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小年:創新是企業的頭等大事|智薈中歐

许小年:创新是企业的头等大事|智荟中欧

——許小年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經濟學與金融學教授

许小年:创新是企业的头等大事|智荟中欧

創新事關企業生死存亡

中國經濟正處於結構性轉型期,工業化基本結束,經濟和企業進入了後工業化時代。在這個階段,資本積累速度明顯放緩,投資不再是拉動經濟增長的最強勁的引擎,一個曾經的短缺經濟變成了過剩經濟,擴張性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相應地退出了舞臺

在產能普遍過剩的情況下,刺激投資的政策失去意義,只會徒增更多的過剩產能。對於企業而言,市場基本飽和,產品不再像以前那樣不愁賣,企業也無法像過去那樣,依靠擴張產能實現自己的發展。

在這種情況下,企業要麼開闢新市場,要麼在現有市場上搶奪份額。無論哪種方法,都要求企業具備創新能力。可以說,後工業化時代,企業最重要的競爭力從資源整合能力變成了創新能力。

许小年:创新是企业的头等大事|智荟中欧

正是在創新方面,很多中國企業遇到了挑戰。如果核心技術沒有掌握在自己手上,在多變的國際競爭環境下,企業是非常脆弱的。

我曾經參觀過一家想做智能製造的企業,它的機床是從德國、日本進口的,數字控制,非常先進,但在改造生產線時碰到了棘手的問題:機床的數據無法提取出來,因為國外的設備供應商不對中國企業開放數據。

這種情況下,一臺機器便是一座孤島,無法連接起來,不可能做成數據驅動的生產線,沒有數據,智能製造就是一句空話。

中國企業一定要掌握核心技術,儘快實現從成本控制到研發的轉型,從製造到創新的轉型。在後工業化時代裡,創新絕不是一項可有可無的業務,它關係到企業的生死存亡,關係到企業未來的發展前景。

華為——中國民營企業創新教科書

中國民營企業要學習華為,它是一本很好的教科書。

有些企業家認為華為確實做得不錯,但自己學不了,華為太高大上了。在我看來,華為能有今天的成績,就是因為它從一開始就非常重視研發。在技術行業,核心的硬件是芯片,核心的軟件是操作系統,在芯片和操作系統上,華為都有自己的研發力量。

许小年:创新是企业的头等大事|智荟中欧

從1990年代開始,華為就著手芯片和操作系統的研發。今天人們所熟知的海思芯片,是華為持續20多年投資研發的成果。華為在研發上的大力投入是由“華為基本法”規定的:每年的研發費用不低於銷售額的10%。

事實上,它的研發費用佔銷售額比例最高時曾達到16%。2017年華為的研發開支為897億人民幣,佔銷售額的15%,研發開支全球排名第六,超過蘋果公司

華為手機起步雖然晚,由於硬件有自己的芯片,軟件有自己的操作系統,所以能後來居上,成為中國手機第一品牌,和蘋果、三星同屬世界上的第一梯隊。而起步早於華為的一些手機生產廠家,因為缺乏核心的芯片和操作系統,在市場競爭中落後了,有些已被淘汰出局。

後工業化時代,中國企業謀求創新有兩條路可以選擇:一是學習華為,投入研發,攻關核心技術;二是利用好現有技術,在市場上進行差異化競爭,降低自己的成本,以此來獲得更大的市場份額。下面我用三個案例,來說明企業如何利用現成的數字技術進行差異化競爭。

大數據驅動,縮短模具交貨期

大數據如何幫助模具生產廠家縮短設計、製造的時間,從而縮短交貨期?我們看一個實際的案例。

過去模具廠收到客戶訂單後,先要進行模具設計,然後測試、修改,交付使用。整個流程需要較長時間。

這家模具廠利用大數據技術,

建立模具的零件和部件數據庫,根據客戶需求,搭積木式地設計模具,在設計的同時生成零件加工指令,給出工藝方案、機床排產、成本核算,直至倉庫進料單,實現了全程的數據化和自動化。

许小年:创新是企业的头等大事|智荟中欧

制定產品、工藝和財務標準是耗時最多也是最重要的工作,在標準化和數字化之後,這家模具生產企業把設計時間從原來的幾周縮短至兩天,交貨期因此而縮短了1/3。

此外,數據庫與倉庫聯結在一起,消耗了多少材料,倉庫中還剩餘多少材料,全都一清二楚,如果庫存不足,系統能夠迅速發出補貨指令,供應商根據指令及時送貨。

數字化改造之後,這家企業的競爭力大大提升了。今天的市場上,越來越多的客戶看重的是交貨期和品質,其次才是價格。使用了這家模具廠的產品,中國企業在國際招標中以高於競爭對手30%的價格中標,模具的快速供應縮短了交貨期,而且產品的品質也比同類廠家高。

數字化降低小微金融的風控成本

很多P2P企業之所以垮掉,因為它們忘記了金融的首要任務是控制風險而非擴大規模。小微金融的痛點在於無抵押、無擔保、非標準、高風險,這些P2P只用線上數據做簡單的風控,沒有在線下采集數據和做盡職調查,而線上的數據無論從質量還是數量上來看,都無法滿足風控的需要。事實證明,在當前的信用環境中,線下盡職調查是必需的

许小年:创新是企业的头等大事|智荟中欧

一家做小微金融的校友企業堅持線上和線下數據相結合,安排專人線下做盡職調查,然後將蒐集到的數據存入數據庫中進行風險評估,有效地降低了壞賬率。這個商業模式的痛點是成本太高,所以他們千方百計運用移動互聯網的數字技術降低盡職調查的成本,也就是風控的成本。

成本低了就可以降低利率,低利率就能吸引到更多的客戶。更重要的是,隨著數據的積累,他們可以運用數學和統計模型,更準確地進行風險定價,待數據達到一定規模後,再啟用人工智能,更準確地判斷和控制信用風險。

這家企業堅持服務小微企業,現在業務已經做到農村去了,系統終端直接連接到農民家裡,農民在手機上就可以申請貸款、填寫信息、進行人臉識別並驗證身份,以較低的成本為農民提供金融服務。

個性化家裝

最後看一個家裝行業數字化的案例。尚品宅配是一家上市公司,他們也是把各種不同的家裝設計方案分解為房間、空間等標準化模塊,事先存入數據庫。

接到客戶訂單後,上門量房,根據房型和客戶的個性化需求,從數據庫中提取相應的模塊,採取搭積木的方式,很快拿出家居設計方案,並用VR展示出來。經過與客戶的反覆溝通確認,系統自動生成用料單、加工單和施工單。

许小年:创新是企业的头等大事|智荟中欧

尚品宅配在這裡不是為了VR而VR,而是為了提高客戶的體驗,更好地滿足客戶的需求。

作個小結,企業無需過度關注環境和政策的變化,而應更多關注市場、客戶和員工,關注如何運用技術手段進行差異化競爭。

無論外界環境如何變化,永遠不變的是為客戶提供高性價比的產品和服務。

除了文中提到的企業,你還知道哪些利用科技推動創新的案例?歡迎評論區留言~

END

本文根據許小年教授6月6日於廣州思創會上的演講整理而成,內容有刪改。

文中圖片來自海洛圖庫,禁止私自轉載使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