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宗教之《印度特色宗教「錫克教」》

印度的特色教派,印度是一個政教分離的國家,堅持世俗主義。但是,宗教對其政治具有巨大的影響。在印度,絕大多數人都信奉宗教。根據1991年的人口普查數據,人口的82%左右信奉

印度教,12%左右信奉伊斯蘭教。此外,還有基督教徒,占人口的2.32%;錫克教徒,佔1 .99%;佛教徒,佔0.77%;耆那教徒,佔0.41%,其他宗教如祆教、或其他分支教派,今天小編給大家普及一些關於印度本地的特色教派!

世界宗教之《印度特色宗教“錫克教”》

錫克教符號

錫克教:錫克教(Sikhism)是15世紀產生於印度的一神教,主要流行於印度旁遮普邦,在南亞的巴基斯坦,東南亞的馬來西亞,北美的美國和加拿大也有少量信徒。

“錫克”一詞,來源於梵文,意思是“學生”、“弟子”、“信徒”。錫克教徒被稱為錫克人,長髮、梳子、鋼箍、匕首、短褲是錫克教徒的五大信仰標識。以公平正義、扶貧濟弱和宗教自由為基本教義。

宗教符號的圓圈代表沒有始終的唯一真神,左右兩邊的彎刀象徵捍衛真理與正義;中間的雙刃刀代表做飯的刀具。

錫克教神寺每天給窮人提供免費餐飲。聖城是阿姆利則,朝聖地是被稱為“神之所在”的阿姆利則金寺。

世界宗教之《印度特色宗教“錫克教”》

阿姆利則金寺

錫克教的起源是,於15世紀末由那納克創立於印度西北部旁遮普地區。它是在莫臥兒王朝時期印度教和伊斯蘭教的交流中萌芽的,由於印度教虔誠派運動的開展,後來發展成為一個獨立的宗教。錫克”是梵文Sikha的音譯,原意為門徒。

世界宗教之《印度特色宗教“錫克教”》

盛裝的錫克教徒

在日常中錫克教徒的著裝和服飾一直以來都給人們留下了深刻印象,以至在許多國家的一些影視作品中,頭裹長巾、鬍子很長,一副英偉的男子氣概的錫克教徒打扮成了人們心中典型的“印度人”扮相。

1699年,戈賓德·辛格制定了錫克教徒必須遵守的為正義而進行聖戰的五條“卡爾薩戒律”稱為“5k“標誌:kesh(終生蓄長鬚發),kangh(戴髮梳),kacch(穿短褲),kirpan(身佩短劍),kara(戴手鐲).這5件事在錫克教中具有特殊含義。蓄長髮、長鬚表示睿智、博學和大膽、勇猛,是錫克教成年男教徒最重要的標誌。加發梳是為了保持頭髮的整潔,也可以促進心靈脩煉。戴鋼手鐲象徵錫克教兄弟永遠團結。佩短劍表示追求自由和平等的堅強信念。穿短衣褲是為了區別於印度教教徒穿著的長衫。不過,今天的錫克教男子平時很少穿短衣褲、佩短劍,但蓄髮、加發梳、戴鋼手鐲仍然極為普遍,尤其是在梳好頭髮之後,再包上一條長長的頭巾,成為錫克教徒的典型形象。 此外,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雖然印度乞丐很多,但錫克教徒中很少有乞丐,因為錫克教徒強調勤勞、勇敢,而且內部團結,互為兄弟。錫克寺往往就是該教的慈善中心。很受印度當地人人民尊敬!

世界宗教之《印度特色宗教“錫克教”》

世界宗教之《印度特色宗教“錫克教”》

錫克教的特色:錫克教的教堂,就是他們禮拜的地方。錫克教沒有神像,他們拜的是經典。他的祭壇上有兩個大箱子,裡面放的是經典,外面用布蓋起來,有兩個人拿著拂塵照顧,乾乾淨淨,一塵不染。“禮拜”時信徒走近“經典上師”,跪在它面前叩頭,額要觸地,以表虔誠順服,稍後便獻上金錢或食物,向上師感恩,退下後在會眾中打坐,面向“經典上師”,並跟隨司會的長老唱“經典上師”內之經文或詩篇,會後有團契愛筵。信徒要加入“卡爾沙”團契,表達他們是純淨者,願意結盟,不分階級,實踐團結、友愛和彼此服務,團員不分男女,男性加上新名字“猛獅”,女性加上“公主”(kaur),同時錫克教的教義是要他們要持守五戒:

A、不偷

B、不姦淫

C、不抽菸

D、不吸毒

E、不叛教

宣誓完畢,要行劍洗禮,此後就要穿戴“5K”記號來表明身份。

世界宗教之《印度特色宗教“錫克教”》

阿姆利則金寺

80,90年代的港產電影裡的“印度阿三”裡很多原型就是出自錫克教的教徒。當然不僅僅是港產電影,很多世界電影裡也有過錫克教徒的影子。歡迎大家在評論區裡說一說在哪些影視劇裡見過錫克教徒的影子。

這篇文章是小編對於印度特色宗教的第一篇。後期普及印度的另一特色宗教耆那教。 如果各位看官有問題希望能第一時間在評論區指點。

世界宗教之《印度特色宗教“錫克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