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華:「託兒」大行其道,重塑價值信仰是關鍵

隨著市場的不斷繁榮,街頭巷尾冒出了這麼一種人:他們操著那張能讓石頭變黃金的嘴,冷不丁的讓消費者們陷入早已設好的陷阱之中,讓消費者們既憤慨又無奈,人們將其稱為:“托兒”。如今,各行各業充斥著形形色色的“托兒”,如“房託”、“醫托”、“婚託”等等,而相關場所受其帶來的人氣,真正的消費者絡繹不絕,這些託們托起的“經濟體量”相當“可觀”。(7月8日《工人日報》)。

國人向來喜愛圍觀湊熱鬧,街頭巷尾,尚若出現了什麼稀罕事甚至是有人盯著地面若有所思,都會引來諸多“好事”路人駐足圍觀一探究竟,特別是消費心理方面,表現的從眾心態就更為突出,無論超市、門店還是路邊小攤,越是門庭若市,走過路過之人大多都會停下腳步,即便是晚上去吃大排檔,往往也會選擇食客多的攤位,而對於“無人問津”的排檔,潛意識裡就會認為“肯定飯菜質量有問題”。某些商家正是摸準了大多數人的這種心理和深諳“人氣就是效益”的商業規則。

從記者採訪幾位曾有過當“托兒”經歷者的表述中不難看出,商家除了動員員工找來自己親戚朋友冒充消費顧客排隊“照顧生意”之外,大部分“托兒”都是從路人中按年齡需要隨機選擇,只要商家肯出每人幾十元費用甚至一瓶飲料,路人幾乎沒有誰會拒絕為商家當“托兒”,尤其是不少高校學生以及不少閒來無事的大叔大媽,他們明知道當“托兒”是在騙人,甚至打心眼裡厭惡各種“托兒”,然為了多賺幾十元甚至一瓶免費飲料,非但不會拒絕,反而本著“閒著也是閒著”,“吃著喝著還拿著”態度積極參與其中,特別是在線上為商家刷帖當“托兒”的水軍中,在校大學生往往還是“主力隊伍”。

按說,既然都知道給商家當“托兒”是在欺騙消費,尤其是當“婚託”“醫托”等,更是坑人匪淺,很多人甚至不乏上過各種“托兒”的當。面對一些商家出錢請自己當“托兒”,理應很排斥和拒絕才是,但事實上恰恰相反,只要得知商家花錢請“託”,無論線上線下,總有人趨之若鶩甚至還會為掙到了“巧錢”而樂此不彼。可以說市場中的各種“托兒”,基本沒有固定的人選,昨天還上過某各商家托兒的當,今天可能因為幾十元佣金,立刻搖身一變自己也成了一個“托兒”。

各種“托兒”大行其道,背後折射的是我們社會價值觀信仰的缺失,說白了,是金錢至上帶來唯利是圖的大行其道。很多人心裡雖然有明確的是非觀念和道德標準,但在遇到哪怕微不足道的金錢利益面前,僅存的是非觀念和道德標準便轟然坍塌,再加上抱有“法不責眾”的僥倖和“大家都這樣”的從眾心理,只要能賺錢、賺巧錢,“不犯罪”也就成了不少人信奉的價值“底線”。

應當說,對於形形色色的“托兒”,僅靠制度嚴管甚至打擊,非但只是“治標不治本”,要徹底杜絕也幾乎是不可能,關鍵還是要重塑價值信仰。社會只要有堅定正確的價值信仰,在利益面前人們就會“三思而後行”。毋庸置疑,包括形形色色的“托兒”在內,現實社會普遍存在的價值信仰扭曲缺失,已經成了很多問題形成的根源,價值信仰缺失讓整個社會的行為底線一再降低,不少人一邊深受亂象之害,一邊又為某些蠅頭小利而去欺騙甚至坑害他人制造亂象,重塑價值信仰雖不是一朝一夕,然正如我們的中醫養生一樣,堅持下去換來的必定是可以抵禦百病侵蝕的健康身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