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行业会不会从最开始就是一场骗局

P2P行业会不会从最开始就是一场骗局

曾几何时,P2P风光无限,一时无两。

最早的P2P已无从可靠,成规模的可以从宜信算起。

2013年时,国内线下P2P开始快速增多;

2014年,线上P2P开始大量涌现;

2015年,P2P行业,尤其是网贷进入集中爆发期。虽偶有暴雷,但是依然势不可挡;

2015年底,随着e租宝被违法调查,P2P行业的巨大危机开始进入公众视野;

2016年,P2P行业开始接受银监会严格监管,暴雷平台开始增多;

2017年,线上线下暴雷平台层出不穷,几十亿,上百亿的平台暴雷已经习以为常。尚未暴雷的平台为了监管要求和生存尽力完善合规并处理呆坏假账;

进入2018年,全国性平台中符合银监会相关要求的寥寥无几,继续出现百亿暴雷平台。地方小平台死走逃亡不断,却依然又有前仆后继者。6月,银监会宣布合规审查延后两年,正式表明全行业合规程度极低,有待观察。

以上就是小编简单梳理的P2P兴衰发展史。未来如何,我们不好预料。但是就从P2P行业(尤其是线下起家的大公司)本身尚未解决的账务问题,成本控制问题,贷款标的劣化问题,可能涉嫌的非法经营问题来看,P2P行业已经走入夕阳期。随着大公司的相继裁员(一般为通过严厉考核和降低佣金实现)和转型(成功者寥寥无几,绝大多数都希望从私募基金上寻求突破,但是路已被堵死),P2P的未来之路更变得扑朔迷离。

小编仅就某业内人士的话呈现给大家:“部分老公司假账依旧没有核销完毕,假标拆标依然层出不穷,匆忙上线网上平台应付监管,线下才是业务大头,寻求海外保险私募基金等增加盈利模式但效果不佳,老员工吃老本新员工没干劲,招人难,流失率越来越高,怕出事怕担责任的不断离开,看到老板在企业内没有实名股份甚至职务就让人毛骨悚然,催收形同虚设,放贷人员与贷款客户狼狈为奸,好客户没有只好包装次级债客户,企业运营成本高昂各地写字楼租金和人力支出每个月上亿,老板总说自己有钱,可永远见不到企业宣称的资产……”

优秀的P2P有没有?当然!有问题的P2P有多少?不少!

只希望各位投资者擦亮眼睛,在种种困局中能够全身而退,赚个盆满钵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