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云:聽到「人工智慧」 這幾個字,我就很生氣

你相信嗎?給我一張相片,我可以看出你的性取向。

別以為我開玩笑哈。

最近我跟一個朋友聊天,他說有一家叫Fama的創業公司,通過網絡蒐集這張照片對應的人物世界觀,已經實現以照片判斷一個人的性取向,系統準確率高達91%!

估計,以後你的臉一出現,就有機器就能判斷你已婚未婚,有幾個娃,甚至在朋友圈昨晚是吃了餃子還是餡餅兒。

科技進步,已經到了令人咋舌的地步。

李開復早就預言:在未來的10到15年,50%的人會失去工作。

而怎樣去應對才是最好的辦法?

我最近看的一本書——泰勒.皮爾遜寫的《未來工作》,提供了非常好的解決方案。

馬雲:聽到“人工智能” 這幾個字,我就很生氣

AI時代,是噩耗

也是單個體的機會

AI時代,你別以為只有你找不到工作,現在美國的應屆畢業生,也有一半是失業的。文憑已經越來越不值錢了。

你也許會覺得自己的世界末日要來了,科技就不應該進步吧?

馬雲:聽到“人工智能” 這幾個字,我就很生氣

我想起馬雲曾經在演講裡面說過的一段話:

“人工智能” 這幾個字聽起來,我就很生氣。人把自己看得太高大,把自己過分的提升。

指南針是我們發明的,人家拿去做航海,我們拿去算命和看風水;火藥是我們發明的,人家去做了槍炮,我們拿去做了鞭炮;

航母也是我們最早想出來的,三國赤壁大戰把船連起來是最早的航母思想,一把火燒了以後,誰都不能再碰了。

所以,創新很正常,關鍵是怎麼用。

一個人在科技進步面前只會自怨自艾的話,估計就是兩種情況:

對自己的偉大程度有點誤解;

對創新這件事怎麼用有點誤解。

你記得支付寶沒有問世的時候,我們是怎麼匯款的?

首先可能是跑到銀行排半小時的隊,然後填一張紙質的單,還要不斷地簽字確認,直到差不多10分鐘了櫃員才告訴你可以了。

而且跨行的話,對方說不定還要等上個一兩天。

這中間的48小時,可能現在4.8秒就搞定了。

網銀和移動支付,一鍵淘汰無奈的等待。

馬雲:聽到“人工智能” 這幾個字,我就很生氣

這當中可能會讓一些人失業,也可能讓金融系統地震,更多的銀行從業人員會不安。

但是,它也使得不見面就能交易成為可能。

於是,淘寶、微商誕生了,一個小屌絲想做點生意更加容易了。

互聯網的日益進步,成就的其實更多是個體。

AI可以實現千人千面的推廣,可以實現無人批量海報製作,但是不能做好一個店鋪的定位經營、選品物流、客戶服務一腳踢。這總歸需要人去做把控。

這是科技平臺造就個體崛起的時代。

微信公眾號平臺造就了邏輯思維和咪蒙,知識付費造就了無數培訓師。

一個新系統誕生,淘汰了老舊的同時,也會有新的希望在熠熠上升。

馬雲:聽到“人工智能” 這幾個字,我就很生氣

中庸的人將極為危險

先給大家看一副圖:

馬雲:聽到“人工智能” 這幾個字,我就很生氣

對,這個倒鍾型的曲線大家都很熟悉,正態分佈的高斯曲線。

它說明:所有拔尖兒的和墊底的人都是少數,世界就是中庸的。

我們從小到大,只要成績不掉到全班最後,只要工資能能達到中等水平,我們就可以大言不慚自己進入了中產階級。

殊不知,在AI到來的時代,世界將會變成這樣:

馬雲:聽到“人工智能” 這幾個字,我就很生氣

當你努力到80分,也不過只能拿20%的報酬,最優異的資源,會聚集在最top的20%那部分人手上。

這就是著名的二八定律,也叫做帕累託分佈。

為什麼會有這種變化呢?

