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故事:猛人歐陽修一生爲何緋聞纏身?細數其經典詞作

宋詞故事:猛人歐陽修一生為何緋聞纏身?細數其經典詞作

英雄無畏!猛人歐陽修的曠達人生

我們知道歐陽修,大多是從高中語文“熟讀並背誦”的《醉翁亭記》開始,“環滁皆山也”。

許多人對他的印象,是一個開朗的、豁達的老酒鬼。

但歐陽修本人,遠比教材上告訴我們的“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古文運動代表”更牛。

——他編纂的《集古錄》,蒐集了周代至隋唐的金石文物上千,開闢了“金石學”一門學科,是今存最早的金石學著作。

——他參與修訂《新唐書》250卷,還自撰了《新五代史》,堪稱一代史學大家。

——他以書法著稱,朱熹怒贊他的字“如其為人,外若優遊,中實剛勁”。

——他甚至還是個植物學家!將洛陽牡丹的栽培歷史、種植技術、品種、花期以及賞花習俗等作了詳盡的考察和總結,撰寫了《洛陽牡丹記》一書是歷史上第一部具有重要學術價值的牡丹專著。

才華橫溢不難,難的,是將每一樣才華都玩成專家。這點,歐陽修做到了。

宋詞故事:猛人歐陽修一生為何緋聞纏身?細數其經典詞作

和范仲淹一樣,他年僅兩三歲便失去了父親。孤兒寡母從四川千里迢迢來到湖北隨州,投奔了歐陽修的叔叔。叔叔家也不是很富裕,母親只能用蘆葦稈在沙地上教小歐陽修認字。但,天資聰穎的歐陽修很早就展現出學霸的潛質:他向有錢的富戶借書來抄,還沒抄完,已能背誦;他作詩賦文,文筆老辣得有如成年人;十歲那年讀到韓愈的《昌黎先生文集》,愛不釋手,多年後,他繼承韓愈遺願,發起了北宋古文運動!

叔叔老淚縱橫,對歐陽修的母親說,“嫂子,你不必擔心家貧子幼,這個孩子將來一定會名聞天下的。”

在經歷了兩次意外落榜後,1029年-1030年,23歲的歐陽修連中三元——監元、解元和省元。殿試時,歐陽修的才華震動了主考官晏殊,他極為欣賞這個青年,卻並未將他取為狀元——性格圓融、深諳中庸之道的晏殊,看到這位四川籍才子眼中的不羈與鋒芒,擔憂他進入官場後會招惹是非,於是故意“挫”他一下,促其成才。

宋詞故事:猛人歐陽修一生為何緋聞纏身?細數其經典詞作

二甲進士及第的歐陽修,迎來了洞房花燭夜。宋代有“榜下擇婿”的風俗,剛一發榜,歐陽修便成為翰林學士胥偃的女婿。

如果說,之前的歐陽修有著典型勵志的青少年,那麼從這一刻開始,他步入了富養的生涯。

新婚不久,歐陽修就辭別家人,到洛陽去做官。領導是一位著名的前朝貴族,末代吳越王錢俶的兒子錢惟演。宋朝厚待吳越貴族,《百家姓》開頭就是“趙錢孫李”,“趙”是宋朝皇帝的姓,“錢”就是吳越王族的姓,緊跟在皇帝后面。再加上個人的努力,錢惟演在北宋政壇佔據著顯赫的地位。

錢惟演對歐陽修這樣的青年才俊非常好,簡直是把他們“供”起來,根本不讓他們接觸瑣碎的雜務。

一次,歐陽修和年輕的同僚到嵩山遊玩,傍晚下起了雪。忽然,錢惟演的使者趕到了,帶來優秀的廚子和歌妓,並傳錢惟演的話說:“府裡沒什麼事,你們不用急著回來,好好地在嵩山賞雪吧。”簡直有《紅樓夢》中賈母溺愛孫輩的神韻。

北宋文壇流行的,仍是六朝駢文,華麗空洞。歐陽修們能考上進士,也拼的是駢文。但經濟的輕鬆、時間的自由、上司的支持,讓這幫青年才俊們得以自由發揮。於是,以歐陽修為首,才子們接過韓愈的“槍”,開始了華麗的古文復興運動。

後來,古文創作在宋代繁盛一時,留下不少千古名篇,不可不說是錢惟演的功德。

宋詞故事:猛人歐陽修一生為何緋聞纏身?細數其經典詞作

在洛陽的生活,不僅奠定了歐陽修一生的文學基礎,更成為他生命中最美好的回憶。後來他被貶官的時候,還深情地寫道:“曾是洛陽花下客,野芳雖晚不須嗟。”雖然我現在被貶到窮鄉僻壤,在春天都看不見花,但我曾經在洛陽享受過那樣絢爛的青春,這一生還有什麼不能承受呢?

