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大作戰》女兒奴爸爸把愛變成溺愛

父母成長第一站,《育兒大作戰》第二季第一期已在山東衛視精彩播出!新一季的節目形式全面升級,為增加“作戰”氛圍,節目嘉賓將分為兩隊進行非正式辯論。節目主持人依然由劉儀偉擔任,而關凌則與金紫亦組成美美隊,章齡之和花希組成貝貝隊。他們與金牌專家陣容、素人家庭一起通過現場激烈的非正式辯論形式分析出隔閡與矛盾產生的原因,共同分享育兒經驗與教訓。

第一組家庭是理性冷靜的媽媽與溫暖感性的爸爸產生的育兒分歧。

媽媽的性格大大咧咧,在教育孩子方面看起來也比較隨意。爸爸溫柔細膩,事無鉅細。爸爸會照顧女兒們的日常起居、給大女兒餵飯,因為捨不得送小女兒進日託,自己偷偷的留下眼淚。在這個家庭裡,似乎爸爸媽媽的角色發生了互換。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爸爸都會成為“孩子奴”,對孩子的一切事物親力親為,不信任媽媽。這對父母的性格剛好形成互補,專家指出:大大咧咧的媽媽,體貼溫柔的爸爸性格的反差,是有利於家庭的和諧的。在育兒的道路上,媽媽爸爸彼此要多一些信任,誰也不能缺席。

《育儿大作战》女儿奴爸爸把爱变成溺爱

但是他們家也存在一個缺點,就是爸爸媽媽對孩子的期望值不一樣,媽媽希望女兒能夠獨立理性,而爸爸希望女兒更加感性。不同的期望值卻導致了孩子的雙重性格,孩子在媽媽面前表現的像個女漢子,摔跤了不會哭,蚊子咬了口水擦一下繼續去玩。而在爸爸面前總是撒嬌,一句“我脆弱了”爸爸整顆心就會融化。專家指出,孩子在爸爸媽媽的面前表現不一,是為了迎合他們對自己不同的期許。父母對孩子的期待應該統一,不要給孩子造成困擾,要引導孩子主動說出自己的需求。

《育儿大作战》女儿奴爸爸把爱变成溺爱

第一組家庭還存在一個很多家長都關心的問題,就是該不該給孩子餵飯。在中國,很多孩子都是被家長餵飯長大的。其實在寶寶6個月剛剛添加輔食的時候就可以培養寶寶獨立進食的能力了。很多寶寶獨立吃飯,最後卻成了“慘不忍睹”的局面。培養寶寶獨立進食可以培養寶寶獨立自主的意識還能激發創造力。所以千萬不要因為孩子撒個嬌或是有點不舒服家長就為其代勞,這隻會讓孩子養成半途而廢的壞習慣。

《育儿大作战》女儿奴爸爸把爱变成溺爱

第二組家庭是一位全職媽媽與一位極限運動愛好者的爸爸產生的育兒分歧。

在爸爸的薰陶下,8歲的小週一自然也成為一名極限運動的愛好者。但媽媽卻很是擔心,一個8歲的孩子接觸極限運動是不是有點過早?媽媽更希望孩子能陪在身邊,多一些撒嬌、擁抱。專家也指出:極限運動愛好者,在性格分類裡面叫T型人格,最大特點是方向定位感高、思維縝密、抽象能力強。所以媽媽無需過多的擔心,極限運動可以鍛鍊孩子的思維邏輯、方向感,以及各種各樣的抽象思維,是非常有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長的。但是一定要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能操之過急。比如,爸爸在陪孩子練習潛水的時候,一味的注重結果,對孩子身體產生的不適置之不理,反而埋怨孩子為什麼不堅持。

《育儿大作战》女儿奴爸爸把爱变成溺爱

現在很多家長都喜歡逼迫孩子做一些事情,他們不管孩子本身的狀態能否完成,一味的追求結果。專家指出,如果父母一定要讓孩子去完成一件事情,首先必須認真對自己孩子做一個全面的評估,要看這件事情是否是孩子能力範圍內能做到的。比如,第二組家庭裡的爸爸帶孩子攀巖這個事情,爸爸給孩子設定的目標是5.6m,那爸爸就必須先做一個評估,看孩子能否完成。如果完不成,是孩子本身做不到還是因為害怕而退縮。如果是身體原因我們必須馬上停止。如果是因為心理原因,我們要鼓勵孩子去完成挑戰。所以父母一定要對自己孩子有全面的瞭解,如果父母都不懂自己的孩子,那一定是失敗的父母。

《育儿大作战》女儿奴爸爸把爱变成溺爱

8歲的小週一喜歡和媽媽撒撒嬌,這在爸爸眼裡是一件非常不能容忍的事情,兒子是一名男子漢,怎麼可以每天膩在媽媽的懷抱裡?專家指出,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對情感的表達也是不一樣的,8歲孩子最大的特點就是喜歡跟媽媽分享。這個時候我們不能為了孩子所謂的男子漢氣概或者其它什麼原因就去拒絕他,等孩子9歲的時候就會和8歲的時候表現的不一樣,父母就會覺得孩子突然長大了,會和同學分享,和媽媽的關係表現的也不一樣了。所以我們趁著孩子還沒有長大,好好的享受這難得的家庭時光吧!

《育儿大作战》女儿奴爸爸把爱变成溺爱

家像繽紛的霓虹,給我們編制美麗的憧憬和神奇的童話。家是童話裡的寶瓶,貯藏著無限的愛,使每—個人都向往它的懷抱。面對孩子、面對愛人,我們要多一絲包容、多一些尊重,多一些鼓勵,作為家庭裡的一員,我們要用心經營我們的家庭,讓我們的家庭更加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