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億茅台的新動力:讓傳統企業與信息化深度融合

“智慧茅臺”工程頂層設計方案在京通過專家評審

千億茅臺的新動力:讓傳統企業與信息化深度融合

7月17日,茅臺集團在北京組織召開《“智慧茅臺”工程頂層設計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專家評審會。經過與會專家的質詢和討論,一致通過了此設計方案。這意味著指導“智慧茅臺”工程建設的行動綱領即將出爐。

“今天的評審會,是我們最近一段時期,立足於推動茅臺持續穩定健康發展的初衷,在推進重大戰略問題上極具意義的又一次重要探索與實踐。”茅臺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李保芳在會上表示,茅臺將以開放胸懷、堅定態度、務實作為,讓茅臺跟上時代真正“智慧”起來。

評審會由茅臺集團黨委委員、副總經理張德芹主持。

茅臺集團黨委委員、副總經理、總會計師楊建軍,茅臺酒股份公司副總經理張家齊、萬波、王崇琳,茅臺集團總經理助理張連釗,茅臺酒股份公司總經理助理黃維,以及茅臺集團公司辦公室、信息中心、戰略管理處、技術中心等部門負責人參加會議。

千億茅臺的新動力:讓傳統企業與信息化深度融合

“智慧茅臺”助推轉型升級

“茅臺是一家典型的傳統企業,我們的信息化水平,與品牌影響力並不相符。”在與專家交流時,李保芳坦率表示。“利用現代化的信息科技手段,打破籓籬、聯通孤島,才能真正做到數據的‘聚通用’,讓企業治理的效率和水平得到質的提高。”

據悉,此次方案在大數據與實體經濟、信息化與傳統產業深度融合的大背景下,立足於頂層設計,以期從根本上解決茅臺內部存在的“信息孤島”、“信息藩籬”、治理效率低下等痛點問題。

有關人士告訴記者,茅臺集團攜手中通服諮詢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經過6個多月的深入細緻的工作,精心編制了《“智慧茅臺”工程頂層設計方案》,方案以創新驅動為核心,以兩化融合為主線,以提質增效為中心,通過全方位、全過程、全領域的信息化管理,助推茅臺集團轉型升級。

據介紹,“智慧茅臺”工程,針對茅臺集團信息化現狀與需求,梳理出了以“MT1216”為核心的建設內容,包括一個立體網、兩大支撐中心、一個大數據平臺以及六大智慧應用:部署綜合立體的信息感知網絡,實現廠區WIFI全覆蓋、各類管網和水煤電氣資源的智能化管控、智慧樓宇管理和環境信息自動採集、整體網絡環境達到信息安全等級保護三級要求;重點推進數據中心和“智慧茅臺”運營展示中心建設,整合私有云和公有云資源,打造易維護、易擴展、高可靠、高效率的茅臺雲,支撐“智慧茅臺”的各項應用、日常管理精準調度和應急指揮需求,提高集團綜合運營管理與決策水平;推進“智慧茅臺”大數據平臺建設,實現公司各類信息數據資源的融合貫通,構建大數據資源池並開展大數據分析和應用,為指導生產、改善管理和輔助決策提供科學依據;重點推進智能工廠、智慧園區、智慧營銷、品質生活、產業生態、文化傳播建設,豐富完善集團各領域智慧應用,最終形成“服務生活、服務生產、服務管控、服務外延”,打造綠色、科技、人文、安全的智慧園區的“四服務一打造”的信息化服務和運營體系。

茅臺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智慧茅臺”是一項複雜工程,茅臺將本著“先易後難、急用先行、集約整合、示範推廣”的原則,推動“智慧茅臺”工程建設,最終將其打造成為兩化融合助推傳統行業轉型升級的典範,助力國酒文化弘揚、強化生態大數據創新、推動數字經濟發展、促進智慧工廠打造。

千億茅臺的新動力:讓傳統企業與信息化深度融合

為確保頂層設計的科學性、先進性、可行性和前瞻性,茅臺集團邀請9位具有學術聲望和成就的權威專家進行評審,為方案“把脈、會診、開方”。

據介紹,評審專家包括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學副校長梅宏,中國工程院院士、浪潮集團首席科學家王恩東,香港工程科學院院士、澳門大學首席副校長、香港科大校長特別助理、香港科大霍英東研究院院長倪明選,貴州省政協原副主席、貴州師範大學副校長謝曉堯,中國酒業協會理事長王延才、中國互聯網協會常務副理事長、國家信息化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高新民,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總工程師餘曉暉,北京郵電大學理學院執行院長、博士生導師黃善國,雲上貴州大數據產業發展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馬文毅。

