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垫江:一朵花的传奇演绎

示范|垫江:一朵花的传奇演绎

“筑梦康养垫江,相约牡丹故里”,第十九届牡丹文化节开幕式。

千年古韵长,牡丹领群芳,康养奇福地,新城如日昕。

垫江牡丹花美香溢,与这座城市的生长脉络密切交织。在刚刚落幕的“相约牡丹故里,筑梦康养垫江”为主题的第十九届垫江牡丹文化节,《中国新歌声》试听会、重庆旅游综艺节目《说走就走》、大学生欢乐彩花跑、垫江“牡丹仙子”选拔大赛、本土原创音乐展演、商品展销暨美食文化活动、盆景艺术展暨精品兰花艺术展等21项活动精彩上演,极大地丰富和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以花为媒,文化搭台,垫江唱了一出经济大戏!数据显示,牡丹文化节期间,牡丹樱花世界、乐天花谷、太平牡丹园、华夏牡丹园等县内主要景点接待游客192万人次,同比增长26.8%,实现旅游总收入13.81亿元,同比增长30.2%。特别是2018年重庆春季旅游启动仪式在垫江牡丹樱花世界举行,极大地提升了垫江县乡村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全域旅游:一步一景,乐山乐水

示范|垫江:一朵花的传奇演绎

垫江太平牡丹园

在5月16日举行的重庆市旅游发展大会上,市委书记陈敏尔强调,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要求,全力打造重庆旅游业发展升级版,建设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把重庆旅游搞得红红火火,唱响“山水之城•美丽之地”,让八方游客在重庆“行千里•致广大”,真正实现旅游让人民生活更美好。

着力打造垫江旅游业发展升级版,加快建设重庆休闲旅游目的地。垫江县定位准确,目标明晰,正启动编制全域旅游总体规划,垫江牡丹花海景区、牡丹樱花世界(二期)、中华太极养生园修建性详规,迎风湖生态旅游度假区总规,卧龙盐浴康养旅游度假区、明月山牡丹康养温泉小镇等重点旅游项目专项规划的工作,为拓展旅游版图谋篇布局。如何升级?

旅游业是典型的“注意力经济”,需要不断制造新热点、新话题,才能始终保持新鲜感、回味感,保持永久的吸引力—垫江牡丹文化节就是这样一步棋,让写在纸上的雄心壮志落地,以花为媒聚人气,以节造势扩影响,花托节,节造势,全方位展现垫江旅游。

这一花一节,县城各星级饭店及商务宾馆入住率平均达到95%以上,出现“一房难订”的现象。也为城区商贸业、餐饮业和零售业带来更多客流,直接拉动城区消费,其营业销售收入均比节前有大幅增长,节庆活动有力促进和带动了县域旅游经济大发展。

细心的人注意到,小到一个节庆,大到整个城市,垫江县可游可玩的地方很多,一步一景,全域开花,山水牡丹、传统农耕等文化元素都融入到城市建设中,形成花城相融的“牡丹文化”、美食美景的“生态休闲文化”,城市品位随着旅游发展而提升,随处体现“牡丹故里•康养垫江”的文化内涵,2017年荣获“中国石磨豆花美食之乡”品牌。

今年以来,垫江县坚持以旅游拳头产品打造和精品旅游线路为重点,狠抓牡丹樱花世界、垫江牡丹花海、中华太极养生园等重点景区带动全县乡村旅游项目建设。1—4月,全县旅游在建项目47个,旅游投入10.2亿元。

目前,全县正由单一的景区旅游向开放的全域旅游转变,以旅游拳头产品打造和精品旅游线路为重点,在原有旅游产业基础上,创立特色鲜明的“牡丹景区旅游+四季体验旅游+广阔乡村旅游”的发展格局,让幅员垫江1500多平方公里的山水风光都是客人休闲观光和乐山乐水的旅游目的地。

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地加大对外宣传营销力度,垫江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高,媒介宣传覆盖广泛,节会展会彰显形象,旅游宣传本地氛围浓,县外声音强。

全季旅游:旺季过热,淡季也要热

示范|垫江:一朵花的传奇演绎

牡丹樱花世界

淡季太“冷”、旺季过“热”是旅游业最大的难题。季节性的局限普遍存在,其中观光游、乡村游表现尤其明显。如何突破季节局限,打造全季旅游目的地,是旅游产业“决胜千里”的关键。

在推动旅游发展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垫江县想出了自己的方法缩短“空窗期”:开创“一花带百花,一节带多节”的旅游节会发展模式,相继举办李花乡村旅游节、冬季牡丹展、郁金香节、夏季荷花节、啤酒节、咂酒文化节,秋季菊展、龙溪河垂钓节等节庆活动,初步形成秀美的山水牡丹、雪白的五洞李花、绚丽的乐天花谷等特色独具的生态旅游景区,呈现出“一花引来百花开,一节引领四季歌,带动全域旅游大发展”的格局。于垫江而言,“一山牡丹红,百里米粮仓,千年耕读史、满城豆花香”是最好的诠释。

然而全季花开并不等同于全季旅游,垫江虽是西部花都、牡丹之乡,赏花游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其旅游主力军,从最开始的牡丹花“一枝独秀”到后来李花、荷花、樱花、油菜花等“百花争艳”,垫江的赏花游虽然越发蓬勃发展,但因赏花游存在花期短、可复制性强、同质化竞争激烈等问题,垫江旅游发展的格局一直受限。春季旅游太热,其余季节太淡。如何破局?垫江县盯上了康养旅游这块“蛋糕”。

