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师的“气场”

一、优化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

语言对于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而言,是再重要不过了。语言乏味、单调是语文教师的悲哀,也是语文课堂的悲哀。优秀的语文老师,会通过优化课堂语言来加强和优化课堂气场。

优化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建议做到三点:一是语言抑扬顿挫有变化;二是语言快慢有度有变化;三是语言要贴近儿童。符合上述三点的课堂语言就会营造出一个磁性的场,学生深深陶醉在这个“场”中,自然就会学得兴趣盎然。

课堂语言的优化虽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但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向名师的课堂语言学习。学习久了也就成习惯了,也就会内化成为自己的语言特色了。

二、优化语文教师的体态语

作为信息传播的一种手段,体态语具有重要的作用。美国心理学家艾帕卡·梅拉别思曾经通过许多实验,总结出如下公式:信息传播的效果=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由此可见,以面部表情为代表的体态语在信息传播中具有重要作用。

教学体态语是一种教学语言,是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运用无声非语言符号系统进行沟通的一种交际工具。贾志敏老师在学生回答问题非常精彩时,就经常伸出大拇指向学生表示赞扬,而薛法根老师在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总是用亲切的微笑和信任的眼神来鼓励学生。此时此刻,教师的体态语甚至比有声语言更有力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一个鼓励的微笑,一个竖起的大拇指,一个信任的眼神,会感染学生,传达教师对学生的肯定和称赞,影响学生的情绪和情感,营造一个氛围融洽、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气场,从而让课堂更有吸引力,也让学习更有效果。

三、优化语文教师的教育机智

语文教育机智,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面对课堂复杂多变的情况,依靠教师的机智,快速地作出反应,并采取适合特定情境的行为方式和方法,以顺利达成教学目的的一种内在心理品质。它是观察的敏锐性、判断的准确性、思维的灵活性、策略的恰当性的有机结合。在语文课堂特别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面对的是身心处在快速发展期的有思想、有个性的学生,而且教学过程具有现场性和生成性的特点,随时都可能出现一些预料之外的情况,这就需要教师运用教育机智加以应对。

支玉恒老师执教观摩课《第一场雪》时,要求学生闭住眼睛,倾听学生朗读雪后美景一段,并微笑着说:“看看谁的朗读能带着大家进入美丽的雪景中。”一名学生朗读完毕,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这时,支老师诙谐地问:“他把我们带进去没有?”学生小声地回答:“没有。”“只是把我们带到边上,是不是?”学生和听课教师笑起来。支老师接着用鼓励的语气提出:“谁能再试一试,把大家带进去。”另一学生又站起来朗读。比较之下,还不如第一个同学。此时,底下的学生和听课的教师心情非常紧张和不安,不知道支老师怎样应付这个尴尬的场面。全场忽然寂静的连根针落地也听得见。只见支老师神色泰然,风趣地开了一句玩笑:“哦,他不但没有把我们领进去,反而又将我们领出来了。”顿时,严肃、紧张的气氛一扫而光,课堂氛围立刻活跃起来。孩子们敬佩地注视着教师,小手举得像一片小树林,争先恐后要求朗读展示。

学生的朗读不如人意,支老师没有简单地批评,也没有视而不见,而是用幽默的评价,既指出了学生朗读存在的问题,又化解了尴尬,激活了课堂气氛,调节了学生的情绪。事实证明,教师的教育机智有利于增强课堂气场。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语文教师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气场,除了做到上面“三个优化”之外,还需要加强学习,丰厚自己的文化底蕴,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

海南海口市第二十七小学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小学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