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茂云:做手藝人不難,難的是耐得住光陰

吳茂雲:做手藝人不難,難的是耐得住光陰

一個人在14歲時

年少懵懂

會知道自己此生想成為什麼人嗎?

醫生、律師或者警察?

吳茂雲14歲時

有不一樣的想法

他想成為手藝人

那個年代

有門手藝意味著衣食無憂

可以專注做自己喜歡的事

於是他去學習木雕工藝

吳茂雲:做手藝人不難,難的是耐得住光陰

(少年吳茂雲)

那時候拜師嚴謹

吃住都在師傅家

沒有工資,從基礎學起

每天睜開眼

心裡琢磨的,手裡忙活的

全是木雕工藝

吳茂雲:做手藝人不難,難的是耐得住光陰

(造像系列丨20歲前作品)

學習木雕三年後

其他人都出師自立門戶去了

而吳茂雲覺得自己還不夠好

又拜師去外地學習壽山石雕刻工藝

去尋找屬於自己的天空

吳茂雲:做手藝人不難,難的是耐得住光陰

(青年時期的吳茂雲)

他覺得想做好一個手藝人

最重要的是耐得住寂寞

沉澱手藝,用作品打敗時間

對有目標,生活充實的人來說

時間流逝飛快

他20歲那年,才回到家鄉

成立了「中華雲升玉藝」工作室

剛開始只有幾個學徒

給別人做代加工

初開工作室壓力頗大

為了兼顧養家和理想

他不得不白天去上班

晚上回工作室設計做活

常常一盞檯燈熬到天明

吳茂雲:做手藝人不難,難的是耐得住光陰

(石雕系列丨23歲前作品)

因為之前數年的技藝積澱

吳茂雲的手藝被廣為認可

很快在莆田當地脫穎而出

工作室的規模一擴再擴

有了近百個學徒

正如李宗盛所說:

人生沒有白走的路

每一步都算數

自從工作室發展穩定後

他對雕刻技藝的開啟了新探索

開始從「技」轉向「藝」

他拜黃文濤和佘國珍兩位國大師門下

潛心學習玉石雕刻與傳統文化

吳茂雲:做手藝人不難,難的是耐得住光陰

(四大金剛丨30歲作品)

同時吳茂雲接觸到海派和蘇州玉雕工藝

被其精良細緻,富有的文人氣質打動

常有客戶拿自江南來的玉雕作品做樣

請他代為加工

海派玉雕造型挺秀,風格俊俏飄逸

蘇州玉雕空靈、飄逸、細膩、

精巧玲瓏,匠心獨具

他發現了手藝人發展的更多可能性

2005年,他想離開家鄉來蘇州發展

身邊的人勸他慎重考慮

覺得他的工作室發展勢頭好

在行業內有口皆碑

沒有必要舉家搬遷到陌生城市

一切從頭開始

吳茂雲:做手藝人不難,難的是耐得住光陰

吳茂雲堅持自己的想法

就像當初從學木雕轉去學壽山石雕刻一樣

腳步格外堅定

人不能只停留著一個階段上

應該每天進步一點點

唯有主動跳出自己的舒適區

方能一遇風雲便化龍

吳茂雲在無數個深夜輾轉思量後

吳茂雲帶著「中華雲升玉藝」來到蘇州光福鎮

光福自古便是雕刻之鄉,手藝人眾多

手藝人之間相互提攜,蔚然成風

可以說是手藝人的福地

吳茂雲:做手藝人不難,難的是耐得住光陰

吳茂雲嘗試將福建工藝與蘇工融合

從大擺件雕刻轉為小件雕刻

漸漸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

兼顧傳統與創新

既豪邁也有柔情

吳茂雲:做手藝人不難,難的是耐得住光陰

其實大擺件雕刻比小件雕刻對工藝的要求更高

既要有宏觀思維又要有微觀技術

題材包羅萬象,花鳥魚蟲、人物造像……

沒有數年積澱,很難掌握

吳茂雲是花了時間和心思學習蘇工的

他經常外出採訪,從蘇州古建築獲取靈感

累積素材,再進行設計創作

他唯一的愛好是釣魚

休息時帶著漁具去湖邊

望著波光粼粼的水面

腦海中無時無刻琢磨著設計

他很少考慮經濟成本和效益問題

說起他的作品

必須要提到作品《百子吉祥如意》

起初這是一塊難得的整料

別人建議他切割成小料

做些好做暢銷的產品,收益更高

他沒有采納這個建議

吳茂雲:做手藝人不難,難的是耐得住光陰

最終跟自己的傳承人吳正森一起

設計了《百子吉祥如意》

作品雕刻了100個童子

神態、形態各有不同

他們揚旗、吶喊、敲鑼、打鼓……

還融入了人參、如意、生肖等吉祥元素

寓意著富貴、吉祥和美滿

整件作品從設計到完成

花了整整10年時間

一直慢慢做,沒有急功近利

考慮的全是工藝本身

每一處細節都是心血

因為人生沒有幾個十年可以浪費

吳茂雲:做手藝人不難,難的是耐得住光陰

用吳茂雲的話說

「作為手藝人,需要執著一點

下笨功夫,才能對得起時光」

只要用心

時光也會對得起自己

這句話說起來簡單

做到的人寥寥無幾

自05年來蘇至今

「中華雲升玉藝」已經開了3家直營店

品牌被廣為認可

他的作品年年獲獎

吳茂雲:做手藝人不難,難的是耐得住光陰

(吳茂雲與吳正森)

對一個手藝人來說

最好的褒獎

就是作品被認可和喜歡

吳茂雲很少拋頭露面宣傳自己

整天在工作室裡忙碌

他覺得手藝人應該用作品說話

才會立得住,走得遠

他也是這麼做的

學藝8年

一件作品做10年

把自己的情感、虔誠注入作品

能抵住悠悠歲月

始終不忘初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