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隨課微寫」,小學習作教學的新路徑

摘 要:當前的小學習作教學,沒有訓練的知識體系和能力的訓練體系,作文教學缺乏階段性、序列性和實效性,導致當前小學作文教學出現指導的全面性、繁瑣性、應付性、功利性等現象。“隨課微寫”,是在每一篇課文的教學過程中選取有價值的練寫點即時練寫,學生經過多次的片段練寫獲得寫作技能的實踐,積聚寫作的體驗,再進行單元大作文的寫作, 就會在很大程度上對本次單元大作文充滿自信,既減輕了寫作的心理壓力,又實現了讀與寫的有機結合,在多角度、多頻率的練習之後,寫作能力將會有實實在在的提升。

關鍵詞:隨課微寫 練寫點 讀寫結合

一、問題提出和核心概念界定

作文是學生綜合能力的體現,也是語文教學的難點。小學作文教學長期以來受到廣大教師和教學研究者關注並堅持不懈地探索。但是實際情況卻是,“在我國中小學的語文課裡,幾乎沒有寫作教學”(王榮生語)。語文教材按照單元主題安排課文,在一組教材學習之後安排學生圍繞本單元的閱讀主題進行口語交際和習作練習。縱觀當前的小學語文教材,沒有 習作訓練的知識體系,也沒有習作能力的訓練體系, 就連《語文課程標準》也沒有做出具有針對性、年段性的習作具體要求。廣大小學語文教師在作文教學中隨性而為,作文教學缺乏階段性、序列性和實效性。 導致當前小學作文教學出現指導的全面性、繁瑣性、 應付性、功利性等現象。學生作文缺乏真情實感、缺少可讀性,言語表達力與“語文核心素養”的要求相距甚遠。當前我們所熟知的小學“作文教學”,主要有兩個階段:一是在學生動筆之前指導審題,或使學生進入寫作的情景,或有構思地激發乃至訓練,著力點在“寫什麼”;二是在學生習作完成之後,對學生的作文進行總結性的講評,或表揚、或批評、或建議…… 著力點在“寫得怎麼樣”。但是,學生習作應該“怎麼寫”,習作的“單項技能”如何系統地訓練,這些問題我們的教師很少顧及。

為了在小學習作教學中真正讓學生明白作文該 “怎麼寫”,在習作的過程中知道“怎麼寫”,我們對“隨 課微寫”的習作教學理論和實踐策略進行了研究和探索。

古今中外,類似微寫作的形式都不少見。從社會文化的發展來說,微寫作一直以各種形式存在於人們 的生活中。“微寫作”作為一個概念,繼承的是以往關於類似寫作形式的內核要求,創新的只是概念提法。近幾年,“微寫作”的提法走進了中學語文寫作教學的視野,尤其是自2014年部分地市在高考、中考中設立微寫作考查形式以來,更是備受關注,引發了廣大教師和教研人員的討論和思考。

“隨課微寫”是隨課文教學進行微型習作訓練的簡稱,即在課文學習過程中指向單元習作重點,選取有價值的練寫點或具有語用衍生力、思維張力和情趣感召力的經典語段,伴隨著語文學習過程以及所形成 的特定氛圍,有針對性地提升學生書面表達能力的教 學形式。

“隨課微寫”研究的寫作教學思路,是將學生每一個單元課文學習之後教材安排的單元大作文所需要的單個寫作技術,分解到伴隨每一課閱讀教學的過程中進行寫作訓練,從而積累建構單元大作文所需要的單個寫作技術體系,然後再進行向單元整體寫作過渡,從而解決小學作文教學中“怎麼寫”的問題。讓 學生通過伴隨課文學習過程中的高頻練寫,達到積微成著的目的。

隨課:隨,有“跟著,順從”之意;課,既指教材, 也指課堂。隨課,即依傍學生所學的教材,伴隨課文教學的全過程。

微寫:微,有“微小,微型”之意;寫,即寫作練習、 訓練。微寫,指課堂閱讀學習過程中針對某一個選點的小型寫作活動,不特別強調篇章結構的完整性,而著重於一種非完整性、片斷性的練筆。

隨課微寫的特徵:第一,內容集中:指向單元大作文的寫作重點,在每一篇課文的學習過程中選取有價值的練寫點或經典語段即時練寫,針對性強;第二, 用時較少:每次練習時間在5~8分鐘即可,利用閱讀課文的過程或學完課文之後的時間進行;第三,篇幅短小:習作練習可以是一個片段、一個場景或是某個細節,字數不一定很多。

