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山入北約背後的故事(中)

儘管《柏林條約》讓黑山利 益受損,卻也讓這個閉塞落後的山 國登上世界舞臺。黑山大公尼古 拉一世在柏林會議後的30餘年間充 分發揮治國才能,使自己的國家在 經濟、社會和政治諸方面獲得巨大 發展,國內建起公路和郵局,還鋪 設從巴爾港到斯庫臺湖的鐵路,首 都建起圖書館、劇院和博物館,設 立了國家銀行。更有意思的是,尼 古拉一世所養育的女兒個個如花似 玉,成為歐洲王室競相迎聘的佳 人,他的大女兒嫁給塞爾維亞國王 彼得一世,二女兒和三女兒則嫁給 俄國沙皇尼古拉一世(尊號居然一 模一樣)的兩個孫子,四女兒當上 意大利王后,許多報紙把這位黑山 大公形容為“歐洲的國丈”。順便 說一下,黑山國土是擴大了,但人 口卻增長得更快,當地物產又養不 了那麼多人口,因此當地年輕人紛 紛移民到塞爾維亞、俄國乃至美 國。

黑山入北約背後的故事(中)

黑山人口中70%信奉東正教, 與俄羅斯存在深厚的歷史和文化聯 系。直到近代,黑山一直都是俄羅 斯在巴爾幹地區的忠實盟友,1904 年日俄戰爭爆發時,黑山居然向遙 遠的日本宣戰。1910年,尼古拉一 世在俄國沙皇尼古拉二世的支持 下,把黑山從大公國升格為王國, 自己當上了國王。1914年一戰爆發 後,黑山和塞爾維亞這對“兄弟之 邦”聯手加入協約國陣營,與俄國 並肩作戰,期間曾遭遇“身死國 滅”,百萬軍民“死亡行軍”的苦 難,但總算硬撐到1918年大戰結 束,協約國取得完勝,只是這時候 的“斯拉夫大盟主”沙俄已經不復 存在,被十月革命推翻的沙皇尼古 拉二世被處決,而沒有“遠方依 靠”的黑山王國也到了壽終正寢的 時候。

當時,黑山國內存在綠黨和 白黨黨兩股勢力,前者主張保持黑山 獨立,後者則主張併入“大塞爾維 亞”,在塞爾維亞的積極運作下, 白黨在黑山國土光復不到兩個月後 就製造政變,把年邁的國王尼古 拉一世趕下臺,擁立塞爾維亞國王 彼得一世為“塞黑共主”,他繼而 在1919年加冕為新南斯拉夫王國國 王。就這樣,尼古拉一世活生生地 被自己的大女婿剝奪了王權。

在南斯拉夫王國時代,政府 推行蠻橫的“大塞爾維亞沙文主 義”,權力集中到貝爾格萊德高 層,塞爾維亞族成為上等人,而黑 山人被視作“二等塞爾維亞人”, 至於其他民族則是“待同化的塞爾 維亞人”,受到殘酷對待,這也為 二戰中南斯拉夫迅速亡國埋下禍 根。1941年5月,南斯拉夫在一週 之內被軸心國侵佔,全國分成八個 不同的地區,其中黑山落入意大利 之手。意大利人想要扶植一個受其 擺佈的傀儡“黑山獨立國”,獨裁 者墨索里尼本想讓尼古拉一世的女 兒,也就是意大利國王伊曼紐爾的 王后埃琳娜去當女王,沒想到執拗 的老國王堅決不允,理由是“一對 夫婦只能出一個國王”,墨索里尼 轉而提議讓定居法國的女王外甥米 哈伊爾去當攝政,可是他死活不答 應,等到黑山爆發反法西斯大起義 後,顧不了面子的意大利人只好委 派皮齊奧·比羅利中將擔任軍事總 督,用劍與火去統治這片桀驁不遜 的土地。

黑山入北約背後的故事(中)

眾所周知,南斯拉夫與俄羅斯 存在著歷史和民族的紐帶,特別是 到了20世紀30~40年代,國際共產 主義的中心就是蘇聯,這使得南斯 拉夫共產黨人的思想和行動也極力 與蘇聯保持一致。

國家利益至上

1945年南斯拉夫解放後,根據 1946年頒佈的新憲法,全國劃分為 六個人民共和國,它們隸屬於中央 政府,但部分權力下放給地方上的 共和國政府,成為典型的聯邦制國 家。耐人尋味的是,為了防止曾嚴 重傷害南斯拉夫各族情感的“大塞 爾維亞沙文主義”復活,新憲法重 新認定黑山是聯邦主體,即與塞爾 維亞地位平等的共和國,這種安排 顯然是出於政治考慮,而不是從語 言、宗教或民族來考慮的,畢竟在 歐洲人眼裡,黑山人就是塞爾維亞 人,就如同德國人和奧地利人一樣 “缺乏區別的標準”。

