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約,病久矣

“我們正在經歷北約的腦死亡。”(What we are currently experiencing is the brain death of NATO.)

“歐洲正站在懸崖邊緣。”(Europe is on the edge of a precipice.)

“美國正在背棄我們。”(The US was showing signs of turning its back on us.)

法國總統馬克龍11月7日接受英國《經濟學人》週刊採訪時,難掩對北約現狀的擔憂。

在這次訪談中,馬克龍強調:“美國的戰略決策同北約夥伴之間不存在任何協調。我們看到北約另一個夥伴土耳其在一個關乎我們利益的地區(敘利亞)執行攻勢,也沒有進行協調。”“這些發生的事情對北約是個巨大的問題。”“(需要)現在就明確北約的戰略目的是什麼。”他呼籲,歐洲國家是時候獨立思考自身定位了,歐盟理應成為一個強大的地緣政治力量,否則未來便會失去掌控自身命運的機會。

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第一時間駁斥了馬克龍對北約的“全面打擊”(sweeping blow)。他說:“任何讓歐洲和北美疏遠的企圖都不僅有可能削弱北約和跨大西洋紐帶,而且有可能分裂歐洲。因此我們必須團結一致。”

德國總理默克爾則表示:

“法國總統選擇了激烈的言辭。這不是我對北約內部合作的看法……我認為,這樣一通狠批沒有必要,即使我們確實存在問題。”

The French president has chosen drastic words.That is not my view of co-operation inside NATO......I don’t think that such sweeping judgements are necessary, even if we have problem.

與此同時,正在德國訪問的美國國務卿蓬佩奧也駁斥了關於“跨大西洋摩擦”(trans-Atlantic friction)的說法,並堅稱北約當今依然舉足輕重(remain relevant)。

“北約腦死亡”(NATO is brain dead)?“北約病了”(NATO is ailing)?“北約完了”(NATO is over)?一時間,爭論四起。美國《紐約時報》稱,北約將於12月3日至4日在倫敦舉行峰會,以紀念該聯盟成立70週年。馬克龍的言論是在北約峰會前向北約投出的“最大的臭彈”,必將使這次會議黯然失色。

眾所周知,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為了遏制蘇聯,維護其在歐洲的主導地位,聯合西歐一些國家於1949年4月4日正式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簡稱北約(NATO)。目前擁有29個成員國。近年來,北約內部分歧日益嚴重,一些北約國家同美國間的關係也陷入前所未有的緊張之中。

在美國總統特朗普眼中,這一冷戰的產物已經“過時”(obsolete),且在這個機構中,美國承擔了太多防衛費用。據美國《新聞週刊》網站報道,就在11月10日,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奧布賴恩對北約盟友之間的內訌作出回應時再次提及,

北約聯盟分裂原因在於德國和其他國家沒有承擔應有的防衛費份額。

NATO alliance breaking up because Germany and other NATO countries "not paying their fair share" in defense.

而美歐與土耳其之間的分歧看起來也日益難以彌合。7月,北約成員國土耳其從俄羅斯購買S-400防空導彈系統,對此,北約官員指出,S-400對北約核心防空系統的F-35隱形戰鬥機構成直接安全威脅;10月,土耳其不顧北約警告對敘利亞北部的庫爾德武裝展開軍事行動。瑞士《新蘇黎世報》的報道標題直呼:北約對土耳其越來越不耐煩。德國《世界報》亦不禁感慨,除了名義上之外,埃爾多安領導下的土耳其是否仍屬於北約聯盟尚無定論。

內部分裂之外,北約的對俄政策也不同步。近年來,北約不斷東擴使得其與鄰國俄羅斯的矛盾不斷加深,北約和俄羅斯已陷入一種危險的惡性循環。但法國總統馬克龍承認,沒有正常的對俄關係,歐洲就沒有機會獲得地緣政治獨立,他呼籲重新理解歐洲政治的俄羅斯方向。無怪乎針對馬克龍有關北約“腦死亡”的言論,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回應稱:

“說得好。屬於大實話且一語中的。準確定義了北約的現狀。”

Well said. Truthful words, and ones that get to the nub of the matter. An accurate description of NATO's current state.

不過,不少外媒認為,目前言及北約“腦死亡”似乎仍為時尚早。美國《華爾街日報》在其11月11日的報道標題中指出:北約沒有死,但它生病了(NATO Isn't Dead, but It's Ailing)。同日,美國MinnPost新聞網站刊文稱,

北約也許沒有“腦死亡”,但它急需新思維。

NATO may not be ‘brain dead,’but it’s in desperate need of new thinking.

英國天空新聞頻道網站一篇報道認為:

北約承受著壓力,但它並不像馬克龍所說的那樣處於“腦死亡”狀態。

NATO is under strain, but it is not 'brain dead' as Macron said.

那麼,今天的北約到底狀態如何?德國《世界報》的一篇文章或許可以回答這個問題。文章稱,無論如何可以確定的是,北大西洋聯盟再也不可能回到持續了幾十年的冷戰時期的狀態:對歐洲人的安全承諾、擴大威懾的體現以及對美國而言體現其大西洋世界地位的軍事基礎設施。如今,布魯塞爾利奧波德大街3號,即北約總部前仍飄揚著29個北約成員國的國旗,但是尚不清楚它背後真正的支撐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