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中國人開始購買奢侈品,西方上流社會卻在悄悄轉移目標!


//前言//

相信大家都不會對“臉書”創辦人扎克伯格標誌性的灰色T恤+黑色連帽衫+牛仔褲這身裝扮不會陌生。

甚至不少人,包括許多國內的“雞湯文”作者,還將這作為扎克伯格“簡樸”的標誌。

然而,事實真的是這樣的嗎?

當中國人開始購買奢侈品,西方上流社會卻在悄悄轉移目標!

有網友經過深度“扒皮”,發現了扎克伯格最愛的衣服,都出自於意大利著名奢侈品牌Brunello Cucinelli,

一件T恤在300-400美元之間,還是其創始人兼首席設計師的親筆設計。

當中國人開始購買奢侈品,西方上流社會卻在悄悄轉移目標!

扎克伯格的“同款T恤”網絡價格,圖片來源:網絡

從這一個小細節,你就可以知道:扎克伯格絕對不是“節儉”,而是貨真價實的“有錢任性”。

而在美國甚至整個西方的上流社會,像扎克伯格這樣會在一些“匪夷所思”的地方上花錢的富豪還有不少。

同樣是硅谷程序員們眼中的偶像,曾經的世界首富比爾·蓋茨,曾在1994年以3080萬美元買下達芬奇的一份手稿;

同樣是以“一生只穿175美元的黑色羊毛衫”聞名的科技大佬喬布斯,生前卻有一艘長達78米的大遊艇。

當中國人開始購買奢侈品,西方上流社會卻在悄悄轉移目標!

從這些“大佬”的經歷我們可以看出,美國現在的精英階層早已不再在服飾等方面上下功夫。

他們當然還是會花錢,只是比起物質享受,他們更關心如何提升自己的社會資本和人文資本。

據“美國消費支出調查”數據顯示,自2007年以來,美國最富有的1%人群(個人年收入46萬美元以上)在實物商品上的花費大幅減少,

他們的實物消費與年收入5.4萬至16萬美元之間的中產階級大致相同。

那麼,不同於愛炫表、穿戴名牌的暴發戶的西方“新貴”們,都有哪些標誌呢?

當中國人開始購買奢侈品,西方上流社會卻在悄悄轉移目標!

1.購買的東西能夠讓自己感覺成為“更好的人”

還是以扎克伯格為例。

他不僅僅是為了追求“舒適感”,願意用一套西裝的錢購買一件T恤,還會為了讓自己能夠與妻子得到一個更安靜的環境,而花費重金買下自家宅邸附近的所有土地

當中國人開始購買奢侈品,西方上流社會卻在悄悄轉移目標!

(扎克伯格家附近的衛星圖像,紅點是被拆除的房子,圖片來源:網絡)

西方社會的“新貴階級”們,同時也會注重商品交易的過程而不是結果。

他們一般都願意用比市場貴幾倍的價格購買從種植到運輸再到上架時全程透明的蔬果,

也會願意排20分鐘的隊,只為購買一杯純手工的咖啡而非星巴克的“速成品”

2.無形消費比有形消費更重要

“新貴”們普遍不會再購買豪宅或豪車,對他們來說,用在醫療、教育和健康上的家庭支出比起單純的

“炫富”更為重要。

這些無形資產的投資,也在幫助他們成為更好的人。

在無形資產的投入上,能夠稱之為“榜樣”的,莫過於美國總統特朗普

作為房地產巨鱷的他當然也有豪宅和豪車,但他最能為之驕傲的資產,是他的兒女們

當中國人開始購買奢侈品,西方上流社會卻在悄悄轉移目標!

不得不承認的是,特朗普在女兒伊萬卡身上的“投資”,不僅讓伊萬卡成為了眾多凡人心目中美貌與智慧並存的“女神”,更幫助他一舉贏得了美國大選

據報告,美國收入最高的10%人群把總支出的20% 用於了這些非顯著消費。

其實,“新貴”們的想法很簡單:就算再有錢,也需要購買廉價的牙線和凡士林。

既然如此,為什麼我不把錢用在更有用的地方?

3.重視育兒、教育方面的投入

還記得那位“當眾餵奶”的澳洲女議員嗎?

在西方,母乳餵養是“精英階層”的普遍“時尚”

當中國人開始購買奢侈品,西方上流社會卻在悄悄轉移目標!

前段時間產女的新西蘭總理,也在自己的辦公室增加了搖籃,隨時放著紙尿布來照顧孩子:

當中國人開始購買奢侈品,西方上流社會卻在悄悄轉移目標!

他們不僅相信母乳餵養可以讓孩子“更健康,更聰明”,同時也會主張母乳餵養可以加深親子間的紐帶

一些“新貴階層”的女性甚至認為使用配方奶粉是一件難以啟齒的事,如果實在無法提供給寶寶足夠的母乳,她們也會用最好的配方奶粉替代自己進行母乳餵養。

不過,更多時候,配方奶粉只是一個Plan B。

當中國人開始購買奢侈品,西方上流社會卻在悄悄轉移目標!

至於教育方面的投入,在上文中已經提到。

美國富人階級重視教育的做法,當然也得到了成功的反饋:

斯坦福大學的經濟學教授Raj Chetty通過研究發現,美國前1% 最高收入家庭的孩子上常春藤名校的機率比其他家庭中的孩子高了77%

4.重觀點,不重物質

為什麼那麼多的“新貴階層”以開特斯拉電動汽車為榮?

原因很簡單,因為“環保”。

當中國人開始購買奢侈品,西方上流社會卻在悄悄轉移目標!

西方上層社會注重“觀點”,不僅僅在於他們會為了一個概念而購買商品上,更體現在他們日常談吐、做事的種種方面。

從20世紀開始,《紐約客》一直是美國,乃至西方社會的“富豪階級”的准入門檻。

如果你能在宴會上就《紐約客》的一篇文章侃侃而談,都是一種向上流社會發出的“信號”,象徵著你可以從此進入他們的精英朋友圈

上流社會的精英朋友圈,也就意味著你可以得到更多的資源,更多的關注和更多的財富。

當中國人開始購買奢侈品,西方上流社會卻在悄悄轉移目標!

但進入這些,不是價格六位數的名錶,也不是可以容納數十人的豪華遊艇,而是你展現出的品味和文化資本。

5.有可支配的時間比奢侈品更重要

如果問這些“新貴”們,什麼比錢更重要?

當然是可支配的時間。

曾有人說過:真正的財務自由並不是你能掙多少錢,而是你在擁有足夠的資產之餘,能夠有多少可以自行支配的時間。

因此,並不是西方的精英階層不愛“炫富”,他們會利用自己可支配的時間用來完成與掙錢無關的私事,如運動健身、教育子女、或到專業的心理醫生處進行諮詢

他們炫的不是名錶、名車,而是能讓自己變得更好的“時間”。

當中國人開始購買奢侈品,西方上流社會卻在悄悄轉移目標!

最後,

許多人都在感慨西方社會如今階級固化嚴重,但他們也往往忽視了一點:

精英階層之間傳承的,不僅是物質資產,而是幫助他們後代繼續保持下去的社會、文化資本等無形資產。

這也是為什麼,西方社會的富豪們,可以破除“富不過三代”這一鐵律的原因。


當中國人開始購買奢侈品,西方上流社會卻在悄悄轉移目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