儘管主政者有意培養統一的 “南斯拉夫民族意識”,但由於經 濟發展差異以及極端主義民族思想 的回潮,到了20世紀80年代,南斯 拉夫再度陷入民族紛爭的漩渦中。 1991年,南斯拉夫爆發內戰,先是 最富裕的斯洛文尼亞和克羅地亞宣 布獨立,接著是面積最大而且民族 關係最複雜的波黑宣佈獨立,後來又是塞爾維亞境內的科索沃自治省 鬧獨立,在所有衝突中,黑山基於 民族感情,幾乎都站在塞爾維亞一 邊,而且兩者的結盟,還得到俄羅 斯的外圍聲援,許多俄羅斯的“志 願軍”自費跑到前南地區參戰。

黑山入北約背後的故事(中)

然而時移世易,再鐵的“兄 弟關係”碰上實實在在的國家利 益,也會像冰川遇到陽光一樣逐漸 融化。1991年克羅地亞剛宣佈獨立 時,黑山與塞爾維亞都宣稱其行為 “違憲”,黑山總統布拉托維奇甚 至鼓勵南人民軍中的本族戰士向 “叛徒”開火。當年10月1日,以 黑山人為主體的南人民軍西南軍區 部隊向克羅地亞港口杜布羅夫尼克 發起進攻,他們用重炮轟擊城牆、 城門、港口、古炮臺、教堂等古 跡,目的是徹底抹去該城的“克羅 地亞痕跡”。

黑山和塞爾維亞的努力沒能奏 效,越來越多的共和國脫離了南斯 拉夫,面對未來的道路該怎麼走, 1992年,黑山舉行全民公決,結果 有95.96%的人投票贊成留在面積大 大縮水的南斯拉夫裡面。在新的南 聯盟中,塞爾維亞人口940萬,黑 山只有62萬,雙方力量對比太過懸 殊,黑山成為被支配的對象。在此 後的波黑戰爭和科索沃戰爭中,黑 山不僅被動地捲入衝突,還因為和 態度強硬的塞爾維亞站在一起,連 帶受到西方公決的集體制裁,自家 經濟雪上加霜。到了1996年,感到 難以為繼的黑山政府宣佈脫離南聯 盟的經濟體系,改以德國馬克為流 通貨幣,這被視為“兄弟分家”的 重要風向標。緊接著,黑山與塞爾 維亞各自擁有司法、貨幣、稅收和 海關係統,只有外交和國防是統一 的,形同鬆散的邦聯關係。黑山政 治家米洛·久卡諾維奇公開鼓吹: “我們和塞爾維亞人雖然是兄弟, 但並不想住在一個房子裡,我就和 我的兄弟不住在一個房子裡。”

科索沃危機爆發後,由於塞爾 維亞當局堅持強硬路線,導致當地 大批阿爾巴尼亞族難民湧進黑山, 拖累了這個本已貧窮的小國經濟。 與此同時,塞族軍警在黑山領土上 對阿族難民施加的暴行也激起黑山 人的憤怒。1999年3月24日,北約 向南聯盟發起進攻,科索沃戰爭爆 發。戰爭期間,北約有意將空襲重 點放在塞爾維亞境內,黑山的軍事 設施只受到有限攻擊,目的是避免 削弱該國反塞爾維亞的力量。

科索沃戰爭徹底打垮了巴爾 乾的“反西方堡壘”塞爾維亞,來 自塞爾維亞的南聯盟總統米洛舍維 奇也變成前南斯拉夫國際戰犯法 庭的階下囚,眼見形勢不好,黑山 開始逐漸與塞爾維亞拉開距離,尋 求與西方親近。2000年,已是黑山 總統的久卡諾維奇公開為1991年炮 擊杜布羅夫尼克的行為向克羅地亞 道歉。2001年,曾指揮圍攻的前黑 山將軍帕維爾·斯特魯加爾被前南 戰犯國際法庭判處8年徒刑。2003 年,黑山政府準備舉行獨立公投, 但經過俄羅斯勸說,決定推遲三年 再進行全民公決。2006年5月,黑 山舉行公民投票,55.5%的人贊成 獨立。6月3日,黑山議會通過獨 立宣言,正式成為世界上第192個 獨立國家,並在6月28日加入聯合 國,至此也宣告在歐洲舞臺上活躍 了近一個世紀的政治實體——南斯 拉夫徹底消亡。同年,為了改善與 克羅地亞的關係,特別是為加入歐 盟贏得好感,黑山向克羅地亞歸還 了1991~1992年從杜布羅夫尼克郊 區掠走的許多歷史文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