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必烈遠程奔襲大理,面對蒙古鐵騎大理國爲何一戰而敗?

梁辛


公元1252年7月,雄心勃勃的大蒙古國蒙哥汗,決定效法爺爺成吉思汗“假道南宋,包抄金國”的策略,決定遠征大理國,然後從南面對當時呈膠著狀的蒙宋四川戰場進行戰略包抄。這個任務就委派給了他的弟弟忽必烈,這也是忽必烈第一次獨立統軍出征。

大理國立國於公元937年,那時已有三百餘年的歷史,且距蒙古遙遠、一路山川險阻,頗為難行。因此,這對於忽必烈來說無疑是個艱鉅的使命。1253年夏,忽必烈與副帥兀良合臺及隨軍宗王五十餘名,會師於六盤山,在已歸附的西藏薩迦派宗教勢力的協助下,繞過南宋在川南的守軍防線,於當年9月蒙軍主力進駐松潘,並在這裡召開軍事會議,決定兵分三路進伐大理。兀良合臺率本部為西路軍,由理塘、稻城、中甸,進逼大理之麗江;忽必烈率漢軍及也古、霸都兒等諸王軍隊為中路,經大雪山,橫渡金沙江,直取大理;木哥、塔察兒、阿失必哈諸王軍隊為東路,出川西北草原,由黎州攻入大理國境內。

三路軍進軍途中,幾乎未遇大理守軍阻攔,但由於崎嶇難行和氣候不適應,軍隊減員嚴重,如中路漢軍董文炳部,騎兵僅剩數十人隨行。12月初,忽必烈的中路軍逼近大理城,當時的大理國正陷入內訌,朝政大權落入高祥、高和兄弟之手,地方將領和各部族首領皆擁兵自重、不聽號令。

當忽必烈派出的三位勸降使臣進入大理後,大理國主段興智和大多數朝臣主張與蒙古議和,但高氏兄弟驕橫跋扈,自以為蒙軍遠來疲弊,可一陣破之。遂不顧國主和眾臣反對,下令誅殺蒙古使者,並懸屍於樹。十二月十三日,忽必烈與其餘兩路蒙軍匯合後,下令攻城。高氏兄弟挾段興智背城一戰,出動全部精銳與蒙古軍在城下搏殺,結果大敗而回。15日,大理城被攻破,段興智一行逃往善闡,高氏兄弟則退往姚安,試圖固守。但忽必烈惱恨其誅殺使臣,以木哥等窮追不捨,很快將高祥等擒殺。至於在善闡的段興智,則也被兀良合臺部俘獲,但後來在被押送到和林,覲見蒙哥大汗後,卻因獻圖歸附,而得到了蒙哥的歡心,被封為大理王,協助蒙古軍隊撫平大理全境。

遵照蒙哥汗的旨意,大理全境交由兀良合臺部繼續清剿,忽必烈率諸王班師,等回到河西清點諸軍,出發時的十萬餘人,僅餘不足兩萬。可見遠征大理的蒙古軍也是損失很大,當然其一路因氣候、地理因素的減員是主要原因。而大理國的內訌,導致各地的守衛者不能有效互助、各自為戰、以致被各個擊破,是其失敗的主要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