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湖四海」有沒有具體的地方?具體又指哪些地方?

“五湖四海”有沒有具體地方可尋?經小編翻閱各朝古籍名著,發現各個時期的解釋版本不一,下面讓小編為各位喜歡人文歷史的讀者一一道來。

“五湖四海”有沒有具體的地方?具體又指哪些地方?

太湖黃昏照

關於“五湖”的說法有很多。一說是太湖及附近四個湖泊。據北魏地理學家鄅道元《水經注》記載:“南江東注於具區,謂之五湖口。五湖謂長蕩湖、太湖、射湖、貴湖、滆湖也。”其中的具區即太湖。二說江南五大湖的總稱。《史記・三王世家》:“大江之南,五湖之間,其人輕心。”唐代司馬貞《史記索隱》解解釋說:“五湖者,具區、洮隔、彭蠡、青草、洞庭是也。”明代楊慎在《丹鉛鉛總錄·地理》中也有差不多的解釋:“王勃文:襟三江而帶五湖”,則總言南方之湖。洞庭一也,青草二也,鄱陽三也,彭蠡四也,太湖五也。”洮隔,今江蘇的長蕩湖、西湖。彭蠡,即今江西鄱陽湖。青草,今洞庭湖東南部。關於“五湖”還有其他一些說法,大都在太湖周圍。由此可見“五湖”的的說法不一,其範圍也很廣,以上述第二種說法比較妥當。一般是指“洞庭”、“太湖”、“巢湖”、“鄱陽”、“洪澤湖”為五湖四海中的“五湖”。其他所指,範圍均小,不符合“五湖四海”一詞的本義。

“五湖四海”有沒有具體的地方?具體又指哪些地方?

圖為洞庭湖大橋

四海是指哪裡呢?“四海”一詞,源於《尚書・大禹謨》:“大禹曰:文命敷於四海,袛承於帝。”後又見於《楚辭・九歌・雲中君》:“橫四海兮焉窮。”《論語·顏淵》“四海之內皆兄弟也。”這幾處的語義都是泛指全國各地,含有四面八方之意。古代以為中國是由九州島組成,四周有海環繞。《禮記·祭義》則則具體提到了“東海”、“西海”、“南海”、“北海”為“四海”,這是古人的認識,與今天的海域劃分不一致。此外,漢代劉向在《說苑・辨物》中提到了四海:“八荒之內有四海,四海之內有九州。”唐代顏師古解釋說:八荒,乃八方荒蕪極遠之地也。對於四海,則沒有說明。在《爾雅·釋地》中有關於四海的解釋:“九夷、八狄、七戎、六蠻,謂之四海。”其中的夷、狄、戎、蠻,是古代對於東、北、西、南四個方向少數民族的稱呼,這裡指四鄰各兄弟民族居住之處,表示極遠的地域。宋代洪邁在《容齋隨筆》中則說“四海一也”,認為“四海”是連為一體的,他對四海的認識和劃分和今天的海域劃分有些相似。

“五湖四海”有沒有具體的地方?具體又指哪些地方?

圖為西海美照

由上可見,對於“五湖溯四海”具體指哪些地方說法不很確切,總的意思是泛指四面八方,或言全國各地,不必拘泥於某一處或某幾處。五湖四海是個廣泛的地理概念。用其泛指全國各地。“五湖四海”也因此演化為成語,或用於口語,經常被我們所使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