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連杰近況曝光,忙這事兒呢,網友:你就是最好的名片

近日李連杰一張在西藏拉薩寺院的照片,白髮禿頭要人攙扶,被形容為像80歲老頭,其後更傳出許多不利於他健康的消息。

當然,這個消息過於捕風捉影了,其實他這些年來一直致力於慈善事業和太極拳的推廣。

李連杰近況曝光,忙這事兒呢,網友:你就是最好的名片

導演袁和平曾說李連杰是“一部武術的活字典”,不論哪門哪派的,只要一說他都能耍出來。但要說到最愛,那非太極拳莫屬。

太極對李連杰的影響可以追溯到1982年他拍攝《少林寺》的的時候,後來他更意識到:

我們有責任傳承並推廣這種智慧,如果一個民族只生產衣服,只生產GDP,只生產’汙染’,那真的太遺憾了。

超過5億的中國人觀看

有人看了50多遍

前兩天傳出了電影《少林寺》將要重拍的消息,36年前,這部轟動整個中國的電影,開啟了李連杰的影視之旅,當時的他,身形矯健,笑容燦爛,似乎永遠也不會老……

可以肯定地說,自《少林寺》後,再也沒有一部電影,如此深刻地影響了中國。在以後的歷史中,似乎也不會出現了。

李連杰近況曝光,忙這事兒呢,網友:你就是最好的名片

最直觀感受這部電影影響力的,就是票房成績。

1982年,電影《少林寺》公映後,在大陸創下了161578014元的票房,四捨五入之後,是1.6億人民幣。

可能你會說,1.6億元不多呀,但要知道,當時的電影票價是一毛或者兩毛。

據統計,當時有超過5億的中國人觀看了這部電影,而且報紙上說有個人一連看了50多遍。

由於這部電影的影響,少林寺所在地河南登封,由一個農業為主的縣城,變成了一個以旅遊業為主的城市。

當時的60後、70後,甚至後來的80後少年,普遍痴迷武術。八九十年代,武校在中國遍地開花,就是受到這部電影的影響。

當年的王寶強就是看了《少林寺》之後,進入少林寺當了俗家弟子。

當時,彷彿所有年輕人的屋子裡都貼著一張李連杰單腿站立、身體後傾、一手前伸的pose的照片畫。

李連杰近況曝光,忙這事兒呢,網友:你就是最好的名片

不用替身,不用彈床,不用特技

加入《少林寺》劇組那一年,李連杰還不到17歲。

電影從1980年夏季開鏡,到1981年10月封鏡,長達一年多的時間。

參演這部電影的李連杰、於海、於承惠、計春華等動作演員,大都來自武術院校,是從未涉足影壇的表演新人。

他們拍起片子來,不用替身,不用彈床,不用特技,一切全是真刀真槍真功夫。

在央視《流金歲月》李連杰的講述中,拍攝最後一場決鬥戲的時候是冬天,已經可以看到冰凌從黃河上游流下來了,“要跳到冰裡頭,然後出來。”

這場戲一連拍了七天,到最後李連杰的手已經凍得伸不直,用中藥敷了幾天才好。

多年後回憶起這段故事,李連杰笑著感慨說:“非常殘忍了。

李連杰近況曝光,忙這事兒呢,網友:你就是最好的名片

與現在動作片剪輯得眼花繚亂的鏡頭不同,《少林寺》有很多打鬥的長鏡頭,讓人震撼的是,這全都是實拍完成,其中的一組鏡頭重拍了47次才完成。

導演張鑫炎在採訪中說:

