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丹鎮「黨建+產業發展」結出脫貧「致富果」

汤丹镇“党建+产业发展”结出脱贫“致富果”

2018年是湯丹鎮“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年”,算清脫貧收入賬,是保證湯丹5043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如期脫貧的重要因素。如何以脫貧產業發展支撐好群眾的持續增收,一直是擺在全鎮26個村級黨組織面前的一道重要難題。今年以來,東川區湯丹鎮黨委以“黨建+產業發展”助推精準脫貧為破題方向,指導各村依託自身產業優勢,充分發揮“領頭雁”作用和“四議兩公開”的制度優勢,按照“支部引領、幹部帶頭、群眾參與”的思路,由村兩委牽頭成立合作社和脫貧攻堅互助協會,吸納貧困戶加入合作社,把群眾緊緊凝聚在產業鏈上,探索出支部帶合作社、合作社帶產業、產業帶動脫貧戶的“黨支部+合作社+貧困戶”產業富民新模式,有力推動了湯丹鎮脫貧攻堅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主要做法如下:

黨組織搭臺,小種子孕育出脫貧新希望。在湯丹鎮海子村、大地坡村、石莊村,有得天獨厚的高原氣候優勢,種植的高山蔬菜具有生長週期長和“零施藥”的特點,深受沿海地區和東南亞國家消費者的喜愛,連片的土地資源,更是吸引外來企業發展規模化種植的優良條件。2018年年初,海子村黨總支和鎮產業辦通過多方考察對接,成功引進了元同農業公司、厚誠農業有限公司、隆合農業有限公司,投資700萬元實施了1500畝的高山蔬菜種植和2000立方米的冷庫建設配套項目,公司以“生產基地+冷庫儲藏+訂單銷售”的模式,在生產銷售環節中,通過土地流轉、合作分紅、務工增收等方式,為當地貧困戶擴寬增收渠道,同時輻射帶動了7個村的集體經濟發展。通過黨總支的引導,目前在海子村、大地坡村、石莊村共流轉土地1500畝,涉及當地340戶農戶,平均每戶每年有1300元左右的租金收益,群眾不僅增加了土地出租收入還能學習蔬菜種植技術。同時,有新橋村、興隆村等7個村以每村20萬元的資金合作發展,壯大集體經濟;有224戶建檔立卡貧困戶以戶均3000元的資金入股該項目。今年年底,7個村即可獲得每村2萬元的合作分紅,224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可獲得戶均穩定收益300元的合作分紅。連片的開發種植和產品的包裝運輸,也給當地的建檔立卡貧困戶提供了150個日平均工資在80元,且每年穩定就業9個月以上的就業崗位。

依託優勢,傳統產業助力脫貧攻堅。在湯丹鎮鎮政府駐地的元寶村,境內的土地因原礦務局建設和近年來的集鎮建設所剩無幾,發展第一產業條件受限。但也正是集鎮流動人口多、文化歷史悠久的原因,元寶村一直以來就以生產加工糕點,特別是火腿月餅聞名省內外。村黨支部經過多方努力,在2018年3月與本村駐地的嘉隆食品廠達成合作協議,依託傳統的食品加工這一優勢產業,成功找到了一條符合村情實際的產業發展道路,全村127戶建檔立卡貧困戶以戶均3000元、村集體以20萬元集體經濟入股合作至食品廠,在原有規模的基礎上,擴建廠房1000平方米,新建了國內最先進的沙琪瑪生產線一條,投產以來,每月生產加工糕點25噸以上,產品供不應求,深受廣大消費者喜愛,市場主要為東川本地和周邊的尋甸縣、祿勸縣、四川涼山州等地。經測算,該廠已經實際解決了當地54名閒置勞動力的穩定務工,2018年銷售額可達3000萬元以上,純利潤可達400萬元以上,元寶村集體年底可以實現分紅2萬元以上,127戶建檔立卡貧困戶戶均可分紅300元。