二、隨課微寫研究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的“教學建議”有這樣一些表述:“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意的表達。鼓勵寫想象中的事物,加強平時練筆指導,改進寫作命題方式,提倡學生自主選題。”“寫作教學應抓住取材、立意、構思、起草、加工 等環節,指導學生在寫作實踐中學會寫作。”“要重視寫作教學與閱讀教學、口語交際教學之間的聯繫,善於將讀與寫、說與寫有機結合,相互促進。”《課程標 準》中的這些要求和建議,無疑對中小學作文教學起到了方向性的作用。其中,寫作教學要加強“練筆”“實 踐中學會寫作”“讀寫結合”這些要求對“隨課微寫” 的研究具有很大的理論指導意義。

通過研究我們發現,“隨文練筆”“隨堂練筆”“片段寫作”是習作教學中長久以來為廣大小學語文教師所採用的習作訓練教學模式。這種習作教學的形式是在閱讀教學中,以課文為載體依文取材,根據文中某一亮點,隨機進行範圍小、篇幅短的寫作練習,以讀促寫,讀寫結合。目的是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文章內容和主旨,學習文章章法結構,訓練遣詞造句能力,增加練筆數量以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這些“隨文練 筆”“片段寫作”“微寫作”等練筆形式對學生的寫作知識的掌握,寫作技能的形成有一定幫助,對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也有相應的作用,但這些“小練筆”的訓練點缺乏明顯的針對性和整體的訓練序列構建,寫作訓練點的選擇與單元寫作之間缺乏整體關聯,是一 種即興式、散亂性、無序性的狀態。

“隨課微寫”不是過去“小練筆”“微寫作”等作 文訓練形式的翻版,或者說是換了一種說法和稱謂, 它具有聚點成面、積微成著的特點;它也不是“微格 作文”“微格寫作”這些寫作教學形式的更名,它具 有隨文性、隨堂性,與閱讀教學具有伴隨性關係,是真正能夠將“讀與寫”緊密結合的教學形式;同時,“隨課微寫”從理念和實際操作上都呈現出十分鮮明的課程化特徵,所有的“隨課微寫”的單項習作技能訓練點,都為單元大作文作鋪墊。學生在每個單元的課文學習中經過多次的片段練寫獲得寫作技能的實踐,積聚寫作的體驗,再進行單元大作文的寫作,就會在很大程度上對本次單元大作文充滿自信,這樣的訓練過程既減輕了學生寫作的心理壓力,又實現了讀與寫的有機結合,在多角度、多頻率的練習之後,學生寫作能力將會有實實在在的提升。因此,“隨課微寫”是對過去“隨文練筆”“片段寫作”“微寫作”等作文訓練形式的超越性整合昇華。

同時,“隨課微寫”能夠真正實現“讀寫結合”, 學生把在閱讀課文中所獲得的習作知識和技能,逐步 地運用在單項習作的練習之中,在進行微型習作的同 時能夠反過來促進閱讀水平、閱讀能力的提升。因為, 在“隨課微寫”教學過程中的課文閱讀,是通過對課 文寫作思維、寫作形式以及寫作技巧的感知和學習, 來體驗和感悟文章所表達出來的主題思想,這樣的閱讀教學對課文本義的獲得更加深入,更加精準,更有依據。這種指向習作的閱讀教學更具有深入性,學生的閱讀素養和閱讀能力在整個學習過程中能夠得到不斷夯實。

綜上,該項研究將通過進一步探討“隨課微寫” 的基本理論,探討優化習作教學的實踐策略,分析課文教學與單元習作乃至學段、年段習作教學之間的關係,為優化小學習作教學提供理論依據;通過進一步探討習作教學對於落實課程理念、改變教學方式、促進學生習作能力的養成,形成優化習作教學對促進學生語文素養提升和終身發展的理論認識和實踐策略。

三、隨課微寫選點舉例

選點,是隨課微寫取得實效性的關鍵。教材中的每一篇課文中,都蘊含著許多個可以供學生進行“微 寫作”的練寫點。這些練寫點,可能是文體知識類的,可能是能力訓練方面的,也可能是體會感悟方面的, 還可能是文章表達形式方面的。隨課微寫的選點既要體現單項習作訓練的實效性,也要指向教材單元大作文的內容來確定,讓一個個隨課微寫的“點”,在單元大作文中聚成一個“面”。

下面以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課文為例。

本單元教材圍繞“熱愛祖國壯美山河”這個專題,選編了《古詩三首》《富饒的西沙群島》《美麗的小興安嶺》《海濱小城》這四篇課文。四篇課文以具體、形象的語言向同學們展示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美麗的風景,目的是要孩子們通過學習豐富見聞,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好。

