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数学创造性思维的主要因素

创造性作为个性的理智特征,实际上是指个人在一定动机推动下从事创新活动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所以,创造性也称创造力或创造心理。数学创造性也就是数学的创造力或数学创造心理。影响数学创造力的因素有三点,即在内容上有赖于一定的知识量和良好的知识结构,在程度上有赖于智力水平,在力度上有赖于心理素质,如兴趣,性格,意志等。

影响数学创造性思维的主要因素

一.数学知识与结构是数学创造性的基础

数学知识是前人创造活动的产物,同时又是后人进行创造活动的基础。一个人掌握的知识量影响其创造能力的发挥。知识贫乏者不会有丰富的数学想象,但知识量多也未必就有良好的思维创新。那么数学知识与技能如何影响数学创造性思维呢?如果把人的大脑比作思维的“信息原料库”,则知识量的多寡只表明“原料”量的累积,而知识的系统才是“原料”的质的表现。杂乱无章的信息堆积已经很难检索,当然就更难进行创造性的思维加工了。只有系统合理的知识结构,才便于知识的输出或迁移使用,进而促进思维内容丰富,形式灵活,并产生新的设想,新的观念以及新的选择和组合。因此,是否具有良好的数学知识结构对数学创造性思维活动的运行至关重要。

还要注意,数学知识信息是靠语言工具为载体储存和获得的。特别是数学有着自己独特的符号语言,所以,除合理的知识结构以外,独特的语言表达是创造性思维产生的必要杠杆。布鲁姆认为,技能的自动化是“天才的四肢”,特别是听,说,读,写,讲的交流自动化与人-机关系自动化,是成为英寸的重要条件。

影响数学创造性思维的主要因素

二.一定的智力水平是创造性的必要条件

创造力本身是智力发展的结果,它必须以知识技能为基础,以一定的智力水平为前提。创造性思维的智力水平集中体现在对信息的接受能力和处理能力,也就是思维的技能。衡量一个人的数学思维技能的主要标志是他对数学信息的接受能力和处理能力。

对数学信息的接受能力主要表现在对数学的观察力和对信息的储存能力。观察力是对数学问题的感知能力,通过对问题的解剖和选择,获取感性认识和新的信息。一个人是否具备敏锐,准确,全面的观察力对捕捉数学信息至关重要。信息的储存能力主要体现在大脑的记忆功能,即完成对数学信息的输入和有序保存,以供创造性思维活动检索和使用。因此,信息储存能力是开拓创造性思维活动的保障。

信息处理能力是指大脑对已有数学信息进行选择,判断,推理,假设,联想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包括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操作能力。这里应特别指出,丰富的数学想象力是数学创造性思维的翅膀,求异的发散思维是打开新境界的突破口。

心理学家吉尔福对智力与创造力的测验告诉我们:从整体上看,智力与创造力有正相关的趋势,但智力高的不一定有高的创造力,未达中上等智力者是不可能有高创造力的。

影响数学创造性思维的主要因素

三.数学创造力的发挥与心理素质密切相关

现代精神神经学家认为,每个人都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创造的禀赋。但是只有心理正常的人才会把创造潜力付诸实现。通常把一个人的心理表现,如情绪,意志,兴趣,性格等称为心理素质。由于情绪对创造性思维的运作影响很突出,因此,国外流行称其为“情绪智商”(简称情商),以和IQ(智商)相区别。

根据情绪发生的程度,速度,持续时间的长短与外部表现,可把情绪状态分为心境,激情,热情。良好的心境能提高数学创造性思维的敏感性,及时捕捉创造信息,联想活跃,思维敏捷,想象丰富,能够提高创造效率;激情对创造是个激励因素,是创新意识和进取的斗志;热情是创造的心理推动力量,对数学充满热情的人能充分发挥智力效应,做出创造性的贡献。

意志表现为人们为达到预定的目的自觉地运用自己地智力和体力积极地与困难作斗争。良好的意志品质是数学创造的心理保障。正如华罗庚指出的:“面对悬崖峭壁,一百年也看不出一条缝来,但用斧凿,能进一寸进一寸,得进一尺进一尺,不断积累,飞跃必来,突破随之”。

兴趣是数学创造性思维得心理动力。稳定,持久的兴趣促进创造性思维向深度发展;浓厚的兴趣促使数学爱好者对数学问题去热情探索,锲而不舍地向创造目标冲击。这种向自然的进攻性是创造者的重要素质。

最新的研究显示,一个人的成功只有20%归诸IQ的高低,80%则取决于EQ。EQ高的人,生活比较快乐,能维持积极的人生观,不管做什么,成功的机会都比较大。

基于上述影响创造性思维因素的分析,我们可以提出经验公式:

创造力=有效知识量X IQ X EQ

由于有效知识量,IQ,EQ都是与后天教育相关的因子,由这个公式我们可得出数学创造性思维是可培养的,数学创造型人才也是可培养的。创造型人格是教育的终点行为,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达到终点行为的经常性任务。总之,要树立这样的坚定的教育信念:人的创造性思维是可以通过教育来发展的。当然人的数学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也是可以通过教育来实现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