通過看PPT彙報片、質詢和討論,專家們表示,《方案》總體思路和主要內容符合國家關於大數據戰略、和數字化建設,中國製造2025等宏觀要求和發展方向,符合茅臺集團戰略方向和實際需求,對促進茅臺集團數字化轉型,具有重要意義。

專家組同意該《方案》通過評審,並建議編制單位按照評審會上專家提出的意見和建議,對《方案》做進一步的修改和完善,發佈實施。專家們指出,《方案》編制思路清晰、結構合理、內容詳實,提出的建設目標明確,主要任務和重點工程立足需求和信息技術發展趨勢,工程架構設計和實施路徑基本合理,保障措施務實可行,總體上具有前瞻性、先進性、適用性和可操作性。

“長期以來,茅臺都是貴州的一張金字招牌,而大數據則貴州近年來的新招牌,在我看來,茅臺加大數據就是老牌牽新手,是一個新的創舉。”貴州省大數據發展管理局副局長景亞萍在評價智慧茅臺工程時說。

“當前貴州省大數據發展已經進入新階段,融合是大勢所趨、時代主題。”景亞萍指出,今年貴州大數據發展的重點之一,就是加快推進大數據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實施“萬企融合””“萬企上雲”,打好“數字經濟”攻堅戰,推進三次產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升級。而茅臺,就是這方面的標杆和典範。

據悉,貴州省大數據發展管理局將從人才支撐、資源支持、數據支持、政策支持等方面,形成一系列支持茅臺集團信息化發展的政策組合拳,將智慧茅臺打造成為全省領先、全國有影響力的大數據融合標誌性項目。“貴州省大數據發展管理局願與茅臺集團一起努力,用智慧開創未來,推動茅臺集團乃至整個酒類行業與大數據的深度融合,為加快企業轉型升級和新舊動能轉換提供強大支撐。”

千億茅臺的新動力:讓傳統企業與信息化深度融合

李保芳:讓茅臺跟上時代真正“智慧”起來

“茅臺能從年產不到100噸的小作坊起家,成長為產能4萬噸、產品輻射遍及全球的特大型企業。一個極為重要的原因,是歷經了工業化、市場化、股份制改革等轉型。”評審會上,李保芳這樣指出,“今天,隨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不斷髮展和應用,我們正處於更高階段的‘算法’時代。與之相伴的是,一個又一個‘信息孤島’被打通,全社會正以過去不可想象的速度與效率,把企業個體推向被海量信息包圍的外部競爭環境之中。企業的應變速度與應變手段,均需發生革命性變化。”

“過去的茅臺,一枝筆、一個本,就能管理一個廠;今天的茅臺,一枝筆、一個本,只能記錄一件事。”李保芳冷靜地分析道,“以信息化時代的標準,盛名之下的茅臺,並非真正意義上的現代企業。生產、營銷、管理各個環節,傳統氣息仍然濃厚。說到底,作為一家受到國內外高度關注的實體企業,茅臺的信息化建設水平,與茅臺品牌還極不相稱。”

“這種不相稱,其實質是嚴重滯後。在瞬息萬變的市場環境下,帶來的是對競爭力和綜合實力的巨大拷問。所以,從長遠發展計,茅臺從未像今天這樣,迫切地需要引入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手段,通過“兩化”深度融合,用更高效、更強大的‘大腦’與‘神經’,改造傳統、推動升級。”

“作為典型的傳統產業,茅臺有條件、有實力,也應該與信息化深度融合,”李保芳指出,“‘智慧茅臺’建設理當成為‘千億茅臺’的重要助力。‘智慧茅臺’建設,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最為重要的是,從生產端到供給側,要形成暢通的數據流、信息流。其方案設計與推進實施,要直擊痛點、打破藩籬,統籌規劃、聯通孤島,高效落實、服務發展,力求建成貴州最好、行業一流的水平,成為中國最傳統、最具代表性的實體產業與信息化深度融合的典範。”

“我們每年投放市場的產品,包括茅臺酒、醬香系列酒在內,以數億瓶計。它們是在流通環節,還是到了商超賣場?是進了家庭,還是餐館?消費主要集中在什麼區域,消費者處於什麼年齡段?一定時期內的消費總量,是總體穩定,還是激烈波動?”李保芳表示,“作為中國最知名的產品之一,信息化時代的消費者對茅臺酒的服務需求背後,是非常龐大的數據資源,也是一筆非常寶貴的數據財富,關鍵在於想辦法用好,才有助於茅臺走得更穩、行得更遠。”

談到方案的實施與推動時,李保芳一再提到“頂層設計”這個概念。他表示,“我們要讓頂層設計,在我們的手裡完成。‘智慧’茅臺是個長期的戰略,有起點沒有盡頭,需要一代一代茅臺人堅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