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所有的鱼都生活在同一片海里

不是所有的鱼都生活在同一片海里

今天听到了一个极为励志的故事,我一定要说给你听。

我中学时的死党之一,姑且叫他黄秋生吧,高中考到西安去读大学了,在中学时代,我们是一起逃学,一起打架的好朋友,他妈妈跟我妈妈年轻时一起去越战前线做过支前民兵修路,在同一班,只是支前民兵回来之后,我妈回了农村,她妈留在县城。

因为这个原因,我们俩算世交,有这层缘由在,我们父母也不反对我们在一起玩。他去西安读大学的时候,我已经辍学在昆明创业了,每年假期都还会在昆明停留,厮混一番。

黄秋生大学时候谈了一个女朋友,是他同学,虽然当时我们没见过面,但是也是QQ好友,几乎也不怎么聊天。这些都是16、7年以前的事情了,太多细节我都不记得了。只记得女孩还会在我们网站上发帖,也是老网友。

黄秋生中学和大学时候都很帅,传统意义上的小鲜肉,大学的后两年生病,得了甲亢,因为一开始没有太重视,等到后面医的时候,甲亢导致他的样子有了比较大的变化,可能是因为这些原因,他后来就不太出来玩了,跟我们互动的频率降低了。

大学毕业之后他回了我们县城的老家,开了个店,做点小生意,他大学时代的女朋友并没有因为他生病以及毕业之后各奔东西,两人就分开了,而是跟着他回了我们老家的小县城,一两年之后两人就结婚了。

我去过几次他们的小店,其中一次,女孩是因为什么小事做错了,被黄秋生大声呵斥,可能因为有我这个外人在,她表现的非常的尴尬和无地自容,我在旁边也觉得非常尴尬,我那莫名其妙的同理心又作祟,就觉得女孩千里迢迢跟着黄秋生来我们这边,应该被善待。当时还想劝劝黄秋生,但是又觉得这是人家两人的相处模式,外人少说为妙,这事就过去了。

那个时候,他们应该已经结婚了,每天就守着一个只有几平方米的小店,卖一点MP3、MP4、耳机之类的数码产品,在我们老家那样只有几万人只有一两条街的小县城,生活也就那样了。

时间就这样过去十几年。

今天早上,我们共同的一个兄弟鑫哥来我办公室聊天,各种鬼扯之余,他突然告诉我,黄秋生的老婆出版了好几本书了。他也是很无意中才知道的,黄秋生媳妇还特意叮嘱他,不要跟别人说。所以我们这些共同圈子里的朋友很多都不知道,我们那个小县城里的朋友很多都不知道。

我得承认,我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我也被惊到了,因为写书出版、和黄秋生老婆,这两个事物我完全没有办法连在一起去考虑和认知。记忆中,很多年前她还是会在论坛里写写文章啥的,但是年轻人容易把自己的创作冲动当做创作才能这个事情是普遍存在的,绝大部分人过了那个年纪之后,就泯然常人了。

鑫哥跟我一边说一遍感慨,一方面他也觉得对方写书这个事情的不可思议,另外一方面,他也好奇他们的保密性,出了这么多本了,周围的人都不知道,无意中知道的还要保密。

她在哪里写呢?鑫哥百思不得其解,我去他们店上,从来没有见过任何在写作的痕迹,那么就是晚上的时候在写吧,鑫哥猜测到。

我的脑子里马上就脑补了这样的画面,白天是世俗的疲惫不堪的生活,囿于一个小店,每天都是柴米油盐和生活琐事,夜深人静的时候,她自己打开电脑的写作软件,进入另外一个世界,那个世界专属于她,没有世俗的纷扰,她沉浸其中,徜徉其中………

一本书二三十万字,三四本书,也一百多万字了,这三四本书,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写出来的,不得而知,写的时候的心情和状态,不得而知,写出来之后,是谁帮她出版的,哪一家出版社,这些都不得而知。这个故事就如同这些书一样突然蹦出来横在面前,让你无法直视。

我不知道她写的是什么题材,我没有看过,无从评价,但是这个故事本身就太励志了,因为她发生的如此之近,所以对我的冲击越发的大。感觉就像身边藏着一个漫威英雄一样,突然间就可以变身去拯救世界。

一个看起来毫不相干的人,在默默坚持着做一件事情,并且做出了相当不俗的成绩,然后也不跟周围的任何人炫耀,仿佛她拥有的是另外一个世界,这种疏离感和对比性,让我觉得备受感动。

人是选择的产物,我们每一个人都在多个维度上滑动,在勤奋和懒惰间滑动,在诚实和谎言间滑动,在本分和跳脱间滑动,在坚持和放弃间滑动,在勇敢和懦弱间滑动……决定滑动方向和滑动速度的,是内心的欲望和外部的压力。

人生不能重来,人生的遗憾和伤口,年轻的时候怪父母,成年之后怪社会,最惨的就是巨大的伤口摊在哪里,腐臭流脓永不愈合,然后,还无人可怪。

这个故事教会我,不是所有的鱼都生活在同一片海里,要生活在哪一片海里,你自己决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