洛陽任滿後,28歲的歐陽修回京做了館閣校勘,參與編修《崇文總目》。他在京中繼續把“座上客常滿,樽中酒不空”當成座右銘。

不過,此時的歐陽修,畢竟不再是那個享受青春的少年,他開始擔負起社會責任。當時,北宋王朝積貧積弱的弊病開始顯現,貧富差距拉大,社會矛盾日益突出。為此,與歐陽修交往頗深的范仲淹著手呼籲改革,最終,改革冒犯了既得利益者,受到了打擊,歐陽修作為范仲淹一派也受牽連,被貶為夷陵(今湖北宜昌)縣令。

幾十年後,歐陽修被朝廷起用,成為革新派干將,參與新政。但在守舊派的阻撓下,新政又遭失敗,這一次,歐陽修被貶為滁州太守。

宋詞故事:猛人歐陽修一生為何緋聞纏身?細數其經典詞作

被貶,於任何人都是抑鬱之事。晚年進入官場的柳永被貶到哪抱怨到哪,又想家又想情人。范仲淹則會以詩詞寄託自己的傲然鐵骨、愛國忠心。

可歐陽修似乎根本沒當一回事。在滁州,他以輕鬆慵懶的態度治政,百姓反而安居樂業。閒下來,他便令下屬在官衙四周種滿花木,該公文上還寫了一首詩:“淺紅深白宜相間,先後仍須次第栽。我欲四時攜酒去,莫教一日不花開。”嚴肅的政府機關,被他弄得花團錦簇,蜂來蝶往,他坐在裡面,樂陶陶地端著只酒杯。不朽名篇《醉翁亭記》,便在此時寫就。

三年後,歐陽修調到揚州做太守。“腰纏十萬貫,騎鶴下揚州”,這是天堂般的地方。他甚是快活,選地勢最高處,建了座壯麗的平山堂,眼底可望盡江南群山。

宋詞故事:猛人歐陽修一生為何緋聞纏身?細數其經典詞作

夏天,夜半涼氣一至,歐陽修便攜一大幫朋友來了。他預先派人到湖裡採來千朵荷花,分插在百餘隻花盂裡,安置在座位之間。陪侍的歌妓摘一朵下來,於客人之間傳送,每人摘一片花瓣,摘到最後一片的客人就要飲酒賦詩,一直喝到月沉星落,露水浸溼衣裳才散。

他是個一派天真爛漫的人,愛情詞也好,散文也好,都寫得坦坦蕩蕩,不落俗套。這樣人寫的歌詞,漸漸就在社會上流行開來。

據說,北宋所有的歌妓,都會唱歐陽修的詞。而等到歐陽修出使遼國時,接待官員請來一位異族歌妓助興,那女郎一開口,竟然唱的也全是歐詞!

他也是個見義勇為的人,晏殊一片苦心想糾偏過來的“鋒芒”,從未因一貶再貶而收斂,“雖機阱在前,觸發之不顧”。他一直被人用各種奇怪的理由攻擊,最常見的是私生活問題,有一次竟被誣告與自己侄女通姦亂倫……後來被證實純屬誣告,這緋聞卻流傳至今。

宋詞故事:猛人歐陽修一生為何緋聞纏身?細數其經典詞作

1054年,已經在京做了高官的歐陽修,又遭受誣陷被貶。命令剛剛下達,仁宗皇帝就後悔了,等歐陽修上朝辭行的時候,皇帝親口挽留說:“別去同州了,留下來修《唐書》吧。”就這樣,作為後世唐代官方史書標杆的《新唐書》橫空出世!

1057年,已屆知天命之年的歐陽修做了禮部貢舉的主考官。批閱試卷時,歐陽修看到了一份完美的答卷。那篇文章語言流暢,說理透徹。他懷疑是自己學生曾鞏的,總要避嫌一下,於是取為第二,可是發榜後,他發現這卷子竟然出自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年輕人之手——蘇軾!