整合資源,美麗鄉村與都市農莊共建雙贏。建設美麗鄉村必須堅持以產業為基、富民為本。湯丹鎮灑海村關上村民小組一直以來都居住在地質災害隱患區,村莊建設分散,公共服務設施嚴重不足,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為主,危房數量所佔比重大,嚴重製約了灑海村的經濟發展和脫貧步伐。實施農村危房改造以來,村黨總支始終堅持環境打造是基礎、產業發展是支撐的理念,結合脫貧攻堅重點工作,引領貧困戶參與美麗鄉村建設,不僅解決了貧困戶的住房安全,還通過整合資源發展第三產業。通過走訪調研、徵求意見、專家論證等方式,最終確定將關上一、二小組搬遷至離老村子不遠的烏龜山進行集中建設。建設的選址、徵地的價格、房屋的風貌等一系列問題,灑海村黨總支總是充分運用“四議兩公開”的形式一一化解。起初大部分老百姓不願建房,村黨總支成立了幫建工作隊,引領貧困戶參與美麗鄉村建設,貧困戶既是村莊建設的主人,又是村莊建設的受益者,同時也是建設的務工者,在黨員幹部的帶頭示範下,紛紛主動參與並出資出力。目前,135棟白牆灰瓦的小樓拔地而起,整體建設錯落有致,村內道路硬化、綠化、活動場所等配套設施應有盡有。此外,除灑海村現有的清河西瓜、小江蔬菜等“叫得響”的品牌外,灑海村黨總支還將結合獨特的河谷熱區優勢,由灑海村主任水東平帶頭實施800畝樹瓜種植項目,發展集體經濟並帶動407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合作參與。屆時,灑海村將充分利用特色果蔬產品、小清河水資源和烏龜山農家園,發展集人文、農產、娛樂為一體的鄉村旅遊業,為全村群眾的增收致富提供保障。

汤丹镇“党建+产业发展”结出脱贫“致富果”

除上述產項目以外,在湯丹鎮還有如田壩村利用現代化科技實施的2000頭生豬養殖場,竹山村探索實施“廠長制”發展的300頭肉牛養殖場,中山村生態與經濟效益共贏的8000畝油茶種植,大地坡村“5+3”(暨每戶農戶種植50畝高山毛竹,3畝高山藥材)的產業脫貧模式等一系列脫貧產業;湯丹鎮除了擁有3000年曆史傳統的銅礦採、選業,還有如海子村火腿醃製、白酒釀製合作社,三家村村級光伏發電站,海子村1400畝集中式光伏發電廠等二產項目;三產方面,湯丹鎮還是唯一一個以工業遺蹟著稱的雲南省歷史文化名鎮,小清河銅運古道、濫泥坪老街區、集鎮銅文化展示區等擁有較高歷史文化價值的景點,也是吸引外來遊客的獨特資源。

汤丹镇“党建+产业发展”结出脱贫“致富果”

目前,湯丹鎮範圍內共有礦業企業32家、水電企業9家、農業專業合作社47家、農業開發公司13家、食品加工企業13家、其他公司(企業)12家;除傳統種植業以外,全鎮範圍內有經濟林果種植4700畝、高山藥材種植1700畝、特色蔬菜種植4000畝、其他經濟作物種植5600畝;除農戶散養以外,有生豬養殖場4家,肉牛養殖場6家,山羊養殖場16家,特種養殖場2家。全鎮26個村均發展了一項以上的脫貧產業,覆蓋全鎮5043戶建檔立卡貧困戶,26個村集體經濟均實現了“清零”,年底均可實現2萬元以上的經營性收入。湯丹鎮黨委通過“一村一品”、“一戶一策”為貧困村和貧困戶量身定製脫貧產業項目,基本實現了村村有脫貧產業、戶戶制定有致富門路的要求,全鎮上下已初步形成了黨組織引領產業發展,產業發展帶動群眾脫貧的新格局!

(湯丹鎮黨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