骨骼很脆弱,別說抵禦前面所說的強大沖擊力,就算是走路不小心,我們的腳裸,腰臀都很容易就扭傷,在殘酷無情的自然界裡,人的身體似乎格外嬌氣。

用進廢退,為何人類變成戰鬥力不足百分之五的渣渣

人體的脆弱還使得人們逃脫不了骨質疏鬆症的詛咒。這種疾病使得人的骨骼就像生鏽的鐵,越來越脆弱和易斷,骨質疏鬆使得美國每年有三分之一的老年婦女發生骨折等病痛。然而有意思的是,考古發現,原始人時期,人們即使年紀大了,骨骼居然保持硬朗,從幾萬年前留下的人體化石分析,那時的老年人幾乎沒有患上骨質疏鬆的,如此看來人似乎是越活越脆弱。

用進廢退,現代人體格越來越弱,原因在於我們對身體的不恰當使用。人的身體極富彈性,它是遇強則強,遇弱則弱。當人的身體長期在可承受範圍內遭受外力衝擊時,骨骼密度就會越來越大,身體就越能忍受外來衝擊力,例如健身房裡那些肌肉大塊頭;然而一旦人的身體長期養尊處優,那麼骨骼就會越來越脆弱,稍微受到一點外力的衝擊,就會像多米諾骨牌一樣發生聯動性垮塌,例如林黛玉弱不禁風的樣子。除了骨骼,人體很多器官都是’用‘出來的,例如大腦,你思考的越多,大腦內部神經元的連接越密集,你就越聰明,根據調查統計,從事腦力活動越劇烈的人,例如數學家,工程師等,他們晚年的帕金森症的幾率會比其他人低很多。

人的脆弱,說到底都是自己把自己給廢了。有句話說:井無壓力不出油,人無壓力不成長。小學寫作文時,要嘲笑某些人的意志不堅強,我喜歡用”溫室裡的花朵“,其實除了精神需要捶打才能堅硬,身體同樣需要一定的衝擊它才能長得茁壯。如果一個人總處於一種非常舒適的環境,沒有受過一些風吹雨打的歷練,那麼他的身體一定脆弱得像”溫室裡的花朵“,一旦脫離了原有舒適的環境,受到一些衝擊,脆弱的身體骨架很快就撐不住。我還記得蹣跚學步時,走不穩一個踉蹌摔倒在地,正準備大聲啼哭時,旁邊的大人會笑呵呵的跑過來安慰我:別怕,別怕,摔了才能長大。此言不虛,人的身體在成長過程必須有相應壓力的刺激,它才能長得更結實,更有柔韌性。

用進廢退,為何人類變成戰鬥力不足百分之五的渣渣

想象一個思想實驗。你是未來世界的一個機器人設計師,你要設計一種適應性極強的機器人,讓他具備足夠的伸縮性,可以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那你該怎麼做呢?顯然要真設計這樣的機器人是萬分困難的,我們現在的機器人形態都是固定死,無法再變動,它們設計出來後都有極為明確的功能,完成指定的任務,這些機器人在特定的領域很強悍,一旦環境稍微變換,它們很可能就無所適從,變成一堆廢鐵。無論科技如何進步,人類都無法設計出適應不同環境的機器人,只有鬼斧神工的大自然才能做得到,而他的作品就正好是我們人類。

所謂適應性就是見招拆招的能力。人類的身體並非一開始就像現在這樣,而是跟隨環境的變化,一點一滴進化出來。我們無法主觀的去控制身體上的器官按照自己的意願去生長,器官的生長遵循一定的規律,那就是在外界壓力的刺激下不斷的轉變以適應環境的需求,我們的器官就類似與瓷器,環境就相當於工匠,瓷器完成時是什麼樣,全憑工匠的打磨。身體器官的生長也類似,它的健康發育取決於是否能充分接受環境的壓力刺激。例如一個孩子經常跑經常摔,那麼他大腿的骨骼硬度就會比那些文縐縐不愛動的孩子要高,對於成年人,用進廢退一樣試用,如果你經常用手舉重物,那麼你的胳膊就會越來越粗,例如我經常在健身房舉鐵,三年下來,我現在胳膊的硬度和粗度幾乎是以前的三倍。反之同理,如果身體沒有被經常使用,無法遭受適度壓力的衝擊,它就會萎縮退化,很多長年坐輪椅的人,雙腿無法使用,時隔日久就會細的像一根枯萎的枝丫,而C羅長年在綠茵場上飛奔,所以他兩大腿像樹幹那麼粗壯。