打起來都是十幾二十幾部,連續下來,一氣呵成。這樣能夠保持武打在空間上的完整性。現在的演員只打幾招,就不能達到同樣的效果。

上映後,演小和尚覺遠的李連杰紅透了中國。

半年時間裡,他收到了 十幾麻袋信,堆在院子過道里,一家人出門轉身都困難。這些信裡,有拜師學藝的,有夾著照片的求愛信,甚至還有血書。

70年代武術界的常勝將軍

中華武術的第一高手

能在電影中達到那樣出色的效果,源自李連杰身上的“真功夫”。

李連杰1963年出生於北京一個普通工人的家庭裡,他是家裡最小的孩子。兩歲時,他的父親就去世了。

6歲時,因為體育老師的推薦,李連杰進入北京體校武術班,雖然練武苦,但是好處多:國家管吃管住,還免費發放運動衣,從此李連杰不用穿姐姐的舊花褲子了。

李連杰近況曝光,忙這事兒呢,網友:你就是最好的名片

每次領衣服的時候,李連杰總是領最大號的,回家給兩個哥哥穿,自己接著穿舊的。

1974年的全國武術比賽,李連杰連奪少年組第一名、全國第一名;從1975年到1979年,李連杰連續五年獲全國武術比賽的冠軍,被北京市體委授予特等功,是上世紀70年代武術界的常勝將軍,也被稱為中華武術的第一高手

當時的一本雜誌評價說:“李連杰的技術紮實、全面,刀、 槍、棍、劍、拳腳對練都頗具功夫,其中尤以刀、拳最精,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第一高手李連杰也因為武功高強,曾隨中國無數代表團訪問了四十多個國家,見過各色政要:尼克松、卡特、福特、基辛格⋯⋯

在香港表演時,11歲的李連杰的表演受到了長城電影公司董事長傅奇的注意。休息時,傅奇找到李連杰,撫摸著他的頭說:“你練得很好,長大了拍武打片不成問題。”

沒把這話放在心上的李連杰,沒想到五年後,就因為傅奇的推薦,進入了《少林寺》的劇組。命運就此改寫。

用10至15年把太極推向全世界

從內地到香港再到好萊塢,從《少林寺》中青春年少的覺遠和尚,到打敗洋人的霍元甲;

從瘋瘋癲癲的張三丰,到心細如髮的“中南海保鏢”;

從嬉皮笑臉的方世玉,到一代宗師黃飛鴻……

李連杰近況曝光,忙這事兒呢,網友:你就是最好的名片

因在電影上的成功,李連杰在2002年和2008年,兩度被評為美國《時代週刊》的封面人物。

那個愛舞獅子的黃飛鴻,可能永遠不會從影迷心中遠去,而現實中的功夫皇帝,卻禁不住疾病的折磨,已白髮滿頭。那個曾在演播室裡以太極拳踢爛桌子的李連杰,也漸漸遠去。

2011年,對太極文化念茲在茲的李連杰,與馬雲一道創立了“太極禪”。

他希望能用10至15年的時間把太極真正推向全世界,使它形成一種新的價值觀,讓全世界認識到太極也是時尚。

太極的內容、歷史、哲學、淵源比瑜伽都要豐富,但好貨為什麼賣不出好價?就是因為模糊。

一說起太極拳,給人的印象就是一個字——好。但是怎麼好,具體的誰也說不出。

在美國,雖然只有300萬-600萬人練習,但美國各大學的醫學院都在關注太極拳,有關太極拳的醫學報告系統而詳實。

他們的研究方式是,讓3000人練瑜伽,3000人練太極,三個月後對比觀察,兩組對老年人慢性病的鎮痛功效如何。

練太極拳的一組減輕了多少,練瑜伽的一組減輕了多少,以此證明誰更有效。

此外,像老年失眠、神經衰弱等,各種針對性的實驗層出不窮,一直沒有間斷。

在推廣的過程中,李連杰認識到:

中國文化最大的特點是垂直化傳承,講究師徒制,可是我們能有多少個老師呢?

太極禪想要走出世界,要做到標準化和普及化,我們要做幼兒園程度的太極禪,讓所有年輕人感受到它的的益處和魅力,才有人願意學習和推廣。

考慮到這一點,李連杰希望更多地運用多媒體和互聯網的技術,找到真正的太極拳大師,做出優秀的節目,讓真正的太極拳得到發揚,使更多的年輕人愛上太極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