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拍台灣地區第二大城市 懷舊感十足 放在大陸算幾線城市?


在高雄期間,走訪完眷村,我登上高雄85大樓俯瞰這座城市。高雄85大樓是當地的地標性建築,樓高347.5米,地上85層、地下5層,完工於1997年,當時是臺灣地區最高樓,直到2003年臺北101的建成。

這是74樓的觀景層,可俯瞰高雄港、臺灣海峽、壽山及高雄市景,能見度高時,可看見屏東北大武山,夏天能見度全盛時甚至可遠望海上的小琉球。

往北看的高雄市景,樓房密集,城市佈局有序,建築的顏色猶如褪去繁華的色彩,個人感覺懷舊感十足。

高雄市是臺灣重化工業城市,主要工業門類包括造船、鋼鐵、石油化學、塑膠、紡織、食品、電子等,主要分佈在前鎮、小港、鼓山、楠梓、左營與三民等區。

至清同治初年打狗開闢為通商口岸,哨船頭及旗後成為商港,高雄逐漸形成重要的城市,後來逐漸發展成為臺灣最大的國際港口。

這是往高雄港的景色,高雄也有海洋城市的稱號。高雄港內水不揚波,巨輪進出頻繁,是世界十大港口之一,有“港都”之名;高雄市內工廠林立,愛河橫穿市區,海陸交通都非常發達,又被稱為臺灣地區的“南大門”。

有媒體評論說現在的高雄是“又老又窮”。曾經的高雄市是全世界第三大集裝箱港口,經濟飛速發展,人民收入滿滿。20年後,曾經的繁華早已不見,高雄港也跌出世界10大港口之外,整個高雄的人員外流嚴重,雖然是人口大市,但也是負債最多的市,人均負債已經超過10萬元。


上個世紀80到90年代,臺灣地區成為“亞洲四小龍之首”,也是一個發達經濟地區。臺灣一直從事加工服務貿易,很多美日的生產基地都在臺灣地區,尤其是日本的電子產業。隨著上個世紀末,大陸逐漸成為世界產品的加工基地,很多高雄的代工企業要麼倒閉,要麼遷移到大陸,再加上高雄市佈局高科技產品和產業規劃沒有跟上,逐漸走向衰敗。

2017年高雄市的GDP為4000億人民幣,而江蘇的鹽城市,2017年GDP達到5050億元,鹽城屬於大陸三線城市,也就是說高雄市相當於大陸的四線城市,三線都趕不上,也根本無法與長三角與珠三角經濟發達地區城市相比。

那麼你認為將高雄放在如今的大陸,算幾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