要让游客留下来,实现过境游向过夜游的转变,发展康养旅游是关键。地处川渝两地交界和万州、涪陵、长寿三区之间的垫江,不仅仅是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县、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全国优质水稻制种基地县;垫江境内天然气、盐卤资源丰富;盛产丹皮、半夏、五味子等名贵中药材,素有“丹皮之乡”“巴国粮仓”美称;更是国家中医药示范县,拥有2家国家级“三甲”医院;垫江是“千年古县,牡丹之乡”,生态康养资源十分丰富,以观花赏景和瓜果采摘为代表的“五花五园”养眼产业争奇斗艳;以纳凉避暑、温泉养生为代表的“两山福地”养心产业蓄势待发;以中药材种植和康体保健为支撑的新兴养生业态快速崛起,中华仙草园、恒建太极康养城、太极养生园项目纷纷落地,建成市级中医研学旅游基地、现代理疗度假基地、休闲度假康养基地。

垫江县以沉淀千年的牡丹名片,加上周末旅游的区位优势,瞄准越来越大的康养旅游市场,以期让游客在垫江养眼养心养生,这样既整合了垫江的旅游资源,丰富旅游形态,提升旅游形象,又通过壮大旅游格局助推全县产业融合发展。

在推进全季旅游的过程中,为了保证旅游品质,垫江县严格规范旅游市场管理及市场整治工作,开展利剑行动,1—5月共出动检查91人次,检查旅游企业45家次。对发现的问题督促旅游企业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全方位保驾护航旅游成果。

全业旅游:共同发力,全面融合

示范|垫江:一朵花的传奇演绎

牡丹文化节带来游客增多,旅游收入增加。 摄影/向晓秋

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整个城市面貌都因此不同,很多改变始于旅游但不止于旅游,旅游产业的繁荣顺势影响到垫江县内各个产业,以文化穿线,形成文城、文旅、农旅、商旅全面融合的局面。

一荣俱荣,全业开花。

具体而言,文城融合,规划建成牡丹文化城,将牡丹文化元素植入城市建设之中,城市雕塑、道路设置、桥梁街道、宾馆酒店、广场公园、路标路灯等,都有牡丹之名、牡丹之形、牡丹之韵,让牡丹文化浸润在城市的文化形象和灵魂之中。

文旅融合,“牡丹人家”星级农家乐项目规划建设中,将角雕、竹编、咂酒、春牛舞等非遗文化植入项目中,同时注重“一家一品”,从不同侧面开发文旅融合项目,不但把特色文化项目引入牡丹生态园等旅游景区之中,还计划创作更多与之相关的艺术精品,让它成为牡丹文化高扬的龙头。

农旅融合,垫江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兴建星罗棋布的星级农家乐,让农村成为文化旅游的生长空间,让农业成为文化旅游的观光产业,让农民成为文化旅游的参与者、建设者和受惠者,让文化旅游成为解决“三农问题”新的突破点和增长点。

商旅融合,把商业布点和耕读文化、美食文化、民俗文化的产业开发结合起来,做大做强垫江特色品牌。发展壮大角雕、竹编、咂酒等系列非遗手工艺品及地方传统美食,有序实施“中国石磨豆花美食之乡”规范化建设,实现品牌化、标准化,促进产业与文化融合发展,用文化形象创造经济效益。

全业旅游格局进一步振兴乡村旅游,进而振兴乡村经济,当地老百姓成为了最大受益者,富了脑袋鼓起口袋,这碗旅游饭越吃越香。

64岁的程运连是澄溪镇通集村7社的村民,家境经济情况一般。“自2015年华夏牡丹园开始建设起,我就长期在这里务工,从事除草、施肥等工作,每月的务工收入加上土地流转费、退耕还林补贴,现在家里每年收入多了7000元左右。而且工作地点离家近,还能兼顾家庭和自家的一亩三分地。”说到现在的工作,程运连脸上满是幸福的笑容。

除了在华夏牡丹园务工,不少当地村民还开办了农家乐,通集8社村民杨传友就是在2016年华夏牡丹园开园前夕办农家乐。他借助离牡丹园较近、交通条件便利的优势,对自家的住房实施了改造,他房屋周边原来有桃树、李树、梨树,于是又栽种了牡丹花、修建了休闲观光亭,种绿色蔬菜……因农家风味较浓、周边环境较优美,每逢牡丹节时,前来杨传友农家乐的游客络绎不绝。3年来,农家乐为杨传友增收10万元以上。

旅游业的发展给老百姓带来了看得到、摸得着的幸福感,接下来在加快建设重庆休闲旅游目的地的路上,垫江县将会继续把乡村旅游和休闲度假旅游作为发展重点,实现垫江旅游由“过路游”向“过夜游”转变、由农旅结合向多旅融合转变、由弱小产业向支柱产业转变,全面提升旅游产业发展水平,打造精品旅游品牌,预计到2021年建成1个5A景区,2个以上4A景区,3个以上3A景区;将实现旅游客总量达50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5亿元,占全县经济总量的5%以上,使旅游业真正成为拉动全县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让山清水秀之地建成重庆休闲旅游目的地。

文字:袁麒麟 康辉

审核:杨一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