因為大部分的80分以下的人能做的工作,基本上都可以用機器替代了。

打個比方吧,一個醫學院的學生只有出類拔萃,才有機會進入一流的研究機構一流的醫院,甚至成為研發手術機器人的顧問專家;

普通的學生,只能進入普通的醫院,日復一日做普通的手術,案例也千篇一律毫無疑難,那必然很快會被醫療方面的機器人所替代。

試問一個普通的醫生,就算面對的案例再多,他能有機器在大數據雲計算的基礎上面對的多嗎?他的判斷能比得過儀器測量和判斷準確嗎?

所以,普通的醫生,很可能就是被AI淘汰工作的一批人。

中庸已經越來越危險了。

用火箭送特斯拉上天的馬斯克說過一段感言:

數量永遠難以彌補質量優勢。

我們都知道,一位傑出的程序員在一夜之間就解決複雜的難題,而僱請10名平庸的程序員,只會花費一個月的時間將問題搞砸。

二八定律的分裂,最終會讓中庸的人成為一隻胖胖的火雞——越舒服,越胖,越容易被帶著殺機的廚子盯上。

馬雲:聽到“人工智能” 這幾個字,我就很生氣

二流學位的人,

到底該如何生存?

在自媒體這種形式出現之前,我們寫作者要跟讀者見個面,可能就要正兒八經租個地方,鋪張浪費搞個見面會,才有機會給你面對面跟我吐個槽;

而現在,你只要在留言區留個言,我就知道你在罵我了。

在Airbnb(愛彼迎)面世之前,我們出去旅遊,尤其是去臺灣、日本這些酒店死貴死貴的地方,也只能擠在那個超貴又超小的數尺空間。

而現在,我們去哪,都可以通過平臺以更低廉的方式住進別人的家裡面。

馬雲:聽到“人工智能” 這幾個字,我就很生氣

這就是這個日益發展的互聯網時代賜予我們的生存機會。

它拉短了人和人之間的距離——無論你是一流的尖子還是二流的普通人,都可以創立“一個人的品牌”。

只要你願意研究這個平臺的規則,有耐心去試錯,你一定有機會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

除了個人品牌,互聯網還給了我們更多的銷售方式。

我聽過一個最短而有意思的生產鏈條是這樣的。

有一個做淘寶服裝的賣家,在杭州的郊區租一個三層樓的廠房,一樓囤布匹,二樓做生產,但是隻是生產1件。

然後,那件新鮮出爐的衣服,會被送上3樓的直播間,由美美的小姐姐在直播現場穿給大家看。

大家在線看,喜歡了就下單。當那件衣服在小範圍被確認是一件爆品的時候,賣家立馬讓二樓趕緊批量生產,全面上線。

這樣,商家再也不用囤一堆過時不好看的款式,堆在倉庫裡面發黴,也再也不擔心自己拿了一堆貨回來根本賣不去。

在沒有“直播”這種銷售形式之前,我想,他們只能困在囤貨賭眼光的死局裡面吧。

每個淘汰的信號,也會給我們更多未知的機會。

馬雲:聽到“人工智能” 這幾個字,我就很生氣

高收入的快遞員、月入過萬的滴滴司機、年費過萬的社群大佬、日進斗金的自媒體紅人、粉絲千萬的抖音網紅……

用更寬容的角度看,這,就是二流學位的人能崛起的新機會。

我篤信的是,這個世界沒有永遠的危和機。

取得成就,除了天分和努力之外,還要有一點靈敏的先機嗅覺,以及順應時代的變通思維。

-END-

維小維,做投資的爽朗女子,有料的職場媽媽,她是:

○曾任四大、網易、寶潔等知名企業管理層

○ 10+年名企CFO及投資高管經驗,掌管2億資產

○財稅投資領域行家,職場和管理領域達人

○成長類百萬閱讀文章作者

○寫接地氣的文字,專注職場、財商和個人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