用進廢退,為何人類變成戰鬥力不足百分之五的渣渣

身體能夠根據環境壓力而進行拉伸或收縮的能力叫做表型伸縮性。為何大自然在打造人類身體的時候,不像工程師設計橋樑那樣,預設一個安全係數,讓人類的身體的強度是現在的六七倍,這樣人就可以在大自然中承受更大的壓力,具有更強的適應性?大自然給予人類身體表型伸縮性而不是一開始就打造出高強度原因在於權衡,任何事情都有成本,如果人一出生就具備堅硬的,難以折斷的骨骼,那麼人的生長就需要比現在要多得多的能量,於是一旦人的生活環境出現惡化,人無法獲得充足的食物來源時,種群就很可能會滅絕。相反,表型伸縮性能讓人靈活的去適應環境的變化,環境需要時,肌體就通過消耗更大的能量去增強,當環境惡略時,肌體就適當萎縮,進而減少能量的損耗。

以肌肉為例,它的生長最具人體表型伸縮性。身體要維繫肌肉的生長需要支付巨大的成本,人體新陳代謝所產生的能量,大概有40%會被肌肉所吸收。既然其開銷如此之大,那麼最經濟的方式是,當你的生存發展需要強硬肌肉的支撐時,身體才會為其提供足額的能量,如果你的生活並不需要太強硬的肌肉,那麼身體就會讓其不斷萎縮,以便節約寶貴的能源。老司機都清楚,一輛車其性能的維持需要你適當的對其進行駕駛,如果車長期被擱置,以後再開的時候就會感覺“很肉”,無論是其靈活性還是動力,都會大打折扣。對人體而言就是“use it or lose it”,你不用它就是在廢了它,這就是為什麼在科技愈加發達的年代,人的戰鬥力卻愈發薄弱,因為很多身體的很多功能被機器取代了,相應器官無用武之地,於是它就退化得越來越弱。現代老年人頻發的骨質疏鬆症就是年輕人身體沒有被充分使用,骨架沒有承受足夠壓力的歷練,因此骨密度發育不足,當人老後造骨細胞消失,於是骨頭就像楛老的枝丫,一掰就斷。

人體骨骼就像房屋的頂樑柱,需要承受人體大重量。但與頂樑柱不同的是,它的職責更繁重,更復雜。它必須能靈活移動,它需要存儲人體需要的鈣質,它要像容器一樣存儲骨髓,同時它還必須是一個好架子,這樣才能安放大塊的肌肉。同時骨骼還必須在不影響身體機能的基礎上,不斷增長和改變形態,當遇到損傷後,還需要具備自我修復能力,人類無論如何聰明都設計不出如此精妙的架構,只有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可以。人體的身子骨在出生時,是由基因決定的,但在生長過程中,它要正常生長髮育需要適當的外力衝擊。然而現代科技的發展不斷的抵消了身體本該承受的外力衝擊,汽車替代了雙腿,起重機替代人的雙手,人在寫字樓裡一坐就是一整天,再也不用像以前的農民一樣”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在現代生活環境裡,身體感知是越來越舒服了,但就如溫室裡的花朵,人的身體也越來越脆弱。

用進廢退,為何人類變成戰鬥力不足百分之五的渣渣

現代人的個體戰鬥力相比於早期祖先,純粹是戰鬥力不足百分之五的渣渣。想當年我們的祖先大殺四方,走到哪,哪裡的大型哺乳動物就會滅亡,就像長毛象,劍齒虎等,可以想象我們祖先當年的身體是多麼的強勁有利,幾個人手裡拿幾根棍棒,抓幾塊石頭,裸身赤腳的蜂擁而上,沒幾下就把一隻幾層樓高的長毛象給擱倒了,然後用蠻力肢解這些龐然大物的軀體,如此想來早期祖先或許還真有”手撕鬼子“的能力。現代人相比於原始人祖先,就像聊齋裡面的文弱書生,臉面蒼白,手腳細嫩,軟弱得手無縛雞之力,很多初高中生在處於發育時期,本該是身體最為強壯之時,然而現實情況是,他們居然跑不動,時不時聽到的新聞是,在體育課上跑四百米時,有些學生居然累的一命嗚呼。

如果你現在正在整天都待在空調房裡,蜷縮在沙發上,吃著薯片,玩著手機,那你應該感到萬分羞愧,老祖宗在你這個年紀時,早已經赤手空拳,抄起傢伙衝上去跟劍齒虎搏鬥了。如果有時光機把老祖宗從原始時代運送到現代,當他看著你胖乎乎,氣喘吁吁的熊樣,他一定氣急敗壞的仰天長嘆:”想當年老子手撂長毛象,腳踢劍齒虎,多年後怎麼會生出連一隻雞都沒力抓住的孫子來!“。

如果你此刻感覺到臉皮發燙,那麼就趕緊衝床上起身,換上跑鞋,拔腿狂奔,找回人類本該有的野性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