他欣喜若狂,那時的他已被尊為文壇領袖,“天下翕然師尊之”。可是高興得手舞足蹈之餘,他又“嚇”了一身汗,“讀蘇軾書,不覺汗出,快哉,快哉!老夫當避此人,放他出一頭之地,可喜,可喜!”

宋詞故事:猛人歐陽修一生為何緋聞纏身?細數其經典詞作

他親自給蘇軾寫信,獎掖有加,又極力向朝廷舉薦這位年輕人,在蘇軾一再陷入官場陷害時,他不遺餘力地拯救。晚年,他甚至將文壇託付給蘇軾。蘇軾沒有辜負他的期望,成為一代文學宗師。

就像錢惟演愛護他一樣,他愛護了許多年輕後生,還自己掏錢資助那些貧寒學子讀書、趕考。出自他門下或經他舉薦的,是一個個大宋史上星光璀璨的名字:包拯、文彥博、司馬光、蘇軾、蘇轍、曾鞏、張載、程顥、呂惠卿……

晚年的歐陽修,因為反對王安石變法,辭了職,到了潁州。沒了公務,他過得更加自如,揀出自己年輕時寫的文章來逐篇修改。第三任妻子(前兩任夫人均病逝,且歐陽修與三任妻子都甚為恩愛)薛夫人心疼,規勸他,“這麼大歲數了,還費這個心。難道還是小孩子,怕先生罵你嗎?”他笑著回答:“不怕先生罵,卻怕後生笑。”

1072年,65歲的歐陽修在家中安詳地去世了,死後被諡為“文忠公”。

宋詞故事:猛人歐陽修一生為何緋聞纏身?細數其經典詞作

他的一生,豐盈得像是他熱愛的洛陽牡丹,層層疊疊、花團錦簇。可他的境遇,並不是富貴優遊的平順。他只是懷著對這個人世間熱烈的愛,在最險峻的環境中,也將生命的每一瞬都舒展成一片豐美的花瓣。青春的熱情與銳利,從未從他的生命中褪卻。

世界上最大的英雄主義,是看透了生活的真面目,卻仍然熱愛生活。

歐陽修詞作欣賞

採桑子

群芳過後西湖好,狼藉殘紅。

飛絮濛濛。垂柳闌干盡日風。

笙歌散盡遊人去,始覺春空。

垂下簾櫳。雙燕歸來細雨中。

宋詞故事:猛人歐陽修一生為何緋聞纏身?細數其經典詞作

宋詞故事:此西湖非彼西湖

歐陽修晚年退隱閒居,曾寫過一組共十首關於西湖的《採桑子》,這是第四首。但是讀者不要誤讀,詞中所提的西湖並非杭州西湖,而是潁州西湖。

歐陽修曾於宋仁宗皇佑年間先後任揚州、潁州太守時,就覺得揚州西湖之美不如潁州西湖,又感潁州當地民風淳厚,景色物產俱佳,便有終老此地的意思。後來得償所願,便把22年前自己任潁州太守時寫的關於西湖的詞整理成《採桑子》,並加上一段《西湖念語》的按語,表達他歷經風雨後退隱的安閒恬淡心境:

昔者王子猷之愛竹,造門不問於主人;陶淵明之臥輿,遇酒便留於道上。況西湖之勝概,擅東潁之佳名。雖美景良辰,固多於高會;而清風明月,幸屬於閒人。並遊或結於良朋,乘勝有時而獨往。鳴蛙暫聽,安問屬官而屬私;曲水臨流,自可一觴而一詠。至歡然而會意,亦傍若於無人。乃知偶來常勝於特來,前言可信;所有雖非於己有,其得己多。因翻舊闋之辭,寓以新聲之調,敢陳薄伎,聊佐清歡。

宋詞故事:猛人歐陽修一生為何緋聞纏身?細數其經典詞作

蝶戀花

庭院深深深幾許?

