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了第一名,我就是第一名」少年殺人事件背後的真相

“殺了第一名,我就是第一名”少年殺人事件背後的真相

2018.06.20

圖片◆網絡

“殺了第一名,我就是第一名”少年殺人事件背後的真相

“殺掉第一名,我就是第一名!”

老賀看到這句話時簡直不敢相信,它竟然出自一個14歲的少年之口!

說出這句話的秦某,是淄博一所中學的學生,而且成績非常出色,經常是班裡的第二名,獲得第一名的是他的同班同學馬某。

很長的時間裡,班裡一直維持著這樣的排名,但我們沒有想到的是,第二名的秦某,只因成績上的微小差異便心生怨恨,對馬某痛下殺手。

誰能想到,一個第一名的優秀少年,就因為比別人優秀那麼一點點,竟然殞命在自己最美好的年紀!

秦某在接受調查時透露,殺人動機僅僅是因為第一名比自己優秀,所以天真地以為殺了第一名,自己就能成為第一名了。

這種狹隘的思想,不禁讓我們反思,承認別人的優秀,這麼難嗎?

前段時間走進大眾視野的何猷君就飽受攻擊。

身為賭王的兒子,有人只看到他光彩亮麗的家庭背景,卻從未看到他的天賦和苦讀的辛苦。

一句“只不過有個好爹”就否定了他所有的努力。

最強大腦質疑他作假,說他花500萬買冠軍,綜藝節目裡說他賣人設,就連他曾經考過的MIT,都被扒出來,質疑真實性。

我想起早些年看到的一句話:

聽說人心就是如此,看到處處比自己好的人,不是想著我也要去那裡,而是下來吧,下來吧,你也來我這泥潭裡吧!

很顯然,社會上升通道只有兩種,第一種是自我提升,第二種是拉低他人。相對而言,第二種成本更低也更快見效。

所以秦同學想的不是如何更努力一些,而是去威脅馬同學不要再考那麼好的成績。

人性某種程度上是自私的,因為大家都希望好的那個人是自己。

但強者和普通人的區別在於:我尊重你的優秀並承認你的優秀,但我不會坐以待斃,我會學習你的長處,get你的能力。

這個世上比班級第一名優秀的人何其多,不僅如此,人生後半場裡,你還會遇見無數個比自己優秀的人。

與之為敵,則少了共同進步的機會;與之為友,你會在跟他們並肩行走的過程中,看到更廣闊的風景。

事實上,人在前半生裡很容易活在別人的認可裡,後來你會發現,你需要的是植根於心底的力量。

既不會因別人的誇獎而輕飄飄,又不會因為他人的貶低而耿耿於懷。

“殺了第一名,我就是第一名”少年殺人事件背後的真相

雪崩的時候,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

這個案件的發生,是前因後果的累積。

中國的孩子都聽過這樣一句話“你看別人家的孩子…”。

殊不知這種說法,是在暗中培養人的攀比心。

前些天看過一個扎心的視頻,是一個孩子哭著在天台上吐槽她的媽媽:

為什麼我的努力,你從來看不到?!

“殺了第一名,我就是第一名”少年殺人事件背後的真相

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會給我這麼大的壓力,因為我媽媽在對比,我考試的時候對比的那個別人家的孩子。

你總說我成績這麼差,為什麼她(年級第一)會和你做朋友?

“殺了第一名,我就是第一名”少年殺人事件背後的真相

全班第一,全年級第一,全校第一,全聯盟第一,父母總是把這些掛在嘴上,卻忽略了孩子的痛苦。

“殺了第一名,我就是第一名”少年殺人事件背後的真相

而她媽媽說:“我知道我一直在不斷地打擊你,因為我認為在你的性格里,只要不打擊你,你可能就會有點飄。”

享受努力的成果,才會讓人更有慾望去努力。

如果只是單純的努力,既無法獲得獎勵,也沒有誇獎。

就像只被抽鞭子的驢,每日耕田卻永遠見不到莊家收成的時侯,是何種心情呢?

懦弱一點的孩子或許會想:算了,反正努力也沒有任何結果。

而強勢一些的孩子或許就會偏激到殺人了。

殺人者到底只是一個14歲的少年,他的家長很難逃脫攀比性的教育方式。

試想如果秦某的父母每次在孩子考到第二名的時候,說一句“第二名也很棒,我們以你為榮!”,事情會不會變得不一樣?

誰也不能確切地說明命案的背後到底有多少尖銳的話語,一切不能重來。

我們總是在看到結局的時候,才會去思考和審視整個過程。

馬同學的14歲永遠地終結在那個傍晚,他再也見不到屬於14歲的陽光;

而秦同學,作為殺人兇手的他,同樣不再擁有充滿朝氣的靑春,他將用漫長的贖罪之路鋪滿自己的一生。

對生命的嘆惋,對少年的痛心都不足以真正地平息這場慘劇。

只有在真相中撥絲抽繭,探看到最深處的禍因,並對此進行深刻的反思,才能實現永恆的杜絕和銘記。

“殺了第一名,我就是第一名”少年殺人事件背後的真相

我想告訴所有的孩子和家長:

別人有別人的優秀,自己也有自己的獨特。他不曾將你與比爾蓋茨比評,你也不該將他與別人家的孩子比較。

親子關係是生命中一場深厚的緣份,不求孩子完美,不用替你爭臉,只要這個生命健康快樂的存在,在這個美麗的世界上走一遍,有機會與他同行一段,足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