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撞死4人,賠不起」他在網上衆籌喪葬費,竟然還有人給錢

“撞死4人,赔不起”他在网上众筹丧葬费,竟然还有人给钱

事發現場。成都商報 圖

“撞死4人,賠不起,請幫幫我”,因為一起車禍,四川中江小夥楊龍在“輕鬆籌”上發起了眾籌,希望大家為他籌款,解決為死者墊付的喪葬費,隨即引發輿論風波。

一場慘烈車禍三輪車與小車迎面相撞,4人身亡

7月8日上午10點40分許,省道106線中江縣繼光鎮芳草村6組路段,發生一起慘烈車禍。一輛逆行的電動三輪車迎面撞上一輛行駛中的小轎車,電動三輪車上4人當場死亡。

從網友拍攝的現場視頻可以看到,事故發生時正在下雨,猛烈的撞擊導致小轎車車頭及引擎蓋嚴重變形,電動三輪車車頭幾乎完全損毀,破碎的部件及擋風玻璃碎片散落一地。事故發生後,電動三輪車被撞側翻在道路中央,車內3男1女4名駕乘人員被卡在車內、天窗及前擋風玻璃處,無法動彈。

成都商報記者拿到一份監控視頻,視頻記錄了車禍瞬間。在與轎車迎面相撞後,紅色的機動三輪車車身騰空轉了180度隨即側翻落地,車輛碎片四濺,而小車繼續向前滑行了一段才停下。

記者瞭解到,事發地在省道106線中江繼光鎮芳草村6組的一處彎道上,當時雖然下著大雨,但猛烈的撞擊聲還是驚動了附近村民。

“砰的一聲,聲音特別大!”目擊者唐貴珍被這猛烈的撞擊聲嚇到了,驚慌之餘,她跑到現場查看情況,才知道發生了車禍。“我出來看的時候,小轎車和電動三輪車已經撞了,那個三輪車已經翻轉來了。”

目擊者黃素暉介紹,事發時從白色小車裡出來的一男一女兩名年輕人只受了點輕傷;而三輪車上4人卻沒有動靜,現場流了不少血。

隨後,接警趕到現場的消防救援人員利用工具破拆,才將被困的4人移出,但4人傷勢太重,已無生命體徵。

當事車主:

4人不幸身亡,心裡也很難受

一場車禍,轎車司機楊龍的生活也被打亂。他除了要經營自己在小鎮上的一間電腦門市外,還要配合警方調查、協助家屬處理善後事宜。

楊龍在電話中告訴成都商報記者,當時他開車與女友前往中江辦事,因為雨很大,他將車速控制在六七十碼。“一場突如其來的車禍就這樣降臨在我身上,沒有任何徵兆,來得那麼兇猛。”楊龍介紹,事發地在繼光鎮往中江方向約一公里一段轉彎處。楊龍介紹,事故造成對方車輛人員4人全部死亡,“我和女友受了點輕傷。”

當得知三輪車上4人不幸身亡時,楊龍稱心裡也很難受。說起此事,楊龍稱“教訓就是,雨天還是儘量不開車,開車的時候開慢點,注意三輪車和電瓶車。”

成都商報記者從中江縣警方處證實,機動三輪車上的三男一女均是什邡市元石鎮箭臺村人。其中,年紀最大的72歲,年紀最小的女性死者,也已經50歲了。事故的具體原因當地交警部門仍在調查當中。

成都商報記者注意到,事發路段距離繼光場鎮不遠,彎道一端有明顯的限速60碼和連續轉彎的警示標誌,另一端的下坡路段也裝有強制減速帶。而當地村民卻反映,該彎道沒有安裝監控攝像頭,許多過往車輛存在超速過彎的違規現象,因此經常發生車禍。

一次爭議眾籌一天內籌到2萬多,隨後眾籌被關閉

因為造成4人死亡,這起事故引發網友格外關注。

然而10日上午,戲劇性一幕出現。當事車主楊龍在網絡上發起眾籌。成都商報記者看到,當時在“輕鬆籌”平臺上,楊龍以《撞死4人,賠不起,請各位幫幫我!》為標題發起眾籌,目標金額為20萬。

“賠不起,不想進去坐牢,請大家幫我。”在情況說明中,楊龍稱,現交警大隊正在處理案件,責任事故(書)還沒有出具。死者家屬那邊要求自己先墊付安葬費12萬。他為車購買的三者責任險保額為30萬,“希望社會愛心人士幫幫我,我才24歲,不想進去坐牢,剛創業也沒多久就出這事,我們家庭狀況也不好,父親死得早。”

為了證實此事,他還上傳了身份證和撞車瞬間視頻,也有不少朋友和同事為他證明。“目前身上就只有一兩萬元錢!”楊龍告訴成都商報記者,他在鎮上開了一間電腦門市,裡面東西總共價值不到10萬,他還有一輛車,不過已經撞爛了, 他表示,自己不會迴避責任,等警方事故認定出來後,他會盡自己最大努力進行賠償,“但是我賠償能力畢竟有限。”他介紹,發起輕鬆籌的目的,是希望社會愛心人士幫幫他,也幫幫這4名死者家屬渡過難關。發起當天晚些時候,已經籌集到23900多元,有1215次幫助,有81人為他證明。不過很快,“輕鬆籌”平臺關閉了該項目,楊龍稱,平臺給他的答覆是,項目不符合申請條件,“我也不曉得因為啥子原因就停了!”

成都商報記者就此事聯繫了輕鬆籌總部客服,客服稱將聯繫相關部門給記者進行回覆,但是截至16日20時,“輕鬆籌”官方並沒有對此作出回應。

目前,該起事故中江縣警方正在處理之中,中江警方表示,事故認定結果將會對社會公佈。

慈善人士:

“就不該讓他發佈出去”

“從目前楊龍家的情況來看,他上‘輕鬆籌’籌款是一個不對的行為,他確實還沒有到必須向社會公眾伸手的地步。”某公益慈善組織成都負責人介紹,《慈善法》支持的是大公益、大慈善,比如說傳統的“扶貧濟困”,救助貧困學生,救助貧困老人,還有支持教育、環保等對公眾有益的項目。

她介紹,楊龍這個事情很特殊,首先楊龍在車禍中撞了人,無論責任如何劃分,這是一個交通事故背景下的求助,作為駕駛員應該為自己的行為買單。

“他這種不屬於公益求助和慈善求助,平臺關閉他這個求助是必須的,甚至就不該讓他發佈出去。”這位負責人認為,這類籌款之所以引發社會質疑,更深層次地來說,是因為籌款機制的不完善,審核不嚴。基於移動互聯網的、陌生人對陌生人之間的“社會救助”籌款機制,往往是誰的故事講得好、有“賣點”,而真正需要幫助的人,反而沒有能力通過這樣的眾籌獲得幫助。

“如果有一個道德認定的話,他這種求助是不應該獲得支持的。”該負責人介紹說。

“當時想到賠不起,腦殼發熱就申請了一個。”7月16日,說起此事,楊龍稱現在想起來確實不太合適。楊龍證實,他身邊的一些朋友也在“輕鬆籌”上為他捐款,項目關閉後,這些錢已經退回給捐款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