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

玉勒雕鞍遊冶處。樓高不見章臺路。

雨橫(hèng)風狂三月暮。

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

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

宋詞故事:猛人歐陽修一生為何緋聞纏身?細數其經典詞作

宋詞故事:豔詞引來的“帷簿不修”

這首詞描寫閨中少婦的傷春之情,對少婦的心理刻畫尤其寫意傳神。然而,詞作者歐陽修的這些豔詞也給他引來了禍端。

歐陽修秉性耿直,在朝中結怨甚多。恰好歐陽修老婆的堂弟薛宗孺犯了事,受到彈劾,這傢伙本來希望歐陽修能在皇上面前美言幾句,為他開脫,沒想到歐陽修卻上書要求及時處理。薛宗孺大為光火,就造謠說歐陽修與其兒媳有染,這不,詞裡說的不正是少婦麼。

這種緋聞立即引發了轟動效應,政敵們藉此攻擊他有生活作風問題,硬說他的豔詞“詞為心聲”,誣他“帷簿不修”。雖然最後查清純屬謠言,但歐陽修也被弄得窩火不已、心灰意冷,一再申請退休。

臨江仙

柳外輕雷池上雨,雨聲滴碎荷聲。

小樓西角斷虹明。

闌干倚處,待得月華生。

燕子飛來窺畫棟,玉鉤垂下簾旌。

涼波不動簟(diàn)紋平。

水精雙枕,傍有墮釵橫。

宋詞故事:猛人歐陽修一生為何緋聞纏身?細數其經典詞作

宋詞故事:小詞換金釵

歐陽修曾在洛陽留守錢惟演幕下任職,雖只是小推官一枚,但其詩文已備受推崇,粉絲無數。

據說,這時他正與一位歌姬很是要好。一天,錢長官舉行宴會,屬下眾官都要參加,歌姬們更是必須按時到場歌舞助興。

沒想到眾人都準時前來了,唯有歐陽修與那位歌姬過了好久才姍姍來遲。老錢便責備這位歌姬:“為何遲到啊?”歌妓解釋說:“天太熱中暑了,在涼堂睡覺,醒來時發現金釵不見了,找了好久所以來晚了。”

老錢知道她和歐陽修關係不一般,便開玩笑說:“如果能請歐陽推官為你寫一首詞,我就補償你一支金釵又何妨。”歐陽修當然義不容辭,馬上即興賦了這首《臨江仙》,賓客們都為歐陽修的才情鼓掌叫好。於是,老錢同志真的賞了這歌姬一支金釵。

宋詞故事:猛人歐陽修一生為何緋聞纏身?細數其經典詞作

踏莎行

候館梅殘,溪橋柳細,草薰風暖搖徵轡。

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

寸寸柔腸,盈盈粉淚,樓高莫近危欄倚。

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王和尚解詞

這是一首寫離情的佳作。在抒寫遊子思鄉的同時,聯想到閨中人相憶念的情景,寫出了兩地相思之情。上片寫馬上徵人。以景為主,融情於景;下片寫閨中思婦。以抒情為主,情寓景中。構成了清麗纏綿的意境。這首詞表現出歐詞深婉的風格,是其具有代表性的一首。

宋詞故事:猛人歐陽修一生為何緋聞纏身?細數其經典詞作

李攀龍《草堂詩餘雋》:春水寫愁,春山騁望,極切極婉。

王世貞《藝苑卮言》:“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此淡語之有情者也。

俞陛雲《唐五代兩宋詞選釋》:唐宋人詩詞中,送別懷人者,或從居者著想,或從行者著想,能言情婉縶,便稱佳搆。此詞則兩面兼寫。前半首言徵人駐馬回頭,愈行愈遠,如春水迢迢,卻望長亭,已隔萬重雲樹。後半首為送行者設想,倚闌凝睇,心倒腸回,望青山無際,遙想斜日鞭絲,當已出青山之外,如鴛鴦之煙島分飛,互相回首也。以章法論,“候館”、“溪橋”言行人所經歷;“柔腸”、“粉淚”言思婦之傷懷,情同而境判,前後闋之章法井然。

唐圭璋《唐宋詞簡釋》:此首,上片寫行人憶家,下片寫閨人憶外。

宋詞故事:猛人歐陽修一生為何緋聞纏身?細數其經典詞作

浪淘沙令

把酒祝東風,且共從容。

垂楊紫陌洛城東。

總是當時攜手處,遊遍芳叢。

聚散苦匆匆,此恨無窮。

今年花勝去年紅。

可惜明年花更好,知與誰同?

古人評註

此詞為明道元年(1032)春,歐公與友人梅堯臣在洛陽城東舊地重遊有感而作,詞中傷時惜別,抒發了人生聚散無常的感嘆。

此詞筆致疏放,婉麗雋永,近人俞陛雲稱它“因惜花而懷友,前歡寂寂,後會悠悠,至情語以一氣揮寫,可謂深情如水,行氣如虹矣。”

宋詞故事:猛人歐陽修一生為何緋聞纏身?細數其經典詞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