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亏本做经纪到亏本做承销,券商未来在何方?

 6月13日,证券业协会发布了《公司债券承销业务收费情况行业通报》。根据文件内容,不到半年时间内,有52只公司债券未收取承销费、62个公司债券项目的承销费率低于千分之一。最低承销收入仅数千元,几千元的收入覆盖不了任何一项费用。这也着实让不少业内人士震惊。

“我知道债券市场竞争十分激烈,费率很低,但如此之低,还有零费率的情况,我还是第一次听说。”6月14日,一位具有多年从业经历的投行人士向记者表示。

作者曾经在券商从业多年,由于机制问题,国内券商的经营机制大都为央企和国企,除了央企背景的全国性大券商以外,很多地方性政府背景的券商,决策程度和链条其实都是非常滞后的。比如,从09年到2013年上一轮熊市的周期内,券商大规模扩张的背后,很多中小券商靠的就是一条路:价格战。佣金战打到惨烈的同时,也让券商的收入减少,而收入减少后就导致了大量的券商人才流失,很多14--15年新入市的股民应该有印象:上一轮牛市中,给你服务的券商人员可能年龄不大,从业时间也不长。因为有经验的券商从业人员,要么已经升职离开一线岗位,要么早就在熊市里转行了。

而这样的市场环境,也造就了券商系统从业人员的良莠不齐,服务水平也跟不上,服务上不去,怎么办?价格战,也就是佣金战,而动辄“万二开户”的环境,大家也可以算一下,万二以下的 佣金,1000万的客户资产一个月周转一次,佣金也只有2000多,按照一般的券商提成比例,券商的从业人员最多只能拿到几百元。这在很多一线城市,是非常低的收入。

而客户资产上亿的大客户经理在券商永远是金字塔尖的极少数人,大部分券商从业人员在熊市时面临的客户资产流失,而且在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下,证券市场的存量客户和资金都已经面临了非常大的压力。

从亏本做经纪到亏本做承销,券商未来在何方?

而客户存量资金的流失,给券商从业人员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收入的直接下降。而收入的下降又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有经验的从业人员的流失,特别是基层有经验员工的流失,因为作为大部分中小投资者而言,在营业部你是没有这个待遇让李大霄这样的券商首席分析师给你服务的,给你服务的券商从业人员就是这些营业部的基层员工,而经历过06--07大牛市的有经验的基层员工,很多都早已经在2013年之前就离开了证券业,原因很简单:你无法让一个曾经年入十万甚至月入十万的人经受得了每个月拿三四千块底薪加几百块提成还有每个月完不成的指标考核的日子。

从09---13年上一轮的熊市券商靠的就是经纪业务价格战来维持生存,让一批有经验的从业人员离开了这个行业。

从亏本做经纪到亏本做承销,券商未来在何方?

14--15年上半年的牛市来临,券商立马感觉到了人手不足,不管是营销还是服务体系都跟不上,于是呢,又忙着招兵买马扩张,结果没想到15年6月市场的急转直下,2016年开始的市场低迷,让券商又面临了人力成本的压力,于是大幅裁员又开始,券商从业人员的高度不稳定性,让券商的服务体系很难完善,而随着手机交易,网上交易的普及,也让券商面临的非常大的竞争压力:因为同样是一部手机上,同时有支付宝,有腾讯理财通,有银行APP,其他的理财渠道天天在有收益,一打开券商APP看股票天天在亏损,一天也就算了,一年天天这样呢?

从亏本做经纪到亏本做承销,券商未来在何方?

亏钱不好受

这样的场景比较刺激,是以往二十多年里面没有的,而这样的环境刺激,也导致了券商客户资金的持续流失。因此,券商在15年下半年开始为了维持业绩,在经纪业务大幅下滑的环境下,只能狂拼IPO,靠承销业务维持运营,因为券商在熊市里无法避免的一个怪圈就是:市场低迷,经纪业务收入下滑,自营业务收入下滑——只能靠承销业务收入弥补——IPO加速——市场更加低迷——自营业务和经纪业务收入继续下滑——承销收入弥补——IPO加速——

而白热化竞争的第一步就是经纪业务亏本运营,这在2010年就已经实现了,而如今,2018年,券商的“拼刺刀”打到了最后的阵地——IPO承销。为了抢到项目,不惜亏本承销债券。最后的“蛋糕”的都没了,券商未来之路走向何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