從讀寫結合角度,我們要向學生提出學習的要求,讓孩子們知道這幾篇課文都描寫了自然界的美景、奇景,畫面感很強。閱讀中要一邊讀課文,一邊想畫面,感受大自然的魅力。要用心揣摩、品味語言,體會作者生動的描寫,豐富語言積累。閱讀每一篇課文之後的隨課微寫,要有針對性地選取練寫點,學習課文景物描寫的方法進行片段練寫。學完本單元課文之後的一次大作文,內容是“這兒真美”,經過本單元課文學習後多次的有針對性的隨課微寫,逐步提高寫作能力。

按照教材的安排,本單元大作文的內容是“發現我們周圍美麗的地方,把自己身邊的美景介紹給別 人”。圍繞這個內容,第六單元的四篇課文中的練寫點可以這樣來確定:

《古詩三首》中《望天門山》描寫了詩人舟行江中順流而下遠望天門山的情境:靈秀靜止的山、波濤洶湧的水,一靜一動,使天然巧成的美景躍然紙上;《飲湖上初晴後雨》描寫了西湖水波盪漾,閃閃發光,周圍的群山迷濛奇特;《望洞庭》選擇了月夜遙望的角 度,把千里洞庭盡收眼底,抓住最具有代表性的湖光 和山色,通過豐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獨出心裁地 把洞庭美景再現於紙上。學習本課之後隨課微寫可以聚焦在用“動靜結合”描寫景物的點位上。

《富饒的西沙群島》這篇課文以“美麗”“富饒” 為關鍵詞,從西沙群島的地理位置、風光、物產等方 面進行具體介紹和說明,突出西沙群島是一個美麗富饒的地方,表達了作者對西沙群島的讚美和對祖國的熱愛之情。本文層次清楚,語言優美,文中多處運用排比、比喻等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描寫了西沙群島的美麗和富饒。巧用排比等修辭手法是本文的一大亮點。伴隨閱讀學習本課後的隨課微寫的練寫點就是模仿課文描寫景物的“有的……有的……有的……” 排比句式寫一段話。片段描寫聚焦在用“排比句式” 描寫景物的點位上。

《美麗的小興安嶺》這篇課文講述了小興安嶺一 年四季的美麗景色和豐富物產,表達了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作者在描述小興安嶺春、夏、秋、冬四 季景色時,抓住了每個季節的景物特點進行觀察,貼 切地運用了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條理清晰、有順序地描述了四季景色的特徵。而課文中模擬的運用更是繪聲繪形。如用“淙淙”模擬積雪融化後的流水聲,用“呼呼”模擬西北風的吼叫聲,使人如聞其聲,又 用“蔥蔥蘢蘢”“密密層層”“嚴嚴實實”等疊音詞來模擬夏天的小興安嶺裡森林的枝葉繁茂,使人如睹其形,給人以歷歷如繪、真切感人的印象。學習這篇文章之後隨課微寫的練寫點聚焦在用“疊音詞”描寫景物的點位上。

《海濱小城》描寫了一座海濱小城的美麗景色, 表達了作者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作者按照由遠及近的順序,抓住海濱和小城的特點,描繪了這座海濱小城的景色,是按不同的方面連段成篇的。本次隨課微 寫的片段練寫可以聚焦在“由遠及近”描寫景物的點 位上。

四篇課文分別選取“動靜結合”“排比句式”“疊 音詞”“由遠及近”描寫景物的四個練寫點,學生根 據這四個練寫點進行隨課微寫,在學完本單元課文之 後完成向別人介紹自己身邊的美景的大作文“這兒真美”,就可以把四次隨課微寫練寫的片段內容融合進去。

四、隨課微寫課堂操作舉例

在不斷地探索中,老師們的理念發生了變化,以 “語用”為指導思想,構建新的語文課堂,提煉微寫教學策略,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閱讀”“習作”雙線並 進,總結出以下教學模式:

1. 深入研讀:深入研讀單元學習目標和每一篇文本,樹立文體意識,把握教材本義及文體特點,確定 閱讀和習作教學的課堂整體目標。

2. 精心選點:圍繞單元習作的內容和要求,依據年段特點,在本單元的每一篇課文中選取一個或兩個 練寫點。

3. 細緻點撥: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緊緊把握本課練寫點,以課文中的詞、句、段為範例,從詞語的運用, 表達的角度,修辭效果,文句的結構和閱讀感悟等方面細緻解析,指導學生運用。

4. 創設情景:圍繞本課練寫點,通過對課文內容的回顧與拓展,讓學生遷移運用,或練說、或討論、 或交流,為練寫作好鋪墊。

5. 適時練寫:在閱讀學習過程中或學習之後,用 幾分鐘的時間讓學生進行讀寫結合的即時練習,一課 一得,課課有得。

6. 互評修改: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採用小組 合作或同方互助的形式,對照訓練點進行互相點評和 自我修改完善。

(四川省成都市新創教育研究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