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石投資者是蜜糖還是毒藥?

作為香港獨特的基石投資者制度,是從2005年開始的。本意是想通過基石投資者的引進,增加市場對公司的基本面、盈利模式、發展前景的肯定,給投資者帶來更多的信心,猶如IPO的一個穩定劑。簡單的說,就是告訴市場,連這麼牛的人物都參投了,這公司值得信任。

但是,過去過去四五年來,基石投資在項目中的比例越來越高,不僅顯示了背後市況的疲態,也讓市場投資者掉入了基石投資者陷阱裡。一方面,基石比例太高,在鎖定期間會影響到市場上股票的交投量,造成所謂的“殭屍股”。另一方面,基石投資者大部分是互相“幫襯”的兄弟,以“折價”入股,並不介意定價過高,造成穩定期後股價迅速下跌。還有就是,解禁期一到就獲利了結的,雖然情有可原,但也暗含著該公司未來的投資回報有限。

引入基石投資者增加市場信心

基石投資者是指企業IPO時在公募之前作為戰略投資者申購公司股票的機構投資者這,主要是以銀行、保險公司、對沖基金、主權財富基金、養老金等為主的大型機構投資者這、大型企業集團以及知名富豪或其所屬企業。

基石投資者類似於內地的機構投資者,按IPO發行價格購買預先約定數量的股票,並接受6-12月的鎖定期。

基石投資者的引進,實際上是對公司的基本面、盈利模式、發展前景的肯定,給市場帶來了很大的信心,猶如IPO的一個穩定劑。

同時,基石投資者不能重複進行申購,特別關鍵的是基石投資者要在公司的招股書中披露,需要公開一些相關消息。

從基石投資者的發展來看,從2005年在香港IPO市場引進,是國企在香港上市時,大家對國企的情況不太瞭解,對國企的管理、盈利模式和公司治理不是特別的放心,有一定的顧慮,香港便引進了基石投資者。目前,引進基石投資者的做法在亞洲已經非常的流行,特別是在香港上市的公司。

基石投資者是一把雙刃劍

在大市波動的時候,企業會急於“消除”發行中的風險,會讓許多基石投資者一起參與進來,基石投資者可以保證一定數量的基礎認購,保證發行順利完成,在市場波動中起到了很好的穩定作用。

過去過去四五年來,基石投資在項目中的比例越來越高。在如今的港股市場,基石投資比例在50%-60%已經非常普遍,達到70%也不足為奇,甚至還有出現逾90%的情況。

但是,這樣也會存在一些弊端。

大量基石投資者的存在也就顯示了背後市況的疲態。

同時,基石比例太高,在鎖定期間會影響到市場上股票的交投量,造成所謂的“殭屍股”。如:2016年9月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在香港交易所IPO,其基石投資比例佔當天發行股份的76.77%,在市場上流通的比例只有不到24%。因此,在郵儲銀行上市後,連續出現了“織布機”式的分時走勢圖。

基石投資者是蜜糖還是毒藥?

同時,由於所謂的基石投資者大部分是互相“幫襯”的兄弟,甚至是集團公司自己人,並不介意IPO定價過高,因此在價格穩定期後便迅速下跌,即所謂的“上市跌一半”。如雷蛇發行價為3.88港元,2017年7月13日最新報價1.79港元,累計跌幅超50%。

此外,基石投資者對上市公司的背書效應可以引起投資者對公司的信心,上市公司為了順利上市會邀請基石投資者“折價”認購股份。同時,公司在IPO之前就會和基石投資者簽訂協定,保證基石投資者獲得協議的股份數量。

不過,獲得低價股份的基石投資者一般要在公司上市6~12個月後方可獲利離場。但是一到解禁日就遭基石投資者迫不及待進行拋售的上市公司,也會引發投資者對該上市公司的擔憂,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美圖公司。

美圖公司(01357)自提交IPO以來就備受爭議,坐擁海量用戶卻連年虧損,被描述為“流血上市”。不過,在互聯網生態變化速度越來越快的時代,不少投資者仍抱著有用戶就有希望的心態。但是,美圖依舊沒有實現盈利。

2017年6月15日,美圖上市滿6個月,迎來了上市之後的首個解禁日。當日早盤,美圖出現兩筆超大額的協議成交:9:02和9:05分別成交了6599萬股、3446萬股,合計協議成交逾1億股,成交價8.5港元,成交金額達到8.54億港元,佔全天成交量的49%。9:20盤前集合競價成交65.7萬股,成交額為584.7萬港元,拋盤方毫無疑問來自原始股東和基石投資者。毫無意外,當日美圖一路走跌,一度跌穿發售價8.5港元。

基石投資者是蜜糖還是毒藥?

此後,美圖股價留給市場的想象空間越來越小,走勢掙扎。截至2018年7月13日,最新報價為6.43港元,較發行價8.5港元低24%。

誰會是下一個遭基石投資者出逃的次新股?

基石投資者類有6-12月的鎖定期,智通財經統計了2017年7月13日-2018年1月15日之間有引入基石投資者的新上市公司一共有15家。

基石投資者是蜜糖還是毒藥?

據智通財經APP瞭解,這15家公司已經到達解禁期,但暫未發現有基石投資者出逃,這樣意味基石投資者依舊看好這些企業的發展。

目前港股剛剛經歷完“五窮六絕”,恆生指數在7月5日低見27830.75點後出現調整磨底的走勢。

興業證券全球首席策略分析師張憶東表示,至暗時刻的反擊戰,即港股三季度的反彈行情有望展開。

首先,貿易戰恐慌情緒開始鈍化。

第二,國內去槓桿的基調微調,穩定基本面預期。

第三,美元指數盤整,新興市場獲喘息之機。

那麼在港股即將上演反彈的時候,如果有公司出現基石投資者的離場,也可以理解為這家公司的發展出現了拐點,投資者需要提高警惕,甚至做出離場的行動。

基石投資者是蜜糖還是毒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