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雷-楊:不想做下一個庫里,更想嘗試成爲納什那樣的球員

特雷-楊,今年的5號秀,獨行俠在選秀大會上選中了他,隨後就跟老鷹達成了交易,於是老鷹用3號籤選中了東契奇之後,兩位年輕人就此易主——特雷-楊成為了老鷹的球員,而東契奇則去了諾維茨基的球隊。咱們今天主要說一說特雷-楊的故事,畢竟他之前被盛傳是“下一個庫裡”。

特雷-楊:不想做下一個庫裡,更想嘗試成為納什那樣的球員

特雷-楊,1998年9月的生日,還有2個月才滿20歲。他身高1米88,臂展1米91,體重82公斤,站立摸高2米43,司職控球后衛,17-18賽季征戰NCAA,作為俄克拉荷馬大學的大一新生,他出戰32場能砍下27.4分8.7助攻3.9籃板。納什的職業生涯平均數據為14.3分8.5助攻3.0籃板,而庫裡的職業生涯截止到上個賽季為場均23.1分6.8助攻4.4籃板。數據上來看,特雷-楊更像庫裡,但這麼比較顯得很不公平:納什征戰NBA長達18載;庫裡還在巔峰,打了9年的NBA比賽;而特雷-楊到今天為止也只打了老鷹隊的夏季聯賽而已。對於一個一場NBA比賽都沒有打的年輕人來說,你很難判斷他到底像納什還是像庫裡。畢竟,無論是NCAA的聯賽還是NBA的夏季聯賽都無法跟NBA的正賽相提並論。

特雷-楊:不想做下一個庫裡,更想嘗試成為納什那樣的球員

但是,球迷總是很熱心的,看他的打球風格給了他“下一個庫裡”的稱號,不過特雷-楊似乎並不領情,他說:“相對比斯蒂芬來說,我更想努力成為納什那樣的球員。我的確更像是納什和庫裡的混合體,但是我最想成為的模板球員是史蒂夫-納什。”我把特雷-楊的原話也附上,各位可自行翻譯:“I try to be Steve Nash more than Steph. I do blend Nash and Steph a lot, but my favorite player growing up was Steve Nash.”

特雷-楊:不想做下一個庫裡,更想嘗試成為納什那樣的球員

如果特雷-楊還不夠資格跟納什、庫裡做對比,但是我們可以對比一下納什和庫裡的比賽風格有何不同:納什,“快打旋風”打法的鼻祖,他的助攻始終是NBA球場上一道絢麗無比的風景線,同時他的跑動、三分也是招牌。庫裡,那個重新詮釋了“三分球”的“小學生”,在他之前你甚至不知道三分球可以那樣投,更為恐懼的是他藉著自己三分球的威脅不斷提升自己在籃下得分的能力:或偷襲、或上反籃、或跳投……總之,論助攻,納什無疑是大師;論得分,庫裡則更勝一籌。

特雷-楊:不想做下一個庫裡,更想嘗試成為納什那樣的球員

特雷-楊雖然只是今年的5號秀,但是前4位選秀都不是控球后衛,老鷹隊為何要跟獨行俠向下做交易?道理自然很簡單:老鷹相信這是一個控球后衛的時代,你看庫裡、哈登、保羅、威少、歐文是怎麼打球的,甚至詹姆斯、西蒙斯這樣的大個子也經常在打控球后衛的位置。鑑於特雷-楊的打球特點,很多球迷把庫裡和威少列為他的打球模板。老鷹隊在得到特雷-楊以後就在拋售施羅德,在得到林書豪以後更加渴望早日把昔日的老大施羅德交易出去。很顯然,他們不是指望林書豪來指揮球隊,所有的重擔和希望都聚焦在特雷-楊身上。

特雷-楊:不想做下一個庫裡,更想嘗試成為納什那樣的球員

特雷-楊當然明白他將面臨的挑戰,這個聯盟都在期待著他的表現。“我會把壓力排除在外,因為如果我不能帶著它……”特雷-楊沒有把話說完,他耷拉著腦袋,因為他知道所有的目光都在注視著他。打了3場鹽湖城的夏季聯賽,特雷-楊投丟了24記三分球當中的21記,當他出現在拉斯維加斯夏季聯賽時,你發現了他的進步:場均得到17分、6.8助攻。這一回他打了4場夏季聯賽,三分球不再是尷尬的24投3中,而變成了31投12中,算是不小的進步了。

特雷-楊:不想做下一個庫裡,更想嘗試成為納什那樣的球員

這也是這位19歲小將的長處之一:他很快就會把自己的失誤忘記,然後迅速地投入到下一次訓練當中。他的三分球有待提高,所以這也是我認為他為何不把自己定義為“下一個庫裡”的一個原因,但是他的助攻技巧一直在不斷提升。郭靖的老爹郭嘯天這麼說過:“我小時候聽爹爹說,一個人不論學文學武,只能專心做一件事,倘若東也要抓,西也要抓,到頭來少不免一事無成。”如果特雷-楊有朝一日成為一名如納什般的助攻大師,我是不會感到驚訝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